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鄉村振興,談到“三農”問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首次系統地提出了“中國特色的鄉村發展道路”,在“八個堅持”中,強調要堅持綠色生態導向,推動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在“七條道路”中,指出“必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綠色發展被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當前鄉村綠色發展面臨怎樣的形勢?如何在保護環境中走好綠色發展之路?本期高端訪談,特邀專家進行探討。
嘉賓
魏玉棟 中國人民大學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敬 城 四川大學美麗鄉村研究中心研究員
主持人
本報評論員 周明華 劉志杰
鄉村振興要走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主持人: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必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這是基于怎樣的背景?鄉村綠色發展現狀如何?
魏玉棟:這一論斷的最大背景,無疑就是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實際上,它給出的正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一個路徑選擇。一方面,過去較長一段時間,我們將“三農”發展的重點放在了農產品產量、農業增加值和最基本保障上,相對的,對于農產品質量、鄉村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視有待提升。累積到如今,就有如農產品質量的提升問題、環境的改造問題、鄉村的綜合治理問題等不少問題需要解決。另一方面,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叭嗣袢找嬖鲩L的美好生活需要”就包括對生態綠色的需要。綠色發展理念已成為全民共識,科技進步也為綠色發展提供了強大技術支撐。由此看來,鄉村綠色發展正處在良好的機遇期。
敬城:此次中央提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主要基于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這一矛盾體現在“三農”發展上,就是我國“三農”發展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廣大農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經過改革開放近40年的努力探索,我國農村在物質文明上已經有了極大的進步,必然要朝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新目標發展!叭伺c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就是實現發展新目標的必由之路。
主持人: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對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何重要意義?
敬城: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的七根支柱之一,“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是一條基礎線、潛力線、生命線,它決定著“三農”能否持續發展的問題。其意義有三:一是滌蕩原有發展的弊端。我國農業農村在不斷發展的同時,農村環境也不同程度出現了污染。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能滌蕩原有發展的弊端,優化生態環境,實現生態文明與物質文明和諧發展。二是凝聚永續發展的力量。永續發展以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基礎。綠色發展能保護好、積蓄好、奠定好宜耕宜牧的土壤環境、宜飲宜灌的水體環境、宜呼宜吸的大氣環境等,從而為農業永續發展提供不竭動力。三是開啟高質量發展的鑰匙。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賦予農村經濟由量到質的轉型要求,是開啟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一把鑰匙。
綠色發展須依托“綠色路徑”
主持人: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有哪些重要目標和任務?
魏玉棟:要實現鄉村綠色發展,一靠改革,二靠創新,重點應抓好四項任務。構建綠色農業產業結構。根據市場需求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依靠科技引領推進農業轉型升級,目的是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逐步建立起增收效果好、環境效益高、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結構體系,最終達成產業強、百姓富、生態美的統一;打造生態宜居鄉村環境。加強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整治,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以綠色發展引領生態振興。當前,農民群眾意見最大的是鄉村環境問題,必須把環境整治作為鄉村振興的一個基本問題加以重視、認真解決。在環境問題中,土壤修復、污水治理、垃圾處理、旱廁改造是“四大難題”,需要重點解決;發展鄉村傳統綠色文化。誕生于鄉村的傳統文化中有極大的綠色成分,包括眾多的理念、典故、習俗等。如何發掘、創新性繼承傳統綠色文化,是鄉村綠色發展中的一個當然命題;建立綠色發展支持體系。綠色發展需要理念指導,更需要政策引導,要有一套完整的支持架構。首要的是建立促進鄉村綠色發展的補貼政策體系,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其次是做好宣傳,引導更多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自覺參與綠色發展實踐;此外,需完善執法隊伍,確保執法到位,營造良好的社會法制環境。
敬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其“綠色路徑”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即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加強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增加農業生態產品和服務供給,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統一。這條“綠色路徑”中的前四條要求,可以提煉為四個“綠色任務”;其中前兩條任務主要對準的是環境;后兩條任務主要針對的是人。這幾個任務最終歸結到一個“綠色目標”,就是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統一。
把“綠色”作為鄉村振興的底色
主持人:如何走好鄉村綠色發展之路,實現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進而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魏玉棟:走好鄉村綠色發展之路,需要處理好四個關系、實現四個統一。一是處理好“綠色發展”與“鄉村振興”的關系,實現“綠色”與“振興”的和諧統一。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央作出的總體性戰略安排,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自然包含“綠色發展”,“綠色發展”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題中應有之義!熬G色發展”既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前置理念,也是鄉村振興的路徑選擇和重要檢驗。二是處理好“綠色發展”與農民致富的關系,實現“綠色”與“致富”的和諧統一。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綠色發展”正因為順應了趨勢和民意而必定會帶來更好的發展。決不能不顧農民利益、違背群眾意愿,那不是真正的“綠色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與發展是和諧統一的。三是處理好眼前效益與長遠發展的關系,實現當前與長遠的和諧統一。發展過程中,一些人更在意立竿見影的眼前利益。譬如,盡管我國農藥使用量已連續3年負增長,化肥使用量已實現零增長,但是化肥農藥的殘留問題依然嚴峻,根本原因還是依然有人為了產量而無視污染。因此,要進一步加大規范引導,協調處理好當前與長遠的關系,實現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四是處理好局部利益與全局發展的關系,實現局部與全局的和諧統一。上游排污,全域污染,環境是一個人人共享的巨系統,不可能人為劃分開,因此監管也不能割裂開來,否則很難阻止過去那種“相互污染”的情況。對此,中央《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提供了一個好思路,通過統籌河流上下游、左右岸聯防聯治,實現共享共治,效果顯著。推動鄉村綠色發展,也要借鑒這一思路,破解畫地為牢、只管局部不管全局的問題,真正樹立“一盤棋”的思維。
敬城: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應著重圍繞三個方面下硬功夫。一是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這是覆蓋全域的大環境、大系統、大生態的綜合治理。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所以凡是涉及山水林田湖草的各部門、各機構、各村鎮要主動服從和服務于這項治理工作,形成集責任制、聯動性、協作性于一體的協同機制,共同推進全域性、區域性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的保護、修復、治理、開發。二是加強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的綜合治理,要求和引導農村居民保護好、治理好土壤環境、水體環境、大氣環境,重點解決好農業生產廢料與生活垃圾處理、秸稈循環利用、養殖場廢料廢水排放等問題,營造小環境的生態美。三是增加農業生態產品和服務供給,引導和鼓勵種植、養殖大戶,帶頭、帶動農戶通過科技化、生態化、無公害化等多種生態手段,在解決農藥殘留、推進精深加工、提速生鮮物流、配套網絡配送等方面下功夫,優化生態產品供給和服務,加大力度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實現傳統農業向循環農業、生態農業、康養農業、互聯網+農業等綠色經濟模式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