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產業市場  中國節能產業網 >> 產業市場 >> 市場分析 >> 正文
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來源:淮安市政府 時間:2008-5-23 9:58:36 用手機瀏覽


  一、發展現狀

    近年來,受石油價格上漲和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日益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許多國家提出了明確的發展目標,制定了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法規和政策,使可再生能源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產業規模逐漸擴大,成為促進能源多樣化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能源。

 

  1、水電

    水力發電是目前最成熟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在世界各地得到廣泛應用。到2005年底,全世界水電總裝機容量約為8.5億千瓦。目前,經濟發達國家水能資源已基本開發完畢,水電建設主要集中在發展中國家。

  2、生物質能

    現代生物質能的發展方向是高效清潔利用,將生物質轉換為優質能源,包括電力、燃氣、液體燃料和固體成型燃料等。生物質發電包括農林生物質發電、垃圾發電和沼氣發電等。到2005年底,全世界生物質發電總裝機容量約為5000萬千瓦,主要集中在北歐和美國;生物燃料乙醇年產量約3000萬噸,主要集中在巴西、美國;生物柴油年產量約200萬噸,主要集中在德國。沼氣已是成熟的生物質能利用技術,在歐洲、中國和印度等地已建設了大量沼氣工程和分散的戶用沼氣池。

  3、風力發電

    風電包括離網運行的小型風力發電機組和大型并網風力發電機組,技術已基本成熟。近年來,并網風電機組的單機容量不斷增大,2005年新增風電機組的平均單機容量超過1000千瓦,單機容量4000千瓦的風電機組已投入運行,風電場建設已從陸地向海上發展。到2005年底,全世界風電裝機容量已達6000萬千瓦,最近5年來平均年增長率達30%。隨著風電的技術進步和應用規模的擴大,風電成本持續下降,經濟性與常規能源已十分接近。

  4、太陽能

    太陽能利用包括太陽能光伏發電、太陽能熱發電,以及太陽能熱水器和太陽房等熱利用方式。光伏發電最初作為獨立的分散電源使用,近年來并網光伏發電的發展速度加快,市場容量已超過獨立使用的分散光伏電源。2005年,全世界光伏電池產量為120萬千瓦,累計已安裝了600萬千瓦。太陽能熱發電已經歷了較長時間的試驗運行,基本上可達到商業運行要求,目前總裝機容量約為40萬千瓦。太陽能熱利用技術成熟,經濟性好,可大規模應用,2005年全世界太陽能熱水器的總集熱面積已達到約1.4億平方米。

  5、地熱能

    地熱能利用包括發電和熱利用兩種方式,技術均比較成熟。到2005年底,全世界地熱發電總裝機容量約900萬千瓦,主要在美國、冰島、意大利等國家。地熱能熱利用包括地熱水的直接利用和地源熱泵供熱、制冷,在發達國家已得到廣泛應用,近5年來全世界地熱能熱利用年均增長約13%。

  6、海洋能

    潮汐發電、波浪發電和洋流發電等海洋能的開發利用也取得了較大進展,初步形成規模的主要是潮汐發電,全世界潮汐發電總裝機容量約30萬千瓦。


    二、資源潛力

    根據初步資源評價,我國資源潛力大、發展前景好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水能、生物質能、風能和太陽能。

    1、水能

    水能資源是我國重要的可再生能源資源。根據2003年全國水力資源復查成果,全國水能資源技術可開發裝機容量為5.4億千瓦,年發電量2.47萬億千瓦時;經濟可開發裝機容量為4億千瓦,年發電量1.75萬億千瓦時。水能資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約70%在西南地區。長江、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烏江、紅水河、瀾滄江、黃河和怒江等大江大河的干流水能資源豐富,總裝機容量約占全國經濟可開發量的60%,具有集中開發和規模外送的良好條件。

    2、生物質能

    我國生物質能資源主要有農作物秸稈、樹木枝椏、畜禽糞便、能源作物(植物)、工業有機廢水、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等。全國農作物秸稈年產生量約6億噸,除部分作為造紙原料和畜牧飼料外,大約3億噸可作為燃料使用,折合約1.5億噸標準煤。林木枝椏和林業廢棄物年可獲得量約9億噸,大約3億噸可作為能源利用,折合約2億噸標準煤。甜高粱、小桐子、黃連木、油桐等能源作物(植物)可種植面積達2000多萬公頃,可滿足年產量約5000萬噸生物液體燃料的原料需求。畜禽養殖和工業有機廢水理論上可年產沼氣約800億立方米,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年產生量約1.2億噸。目前,我國生物質資源可轉換為能源的潛力約5億噸標準煤,今后隨著造林面積的擴大和經濟社會的發展,生物質資源轉換為能源的潛力可達10億噸標準煤。

