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汪涵
背景:6月5日,在長沙舉行的2018年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上,“2016—2017綠色中國年度人物”揭曉,汪涵等七人獲此殊榮。
摘要:6月下旬,汪涵以“每個人都是地球的保護者”為主題,接受人民網專訪,分享環保公益故事。
問:今年世界環境日您被評為2016-2017綠色中國年度人物,有怎樣的感受?
答:壓力更大了,責任更大了。能夠和另外幾位非常了不起的專家學者和在環保領域有很高建樹的朋友共同獲得這個獎項,這對我是很大的鞭策。第一,要向他們學習,學習如何在各自的領域當中發揮自己的能量去為環保做一些事情。第二,也提高了自己對環保的認知。第三,利用作為一個媒體人的身份,更好地去宣傳國家的環保理念。
問:什么時候開始重視生態環境保護,有沒有什么特別的原因?
答:每個人對藍天、白云、綠水青山都有非常深厚的感情或者有很高的期許。就好像這兩天湖南長沙天氣特別好,所有人都在曬藍天白云,都在曬明媚的陽光和滿眼郁郁蔥蔥的景象,就足以見得大家對藍天、白云、綠色有多么的喜愛,這應該是每個人內心都有的一種感受。不是某一天突然覺得藍天特別美,而是從小就這樣。如果一定要說一個什么樣的契機,應該有幾個吧:第一,從國家層面來講,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理解,這不單單是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還是人與自然之間。綠水青山何嘗不是我們人類的命運共同體?藍天白云又何嘗不是我們人類的命運共同體?還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發展理念,這些體現了對生態環境的極其重視。另外,我的孩子出生以后,我更覺得環境的重要,食品的安全,環境的好壞,自然環境、空氣、水,對于一個孩子,對于他們的未來有多么重要。一個人好不是真的好,所有人好,包括整個世界、整個地球都好起來,那么他們的未來才會好起來。我想應該是有這兩個契機或者這兩個助推器。
問:關心環保、熱心公益是否與您的國學修養有關?
答:我覺得這都不是。這是一個直觀的感受,一個切身的感受,跟其他沒有任何關系。就好象普通的老百姓,他們也覺得綠水青山是美的,我們也接觸到很多在做這方面工作的人,比如我們的“天天向上”欄目做了期塞罕壩的節目,我深切感受到,不要輕視行動的力量,也不要輕視個人的力量,大家堅持去做,就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塞罕壩人只有一個很簡單的信念,就是要用自己的一生,用自己的投入,讓塞罕壩那個地方變得郁郁蔥蔥,變得那么美,變得那么充滿詩意,他們就是一個簡單的信念,要讓這片地方好起來、美起來,他們對美的追求、對美的認知超過一般人的理解。
問:如何理解公益?名人做公益有哪些優勢?
答:名人做公益有一些號召力,有一些影響力,我覺得所有的公眾人物,還有名人也好,媒體人也好,應該更好利用自己的公眾影響力,去引領、帶頭和示范。我特別記得,李冰冰有一次上我們的節目談及環保,當時我覺得特別的好笑。她是特別注重環保的,她在家里淋浴的時候,腳底下會放一個盆,把水留下來,然后去用來沖衛生間等等,非常的節約,非常的環保。她到任何一個地方去,都會把其他房間的燈,順手就關掉。我們有的時候沒有這種習慣,沒做到隨手關燈,隨手關門,把空調調到適當的溫度。公益,首先是天下為公,天下是每一個人的,地球是每一個人的,我們每個人都有這個責任為地球,為這個世界,為這個環境去做一點事情。另外,我覺得就是多多益善,每個人都去做,每個人多做一點,每個人不放棄做一點事情的機會,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只要每一個人都堅持,只要每個人都愿意,心里面有這樣一個念頭,把這個念頭化成一個行動,公益才是真正一個所有人都參與的美好行動。
問:對我們每一個個體來說,如何愛護我們的地球,保護好大自然?如何付諸行動?
