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產業市場  中國節能產業網 >> 產業市場 >> 市場分析 >> 正文
新標準實行帶來哪些投資機會?
來源:中國節能產業網 時間:2017-5-26 11:33:42 用手機瀏覽

2016年,國家環境保護部共發布了58項國家標準,其中有6項為污染物排放標準,將從今年開始陸續實施。同時,2015年發布的標準中也有5項將于今年全面實施。這11項污染物排放標準將影響哪些行業,帶動多大的治理技改市場空間?

石油石化行業

新增VOCs、NOx及苯、甲苯等污染物控制,預計帶動技改市場規模超過1500億元

長期以來,石油煉制、石油化工和合成樹脂工業一直執行綜合型排放標準。環境保護部于2015年頒布了《石油煉制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石油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合成樹脂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等3項石油、石化行業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而現有企業自2017年7月1日起需全面執行新標。

整體來看,此次的新標準進一步明確了石油煉制和化學工業應控制的污染物種類,不僅大幅收嚴了COD、氨氮等常規水污染物及SO2、PM、NOx等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還新增TN、TP等污染物排放限值,以及環境敏感地區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

據相關部門測算,《石油煉制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實施后,國內所有煉油企業將增加環保投資約856億元。其中,在催化裂化煙氣脫硫系統投入約32億元、硫磺尾氣凈化系統約20億元、工藝加熱爐燃料氣脫硫約174億元,更換工藝加熱爐低氮燃燒器約需30億元,實施催化裂化煙氣脫硝和采取先進的催化劑低氮氧化物排放技術約需200億元,實施催化燃燒、吸附、吸收等非甲烷總烴控制約投資200億元,進行污水處理場改造和節水減排改造需投資200億元。

《石油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31571—2015)的實施,與之相對應的環保投資額約475億元。新標準采用以排污總量控制為基礎的雙重控制,要求現有石油化工企業污水處理裝置進行有效的技術改造。

而《合成樹脂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實施,將推動合成樹脂工業生產企業提高生產工藝和設備的先進性。比如,不產生工藝廢水的合成樹脂廢水處理方法可采用生化或物化——生化組合技術。如果有工藝廢水產生,則需要采用焚燒、蒸發、冷凝+吸附、延時縮合——生化等技術作為支持性技術。廢氣處理方面,主要采用焚燒、吸附、冷凝+吸附等處理方法,為此,將帶動環保投資約265億元。

化學品制造業

進一步收緊了污染物排放濃度限值標準,技改將帶動近300億元市場需求

2015年頒布的《無機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將于2017年7月1日起全面實施。

新標準進一步收緊了污染物排放濃度限值標準,新增總磷、總氮等污染物排放限值,并對重點地區的廢水、廢氣污染物最高排放濃度作了特別規定。實施后,預計需為新建企業配套環保固定投資約為159.2億元~210億元,每年配套運行成本約11.2億元~16億元。

新建燒堿、聚氯乙烯工業企業自2016年9月1日執行《燒堿、聚氯乙烯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新標準,現有企業于2018年7月1日起執行。

《燒堿、聚氯乙烯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實施后,將新增環保設施總投資約46億元,年運行費用約6億元,其中污水處理設施總投資約22億元,每年運行費用4億元。

新標準對無機化學工業、燒堿和聚氯乙烯工業提出了明確的排放控制要求和時間限定,要想達到這一排放標準,企業可通過增設環保設備、加強相應管理辦法等,力求在限期內達到標準要求。

再生有色金屬行業

新增多項排放限值,行業特征污染物將大大降低,技改帶動約23億元市場需求

“十三五”期間,我國再生有色金屬面臨轉型,將走上綠色發展之路。根據環境保護部的估算,2012年我國主要再生有色金屬行業主要大氣污染物SO2、PM、COD排放總量分別為1.22萬噸、3092噸和665.2噸,廢水總量869萬噸。目前大多數排放限值已經不能滿足嚴格的環保要求,2017年1月1日企業將執行新標準。

新標準從多方面提高了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從污染物排放限值來看,新標準對水中的17項污染物指標和大氣中的13項污染物指標坐出了限值要求。

根據預測,全面執行新標準后,再生有色金屬行業須改建或新建的環保設施投資額約18億元,每年運行費用約4.5億元左右。

近年來,隨著一些大型再生有色金屬企業環保意識增強,污染物排放情況改善效果顯著,但離新標準限值要求仍有較大差距。

我們認為,新標準的實施將進一步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和企業間兼并重組的步伐,促使一批生產裝備落后、資源能源消耗高、環境污染嚴重、小而弱的企業被淘汰出局,對推動煉油、石化等行業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促進工業生產工藝和污染治理技術進步具有積極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新能源汽車7城調查:銷售一度停滯 對地補望眼欲穿
全國人大代表鐘發平:調整新能源汽車補貼方式 讓其回歸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