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下旬,在遼北糧倉昌圖縣,農民們正在播種玉米。與往年不同的是,昌圖縣農民今年秋天除了有豐收的喜悅之外,往年讓他們發愁的大批秸稈也找到了新的買主——— XX生物發電有限公司。據昌圖縣經委的同志介紹,作為遼北地區第一個生物質能發電項目,該公司一期工程計劃今年8月末建成投產,農民們生產糧食剩下的秸稈,可以就地換成鈔票了。

生物質能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素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而儲存在生物質內的能量,具有資源分布廣、環境影響小、可以永續利用等顯著特點。它是目前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可再生能源,消費總量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氣,位居第四位。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生物質資源十分豐富,各種農作物每年產生秸稈6億多噸,其中可以作為能源使用的約4億噸,全國林木總生物量約190億噸,可獲得量為9億噸,可作為能源利用的總量約為3億噸。如加以有效利用,開發潛力將十分巨大。
一座能源金山待人采
按照正常年景,鐵嶺市年產糧食都在30億公斤以上。而每生產1公斤糧食,就會產生1公斤的干秸稈,可一直以來,這些寶貴的資源除被用作農家的薪柴和飼料,余下的大部分卻以燒荒等形式白白浪費掉了。
在沈陽市法庫縣,這個以大田作物為主的農業大縣,農民的房前屋后和路邊都存有大量秸稈,部分農村臟亂差現象嚴重,影響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丁家房鎮農民宋吉華說:“一到秋收季節,有的村農田里狼煙四起,既造成了空氣污染,又形成了安全隱患,一些有鄰里糾紛的人家還通過放火的方式泄憤,消防部門防不勝防!苯斩掃@種重要的能源,不但沒有被很好地利用,反而現在已成為各級政府和廣大百姓非常頭痛的事情,秸稈焚燒已成為我國北方地區的一大公害。
其實秸稈等生物質能源完全可以稱為 “一座金山”:2000公斤干秸稈的熱量,就可折合成1噸普通煤炭。這樣算來,鐵嶺的幾百萬畝玉米地就相當于一個年產150萬噸煤炭的煤田。作為農民的生活用能,秸稈燃燒效率只有約15%,而生物質直燃發電鍋爐可以將熱效率提高到90%以上,顯著提高了生物質的利用效率,是節約能源的重要措施。
有關部門曾經做過統計,全國農作物秸稈年產生量約6億噸,除部分作為造紙原料和畜牧飼料外,大約3億噸可作為燃料使用,折合約1.5億噸標準煤。目前,我國生物質資源可轉換為能源的潛力約5億噸標準煤,今后隨著造林面積的擴大和經濟社會的發展,生物質資源轉換為能源的潛力可達10億噸標準煤。
生物質利用量達到5億噸標準煤是個什么概念?如果這個目標實現,就可解決目前中國能源消費量的20%以上,每年可減少排放二氧化碳近3.5億噸,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減排量近2500萬噸。生物質發電還可以帶動能源林產業的發展,將有助于防止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促進生態的良性循環。作為農民的生活用能,秸稈燃燒效率約15%,而生物質直燃發電可以將熱效率提高到90%以上,大大提高了生物質能的利用效率。
圍繞燃料的收購、加工、儲存、運輸等環節,能夠直接為當地農村創造大量的勞動力就業崗位。以運營一臺2.5萬千瓦的生物質發電機組測算,參與燃料收購、加工、儲存、運輸的農村經濟合作組織隊伍約需30至50人,農民作業工約1000多人;在整個燃料供應過程中,一個電廠要直接和間接地支付給相關農民的費用總計七八千萬元,運營一家生物質發電廠的成本幾乎完全轉化為農民和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的收入。
政策牽動可持續發展
在國際上,隨著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以來,生物質能的開發利用受到了各國關注。為推動生物質發電技術的發展,2003年以來,依據《可再生能源法》和《電力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國家相繼出臺了 《可再生能源發電有關管理規定》、《可再生能源發電價格與費用分攤管理試行辦法》和《關于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資金暫行管理辦法》,明確了發電企業和電網企業的責任和義務,給出了生物質發電的電價政策和其他有關鼓勵措施。
根據國家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一系列優惠政策,秸稈發電廠所發電量由電網全額收購;上網電價經當地省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按現行電價政策提出上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核批后,一般在0.50至0.60元左右;進口設備的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全免。這些政策的出臺為秸稈發電在農村的推廣利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根據國家2007年發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05年底,我國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約為200萬千瓦,其中蔗渣發電約170萬千瓦、垃圾發電約20萬千瓦,其余為稻殼等農林廢棄物氣化發電和沼氣發電等。