的難度較大,而由擁有多個余熱發電項目的節能公司操作,收益就能夠得到保障。以一條5000噸/日的熟料生產線每年可減排6萬噸CO2計算,碳減排交易一級市場目前的價格是10歐元/噸,折合下來一年在這塊業務的收入就達到600萬元。
高耗能領域市場存量達5000億
據了解,目前我國除水泥行業外,其他高耗能行業還有很多低溫廢氣余熱排放點沒有進行有效利用。以鋼鐵企業為例,600度以下的高爐余熱和煙道廢氣基本都被浪費了。中材節能方面表示,目前他們已經儲備了4項鋼鐵行業的余熱發電技術,未來將在余熱、余壓的利用上向水泥行業以外的領域發展,初步測算除水泥行業外,國內其他高耗能領域的低溫余熱低壓余壓的市場將在5000億元左右。
而業內人士則坦言,由于水泥行業屬于充分競爭的市場,各企業對于成本的關注度很高,這使得余熱發電技術得以在水泥行業快速鋪開;而鋼鐵、冶金、化工等行業利潤較為豐厚,應用余熱發電技術的熱情恐怕不會太高,余熱發電的推廣恐怕還需依靠企業自身對節能減排意識的覺醒。
增值稅掣肘
在能源價格不斷上漲的環境下,余熱發電行業的路可謂是越走越寬。余熱發電企業坦言,企業經營的最大風險來自于生產企業的誠信和資質。而目前企業利潤被侵蝕最為明顯的則是國家的增值稅稅收政策。
按照國家稅法要求,企業需繳納17%的增值稅,而增值稅的應納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作為沒有原料采購成本的余熱發電企業來說,需要比一般企業多交12%左右的增值稅,這大大影響了企業利潤和這項技術的應用。
“這是節能減排技術推廣的一大障礙,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了,西部地區很多項目就可以操作了!庇捎诙愗撎兀覈鞑侩妰r較低地區,余熱發電項目的回報率偏低,根本無法操作,這也從另一個方面影響了余熱發電這項技術的推廣。
業內人士希望,對于余熱發電行業,國家能夠參照太陽能、風能這些同樣沒有原料購入成本的行業,在增值稅稅率方面進行一部分減免,扶持節能行業的發展。
另外,業內人士指出,余熱電站外供電采用“并網不上網”的技術解決方案,即電站外供電線路接入企業中心變電站低壓側,不上國家電網。盡管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優惠和鼓勵政策力推余熱發電,但仍有部分地區對余熱發電收取“上網費”,甚至有部分地區要求舉辦余熱發電的企業“先上網再從電網買電”。這些行政約束也在侵蝕余熱發電行業的利潤,并在很大程度上挫傷了舉辦余熱發電項目的積極性,不利于節能減排的縱深推進。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