    3、風能

    根據最新風能資源評價,全國陸地可利用風能資源3億千瓦,加上近岸海域可利用風能資源,共計約10億千瓦。主要分布在兩大風帶:一是“三北地區”(東北、華北北部和西北地區);二是東部沿海陸地、島嶼及近岸海域。另外,內陸地區還有一些局部風能資源豐富區。

    4、太陽能

    全國三分之二的國土面積年日照小時數在2200小時以上,年太陽輻射總量大于每平方米5000兆焦,屬于太陽能利用條件較好的地區。西藏、青海、新疆、甘肅、內蒙古、山西、陜西、河北、山東、遼寧、吉林、云南、廣東、福建、海南等地區的太陽輻射能量較大,尤其是青藏高原地區太陽能資源最為豐富。

    5、地熱能

    據初步勘探,我國地熱資源以中低溫為主,適用于工業加熱、建筑采暖、保健療養和種植養殖等,資源遍布全國各地。適用于發電的高溫地熱資源較少,主要分布在藏南、川西、滇西地區,可裝機潛力約為600萬千瓦。初步估算,全國可采地熱資源量約為33億噸標準煤。


  三、市場概況

    2005 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場增長迅猛。據估計,全球大水電新增裝機1200 萬-1400 萬千瓦,中國新增700 萬千瓦位居首位,巴西和印度分別以2.4GW 和1.3GW 的新增裝機容量列第二和第三位。小水電新增裝機500 萬千瓦,總量達6600 萬千瓦,其中3850 萬千瓦的裝機容量分布在中國,原因是中國的小水電投資一直保持著良好勢頭。

    風電的增長排在第二位,新增裝機容量1150 萬千瓦,增長24%,總裝機容量達5900 萬千瓦。新增裝機容量一半以上集中在美國(240 萬千瓦)、德國(180 萬千瓦)和西班牙(180萬千瓦)。印度的總裝機容量超過丹麥,躍居第四位,新增裝機140 萬千瓦。中國的風電產業迅速壯大,在原有80 萬千瓦的基礎上增加了50 萬千瓦。近海風電裝機容量至少增加了18 萬千瓦。

    大、小規模生物質發電及供暖仍然呈增長趨勢,新增裝機200-300 萬千瓦,總容量達4400 萬千瓦。最新數據顯示,2004 年一些經濟合作組織(OECD)國家的生物質發電增長率為50%-100%或更多,包括德國、匈牙利、荷蘭、波蘭和西班牙。澳大利亞、奧地利、比利時、丹麥、意大利、韓國、新西蘭和瑞典各國的增長率為10%-30%2。發展中國家的小型生物質發電項目越來越多,如泰國的“小發電廠”項目,截止到2005 年,該項目已經啟動了50 個生物質發電項目,總裝機容量為100 萬千瓦,同時還推出了一些小型沼氣發電工程。 一些國家的制糖業正在籌建甘蔗發電廠,如菲律賓和巴西。此外,地熱發電也持續增長,美國計劃再新增50 萬千瓦的裝機容量,同時,有11 個國家正在建設地熱發電廠。

    太陽能光伏并網發電仍然是發展最快的技術。2004 年—2005 年,全球光伏并網發電裝機容量增長了55%,累計裝機容量從200 萬千瓦增至310 萬千瓦(見20 頁表3 和圖3)。其中,德國占全球新增安裝容量的一半以上,一年內新增60 多萬千瓦。日本和美國分別增加30 萬千瓦和7 萬千瓦,排在第二和第三位。2005年發生了幾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情,如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站在德國的成功運行,裝機容量達1萬千瓦;許多幾十乃至幾百千瓦級的大型光伏發電系統的商業化安裝等。德國的累計裝機容量首次超過日本。如果考慮離網應用,2005 年全球光伏裝機總量達到了540 萬千瓦,比2004 年增加1.40 萬千瓦3。

    總體而言,不計算大水電,2005 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容量已上升至1.82 億千瓦(182GW),比2004年(1.6 億千瓦, 160GW)增加了2200 萬千瓦(見22 頁表4 和圖4)。排名前六位的國家分別是中國(4200萬千瓦)、德國(2300 萬千瓦)、美國(2300 萬千瓦)、西班牙(1200 萬千瓦)、印度(700 萬千瓦)和日本(600 萬千瓦)。印度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首次超過了日本。發展中國家的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從7000萬千瓦上升到了8000 萬千瓦,以中國(主要是小水電)和印度(風能)的增長最多,占全球裝機總量的比例與2004 年持平,保持在44%左右。如果將大水電計算在內,2005 年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到了9.3 億千瓦(930GW)。