根據 《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2020年全國生物質發電要實現裝機3000萬千瓦的發展目標,具體分解為農林生物質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2400萬千瓦,沼氣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300萬千瓦,垃圾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300萬千瓦。
政策的引導使生物質發電,特別是秸稈發電迅速發展,國家電網公司、五大發電集團等大型國有、民營以及外資企業紛紛投資參與我國生物質發電產業的建設運營。截至2007年底,國家和各省發改委已核準項目87個,總裝機規模220萬千瓦。全國已建成投產的生物質直燃發電項目超過15個,在建項目30多個。
專家指出,開發生物質能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保護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措施,對優化能源結構、保護環境、減排溫室氣體、應對氣候變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這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措施。農村是目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薄弱的地區,能源基礎設施落后,加快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一方面可以利用當地資源,因地制宜解決偏遠地區電力供應和農村居民生活用能問題,另一方面可以將農村地區的生物質資源轉換為商品能源,使可再生能源成為農村特色產業,有效延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環境。
遼寧“小荷才露尖尖角”
在昌圖縣昌圖鎮滿井村,一座年發電2.64億千瓦時的秸稈發電廠已經拔地而起。據粗略估算,昌圖縣每年產玉米秸稈150萬噸左右,除了農戶用作燃料和飼料,至少還有50萬噸可用于發電。目前,XX生物發電有限公司的10個秸稈收購點已落實。
昌圖縣經委的同志介紹說,XX生物發電有限公司是遼北第一個以玉米秸稈為燃料的生物發電項目,企業固定資產投資5億元,規劃設計4臺1.2萬千瓦發電機組,年消耗以玉米秸稈為主的農林廢棄物40萬噸,提供綠色電力3億千瓦時。該項目占地面積6.3萬平方米,計劃分四期建設,其中,一期工程1.2萬千瓦,投資1.5億元,于2007年9月正式開工建設。目前,主要設備鍋爐、汽輪機、發電機等已經簽訂了購貨合同,辦公樓主體已經完工,煙囪、圍墻施工和主廠房地下基礎已經建設完畢。一期工程計劃今年8月末建成投產,二期工程計劃今年9月份開工建設。
秸稈發電的功效不容小覷。XX生物發電有限公司秸稈發電的余熱可供157萬平方米居民冬季取暖,產生的灰渣含豐富的鉀、鎂、磷等有機質,是最好的復合肥,焦油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達產后,年消化秸稈30萬噸,發電2.64億千瓦時,上繳稅金2000萬元,農民賣秸稈可增加收入3000多萬元。開發新能源、環保和促進農民增收被企業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XX生物發電有限公司的另一個項目在我省的黑山縣。黑山縣每年產出秸稈100萬噸左右,但過去大部分秸稈被燒掉或在地里焚燒掉。該公司看中了黑山縣的秸稈資源,2006年3月,黑山縣政府與該公司合作投資5.2億元建設秸稈發電項目。目前正在建設中,項目建成后,每年節約標煤74萬噸,燃燒后的秸稈廢料將制成鉀肥還田。此外,還可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全縣設立10處秸稈收購站,每個收購站可安置農村剩余勞動力20人以上,農閑季節大量農民可從事秸稈運輸行業和收購秸稈這項工作,從而帶動農民走上致富道路。粗略估算,項目能夠帶動農民增收3000萬元。
我省也是全國重要的水稻產區,稻殼作為稻米加工過程中的副產品,重量約占稻谷的20%左右,過去一般被當作柴火燒掉。隨著我國稻米加工的蓬勃發展,稻殼資源的開發利用越來越受到重視,稻殼發電已列入我國新能源與可再生資源的發展規劃,利用稻殼發電既環保又能有效開發利用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發展前景非常廣闊。2007年9月30日,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核準了北鎮市五峰米業10兆瓦稻殼發電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這是我省第一個稻殼發電項目。該項目建成后年發電量6000萬千瓦時,年節約標煤約2.1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3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67噸,具有良好的節能減排效果和環境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