答:第一是愛,你要愛這個世界。第二,你要對美有特別樸素的認知,干凈的、平靜的就是一種美,綠色的、清潔的、整潔的就是一種美,和諧的就是一種美。所以,我剛才說了不要輕視個人的力量,也不要輕視行動的力量。很多人覺得我要為這么大的地球做點什么,你真的能為這個地球做點什么,只要你愿意。你不隨意丟紙屑,你不亂砍亂伐,你注意家里空調的適當的溫度,你節約用電,你刷牙的時候不要把水龍頭一直開著那里不關,很小很小的事情都可以做,關鍵是每個人要樹立這樣一個觀念。有了這樣一個觀念,有這樣一個行動,每個人都是地球的保護者,每個人都是綠色的年度人物。我在獲獎的時候就說了,“你腳下的這片土地就是中國,你怎樣,中國就怎樣,你光明,中國的未來就一定不會暗淡,美麗中國,我們都是行動者!
問:您是湖南省政協常委,聽說您寫過有關環保方面的提案,可否給我們介紹一下調研和提案的情況?
答:今年我帶隊去了洞庭湖,去考察和調研洞庭湖的濕地保護,包括野生動物的保護情況,然后我們拿出了一個可行的方案,也報到省里,也作了常委大會發言。第二,我還做了另外一個跟環保也有關系的事情,看似關聯不大,其實關聯是很大的。我去年做了一個青少年綠色健康上網的活動,我們需要綠水青山,在青少年的網絡世界里,我們依然需要“綠水青山”,F在很多孩子都沉迷于網絡世界,里面有游戲,有很多很多的東西,目前中國18歲以下青少年網民大約有1.7-2億,其中有10%-15%是有網癮的,我做了一個提案,就是要讓青少年上網的時候能綠色健康上網,要保證青少年上網過程當中網絡世界也有“綠水青山”,這也是做青少年心靈的一種環境保護,做青少年網絡世界的一個環境保護。
問:剛才提到洞庭湖,最近洞庭湖的治理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目前洞庭湖的治理存在哪些難點?應該如何治理?
答:洞庭湖的治理,我覺得第一是人才的缺乏,對濕地保護的環境管理的人才欠缺;還有是資金。環洞庭湖的群眾有兩到三千萬,就是在環洞庭湖帶生活,他們與洞庭湖的環境休戚與共,幾百年上千年都在洞庭湖生活,在生活當中,向自然是有索取的,也有一些過度開發、過度利用的情況,現在我們提出來要做洞庭湖濕地的保護,那么怎么去潤滑湖與人之間的關系,怎么去協調發展與保護之間的關系,開發利用與保護之間的關系,這也是一個難題。還有一個,我調研的時候發現,野生動物越來越多了。比如說我們現在江豚,這次科考有123頭了,比前兩年80頭增加了很多,野生麋鹿的種群在不斷擴大。這些動物和人之間的關系怎么協調?比如有很多珍稀的鳥類,人們在播種的時候,鳥開始吃種子;漲水的時候,麋鹿上岸了,踐踏、踩踏了老百姓的農作物,怎么辦?有沒有理賠的方式?誰來賠,資金從哪來?我覺得創新的模式還不夠,都是有待提高的。只要我們愿意拿出心思,愿意花精力,這些東西能夠解決。
問:我們了解到您是“愛地球,看我的”形象大使,也是世界自然基金會麋鹿保護大使,大使這個身份與主持人有什么不一樣?
答:主持人的工作很容易讓我們更加注重自己在一期節目或者一臺節目的表現,相對而言算是小我。大使,我覺得是更大的使命,我理解,大使就是給予你更大的使命,就是從小我變成一個大我,在某一個領域,在某一個項目,在某一個環境,在某一個特定領域當中,你要發揮更大的功用,你要投入更大的精力,才能完成更大的使命,這是從小我到大我的工作。當你真正從小我到了大我,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帶來轉變的話,你會從小我到大我,然后再到忘我。
問:洞庭湖治理,在調查過程中有沒有讓你印象深刻的事?