  四、發展趨勢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世界各國將會更加重視環境保護和全球氣候變化問題,通過制定新的能源發展戰略、法規和政策,進一步加快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從目前可再生能源的資源狀況和技術發展水平看,今后發展較快的可再生能源除水能外,主要是生物質能、風能和太陽能。生物質能利用方式包括發電、制氣、供熱和生產液體燃料,將成為應用最廣泛的可再生能源技術。風力發電技術已基本成熟,經濟性已接近常規能源,在今后相當長時間內將會保持較快發展。太陽能發展的主要方向是光伏發電和熱利用,近期光伏發電的主要市場是發達國家的并網發電和發展中國家偏遠地區的獨立供電。太陽能熱利用的發展方向是太陽能一體化建筑,并以常規能源為補充手段,實現全天候供熱,提高太陽能供熱的可靠性,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向太陽能供暖和制冷的方向發展。

    總體來看,最近20多年來,大多數可再生能源技術快速發展,產業規模、經濟性和市場化程度逐年提高,預計在2010-2020年間,大多數可再生能源技術可具有市場競爭力,在2020年以后將會有更快的發展,并逐步成為主導能源。

  五、發展經驗

    多年來,世界各國為了促進可持續發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主要是:

  1、目標引導

    為了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許多國家制定了相應的發展戰略和規劃,明確了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1997年,歐盟提出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將從1996年的6%提高到2010年的12%,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比例從1997年的14%提高到2010年的22%。2007年初,歐盟又提出了新的發展目標,要求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消費占到全部能源消費的20%,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到全部發電量的30%。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印度、巴西等國也制定了明確的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引導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2、政策激勵

    為了確?稍偕茉窗l展目標的實現,許多國家制定了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法規和政策。德國、丹麥、法國、西班牙等國采取優惠的固定電價收購可再生能源發電量,英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實行可再生能源強制性市場配額政策,美國、巴西、印度等國對可再生能源實行投資補貼和稅收優惠等政策。

  3、產業扶持

    為了促進可再生能源技術進步和產業化發展,許多國家十分重視可再生能源人才培養、研究開發、產業體系建設,建立了專門的研發機構,支持開展可再生能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產業服務等工作。發達國家不僅支持可再生能源技術研究和開發活動,而且特別重視新技術的試驗、示范和推廣,經過多年的發展,產業體系已經形成,有力地支持了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4、資金支持

    為了加快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許多國家為可再生能源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支持,對技術研發、項目建設、產品銷售和最終用戶提供補貼。美國2005年的能源法令明確規定了支持可再生能源技術研發及其產業化發展的年度財政預算資金。德國對用戶安裝太陽能熱水器提供40%的補貼。許多國家還采取了產品補貼和用戶補助方式擴大可再生能源市場,引導社會資金投向可再生能源,有力地推動了可再生能源的規模化發展。

    六、存在問題

    雖然我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取得了很大成績,法規和政策體系不斷完善,但可再生能源發展仍不能滿足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政策及激勵措施力度不夠。在現有技術水平和政策環境下,除了水電和太陽能熱水器有能力參與市場競爭外,大多數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成本高,再加上資源分散、規模小、生產不連續等特點,在現行市場規則下缺乏競爭力,需要政策扶持和激勵。目前,國家支持風電、生物質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體系還不夠完整,經濟激勵力度弱,相關政策之間缺乏協調,政策的穩定性差,沒有形成支持可再生能源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2、市場保障機制還不夠完善。長期以來,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缺乏明確的發展目標,沒有形成連續穩定的市場需求。雖然國家逐步加大了對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支持力度,但由于沒有建立起強制性的市場保障政策,無法形成穩定的市場需求,可再生能源發展缺少持續的市場拉動,致使我國可再生能源新技術發展緩慢。

    3、技術開發能力和產業體系薄弱。除水力發電、太陽能熱利用和沼氣外,其它可再生能源的技術水平較低,缺乏技術研發能力,設備制造能力弱,技術和設備生產較多依靠進口,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與國外先進水平差距較大。同時,可再生能源資源評價、技術標準、產品檢測和認證等體系不完善,人才培養不能滿足市場快速發展的要求,沒有形成支撐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的技術服務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垃圾焚燒市場升溫 未來十年或進入黃金期
垃圾焚燒BOT運營商業模式及市場發展分析
垃圾發電:理想很“豐滿” 現實很“骨感”
林伯強:垃圾發電產業兩大問題 亟待解決
垃圾焚燒發電將快速發展 制造企業明顯受益
國內外垃圾焚燒發電狀況及技術發展趨勢
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的各方爭議及觀點
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發電技術市場前景展望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