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國家能源局公布了首批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名單,共安排23個項目,“多能互補集成優化”這一概念開始正式步入人們的視野。隨著首批示范項目的出爐和一系列能源規劃政策的落地,多種能源有機整合、集成互補的“多能互補”時代開啟,給能源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6月22日,青海省政府與魯能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在青海省海西州格爾木市規劃建設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及千萬千瓦清潔能源基地基礎設施項目。該項目是能源局今年公布的首批23個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即將開土建設。
清潔能源邁入多能互補時代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能源低碳轉型的關鍵期!赌茉窗l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推動能源生產供應集成優化,構建多能互補、供需協調的智慧能源系統,并將“實施多能互補集成優化工程”列為十三五期間能源發展的主要任務。
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副司長何勇健表示,在“十三五”期間,要以能源系統優化作為提質增效的重要抓手,把不同的能源供應連接起來,熱、電、冷、氣等有機整合起來,通過聯產聯供、互補集成的方式提高整體效率,同時也降低成本。
2016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在《關于推進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建設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將在“十三五”期間建成多項國家級終端一體化集成供能示范工程及國家級風光水火儲多能互補示范工程。
由此可見,推動清潔能源多能互補已成為大勢所趨,未來我國能源領域將邁入多種清潔能源有機整合、集成優化的多能互補時代。
青海領跑多能互補發展
近年來,青海省作為西部能源生產大省,可再生能源發展迅速,在多能互補領域中也處于領跑地位。2016年,青海省正式啟動青海清潔能源基地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研究工作,從發電特性、青海主網優化、多能互補控制策略及安全穩定分析等4個方向入手,力圖破解長期以來制約新能源“消納難”、“外送難”、“調峰難”等“頑疾”。
2017年,青海省多能互補集成優化工作迎來階段性成果。通過水光風電多能互補,從6月17日零時至24日零時,青海在全國首次實現連續7天、168小時全部使用清潔能源供電。此前,國際上僅有葡萄牙于2016年5月7日至11日實現107小時完全依賴可再生能源供電。
青海省電力公司調度控制中心主任、高級工程師張洪平介紹,“水電裝機容量超過總裝機容量的一半,新能源電源互補性比較強,這是‘綠電7日’的最堅實的基礎。”張洪平說,青海新能源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白天天氣好的時候幾乎沒有風,但光伏出力大,晚上光伏出力沒有了,風電卻比較給力,這是青海發展多能互補的先天優勢。
良好的先天優勢加上有力的政策推動,使青海成為國內實施清潔能源多能互補的先行力量,在此背景下,省政府與魯能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更大地推動該省多能互補領域的發展。
魯能打造示范工程
據了解,魯能海西州格爾木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總裝機容量700兆瓦,其中20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400兆瓦風電項目、50兆瓦光熱發電項目及50兆瓦儲能系統。建成后年發電量約12.625億kWh,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40.15萬噸,減少煙塵排放量約5431.96噸,有效減少煤炭消耗,降低大氣污染。
項目規劃首先以光伏、光熱、風電為主要開發電源,以光熱儲能系統、蓄電池儲能電站為調節電源,多種電力組合,可有效解決風電和光伏不穩定不可調的缺陷,解決用電高峰期和低谷期電力輸出的不平衡問題。
同時,本項目按照“統一設計、分步實施、整體集成”的路線,對風電、光伏、光熱的新能源組合實時柔性控制,構建“互聯網+”智慧能源系統,實現智能調控,支撐新能源發電就地消納和長距離送出,實現棄風/棄光率小于5%。
魯能集團副總經理劉軍表示,海西多能互補基地目前累計完成投資約10億元,2017年計劃投資50億元,繼續致力于青海省清潔能源開發,服務青海建設。
海西州格爾木市市長吳天曉在簽約中介紹,格爾木是青海全省、海西全州發展的重點地區,也是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的核心區,目前全市并網光伏發電裝機2338兆瓦,風力發電裝機247.5兆瓦。預計該項目建成后對當地財政、稅收做出貢獻,帶動地區人民群眾整體生活水平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