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半建成通車。 (中新社西安4月11日)
第三篇 上海南環高速公路建設在國內采用全新融資方式
總投資達三十億元人民幣的上海南環高速公路項目招商今日在此間正式簽約,并率先在國內采用由保險公司承擔融資信用擔保的新的融資方式,以最大限度降低融資風險和融資成本。 據悉,上海南環高速公路項目的招商投資由上海金山實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上海國智置業發展有限公司、北京中機電投資有限公司和中國華星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共同投資組建的“上海南環高速公路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承擔。該項目由A三○公路(A四公路-新農)、A七公路(亭楓高速公路)和A六公路(新衛高速公路)組成,全長六十七公里,計劃于二○○五年六月底建成通車。投資商獲得二十五年的高速公路收費經營權,經營期滿后,公路設施將無償歸還給上海市政府。 南環高速公路和規劃中的東南環高速公路的建設將會進一步完善上海高速公路網絡,并將上海的浦東國際機場、深水港、外高橋港區等連接起來,對于此間濱江沿海產業帶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義。
BOT投融資模式適應了現代社會工業化的城市化進程中對基礎設施規;、系統化發展的需要,是政府職能與私人機構功能互補的歷史產物。它作為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與私人資本的特殊結合方式已引起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但迄今為止,我們對BOT的演進過程仍知之甚少。關于世界上第一個BOT項目的歸屬仍是一個有較大爭議、懸而未決的問題。對BOT投融資模式的起源與發展的研究不僅有助于揭示其內在的合理性,而且具有重要的經濟學、法學、社會學的理論價值。
本文首先介紹了BOT的基本含義,在分析有關BOT起源問題的觀點及分歧原因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法;其次從基礎設施建設籌資史引申到私人資本進入社會公共設施建設領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然后通過回顧特許權和項目融資兩大制度的起源和發展史,論證了其與BOT模式的淵源關系;在此基礎上,確認世界上第一個BOT項目的歸屬并介紹BOT模式在國內外的發展情況。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