答:我們去考察江豚,我們的船大概只有半個小時的時間在江豚比較活動頻繁的水域來進行考察,所有的人都特別期望能夠看到面帶微笑的江豚出現在我們的視野里,但是時間一點點過去,所有船上的調研組的人員都睜大了眼睛,四處探尋搜索江面,希望看到那個動人的小黑點在江面上翻騰躍起,但是20多分鐘了,我們都沒有看到,大家心情還有點點小小失落,就說,“回去吧,汪涵老師,我們今天可能遇不到江豚!蔽艺f,“不著急,還有三分鐘,不一定的!痹捯魟偮洳痪茫暇陀腥苏f看江豚,我們走到船上一看,一個江豚媽媽帶著一個江豚寶寶,就在江面上一躍一躍的呼吸,當時大家覺得像中了獎一樣,非常非常的開心,就覺得任何事情,你只要堅持,堅持到你有可能要放棄的時候,它會出現給你意想不到的喜悅,它會給你加持的。所以,所有人都覺得堅持做下去,堅持做下去,我們可以看到最美的景色。
問:您經常在湖南臺秀一下湖南話,可以說方言的保護和普通話的推廣一樣重要。在這方面您做了哪些工作呢?有沒有什么可以和我們分享的?
答:特別感謝你提到方言保護和普通話是一樣重要的這樣一個提法。我三年前自己出資500萬組了一個科研小組,一個學術的團體,把湖南七十四個方言片區進行方言的田野調查、收集、整理、保護,我們會建立一個大的語料庫,將無償捐獻給湖南省博物館,作為永久的湖南人類文物保存起來。五十年、一百年、兩百年、五百年以后,方言有可能消亡了,但是你愿意進到博物館里去,就可以聽到你的祖先曾經有什么樣的語言來描述他們當時的生活。每一種方言都是當地的人在那個地方生活了千百年之后,對這些事物有獨特的認知和表達,比如“吃飯”這樣一個詞,全中國有那么多的表述方式,一個家鄉有一個家鄉的說法,湖南有五十多種說法,它多么奇妙,多么美妙。所以,世界是需要多樣性的,它不是一個單邊的,不是一個單體的,是多樣的,是豐富多彩的,豐富多彩的方言資源對我們來說也是非常珍貴的。現在隨著城鎮化推進,隨著普通話的推廣,方言慢慢式微了,它的結局最終怎么樣,我們都不去預判,但是我們希望最終能夠保留它,能夠讓未來的人能夠看到它、聽到它和感受到它。我覺得所謂的傳承是讓未來的人還有機會了解我們祖先的智慧。
問:公益感覺已經成為您生活的一部分。到目前為止,除了您剛才提到的這些,還有關注公益其他哪些領域嗎?
答:我正在對湖南省的農產品進行推廣,因為湖南是農業大省,湖南的農產品資源非常豐富,很多很多年以來,我們有大量的生豬、果蔬,一直源源不斷地供港、供粵,我們希望我們的茶油、黑茶、柑橘、竹木制品、油棕,湖南豐富的農副產品,能夠被更多人知道和享用到。在這個過程當中,自然就需要推廣。而且茶油也好,湖南的黑茶、紅茶也好,它大量的從業人員、種植者都在貧困地區。我們的茶油,它的從業人員將近五百萬,其中有兩三百萬人生活在偏遠的山區,如果說我們把這個東西做好了,把品牌建立起來了,讓它的銷路變得更好了,就讓這些種茶油的農民,只要種三畝茶油樹,一年就可以獲得將近六千元的收入,就遠遠超過了三千多塊錢的貧困線。所以,把這些農副產品推廣好了,做起來了,對2020年實現脫貧,那就有很大幫助,所以我現在正在花一些精力配合省委省政府,包括省政協在做相應的一些農產品的公益推廣活動,我們8月16日、17日就會在香港和澳門分別做兩場這樣的湖南農產品推介會,我也會非常積極地配合與參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