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記者從農業部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共同在浙江杭州舉辦的“鄉鎮企業節能減排與循環農業國際研討會”上獲悉,今后中國農村節能減排工作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轉變農業增長方式,發展循環農業;以節肥、節藥、節水、節地、節能技術推廣為重點,構建農村節約型生產和生活方式;以農業生產生活廢棄物能源轉換為重點,優化農村能源結構;以發展能源作物為重點,增加商品能源供應。
農業部副部長危朝安在開幕式上發言時說,當前,氣候變化已經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而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是要做好節能減排工作。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節能減排工作,提出了“十一五”期間實現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的節能減排目標,并做出了明確部署。
農村節能減排是國家節能減排的重要組成部分,潛力巨大,前景廣闊。如何抓好農村節能減排?危朝安指出,發展循環農業是農村節能減排的有效途徑。他透露,今后一段時期,農業部將從三方面推進農村節能減排工作:
一、切實抓好能源節約
重點推進鄉鎮企業節能,加強鄉鎮企業能源消耗管理和節能設備更新改造,進一步淘汰土焦、小立窯水泥、粘土實心磚、小沖天爐等落后的技術、工藝和設備。在水泥企業推廣純低溫余熱發電技術、十八項立窯水泥節能節電技術,在煉焦企業推廣清潔型回收余熱發電、爐門密封技術等,在鑄造企業推廣新型熔煉技術,在制磚企業推廣空心磚、新型節能轉窯、窯爐密封、節能風機等節能技術。推進農業機械節能,更新淘汰部分老舊農業機械、高能耗老舊漁船和裝備。提高農業機械生產性能,推廣節能型船用柴油機、燃油添加劑和主機余熱利用、燃用重油等節能技術產品。推進耕作制度節能,建立高效的耕作制度,積極推進農業耕作制度改革,改革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實行免耕或少耕,大力推廣保護性耕作,發展生態農業。推進畜禽養殖節能,推廣集約、高效、生態畜禽養殖技術,降低飼料和能源消耗。推廣節能養殖模式,充分利用太陽能和地熱資源調節畜禽舍溫度,降低畜禽舍加溫和保溫能耗。推進農村生活節能,更新改造傳統的省柴節煤爐灶和節能炕,加快省柴節煤灶(炕)的升級換代。推廣應用保溫、省地、隔熱新型建筑材料,發展節能型住房,在北方地區引導農民建造太陽房和使用太陽熱水器。
二、大力開發可再生能源
在適宜地區大力普及戶用沼氣,發展集約化養殖場大中型沼氣工程,推進人畜分離養殖小區的沼氣集中供氣工程建設。在糧食主產區,以農村居民炊事和取暖為重點,推廣秸稈裂解氣化、生物氣化和秸稈固化成型技術。同時,按照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的原則,利用荒山、荒坡、鹽堿地及冬閑田等土地資源,積極發展甜高粱、甘蔗、木薯和油菜等能源作物。
三、深入推進農業清潔生產
主要推廣節肥節藥技術,進一步調整優化用肥結構,提倡增施有機肥,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提高肥料利用率。推廣應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新品種,淘汰“跑、冒、滴、漏”的植保器械,推廣低容量噴霧技術,減少農藥用量。發展生態型畜牧業,積極推進畜禽適度規模養殖,加強畜禽養殖排泄物治理,在糞污相對集中的規;B殖場或養殖小區,重點實施畜禽糞污能源利用工程,推廣雨污分流、干濕分離和設施化處理技術。同時,加快標準化畜禽生態養殖小區建設。發展水產健康養殖,建設一批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區(場),合理投放餌料,推廣生態養殖技術,加快建立漁業生態環境補償機制。
據了解,多年來,中國政府積極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先后組織實施了農村沼氣、省柴節煤灶、重點行業節能等項目。目前,中國農村沼氣已發展到2200萬戶,每年為農村提供了1350萬噸標準煤的高品位清潔能源;推廣省柴節煤爐灶1.9億戶、節能炕2000萬鋪,年節能近5000萬噸標準煤。近年來,農業部還組織各地開展了以農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為重點的“鄉村清潔工程示范”,示范區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處理利用率、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0%以上,使3萬多戶農民的生產生活環境有了明顯改善。為推動中國鄉鎮企業的節能減排,保護農村環境,在全球環境基金(GEF)的資助下,中國農業部與UNDP、UNIDO于2001年3月共同啟動實施了“中國鄉鎮企業節能與溫室氣體減排項目”,重點支持中國制磚、水泥、鑄造和煉焦四行業進行節能技術改造。項目實施后,使百余家試點示范企業形成年節能能力45.1萬噸標準煤,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12.6萬噸。該項目在中國的成功示范,使菲律賓、孟加拉、蒙古、泰國、越南等周邊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家也產生了濃厚興趣,紛紛參會并到示范企業參觀取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