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可在一些地方政府官員眼中呢?打著所謂為了發展工業生產和地方經濟,帶領當地群眾“致富”的幌子,采取欺上瞞下的種種理由和騙局,把綠水青山當作了自已撈政績工程和官位升遷的資源。
記得多年前,筆者曾以“莫把招商變招‘殃’”這樣一篇稿件,稿件主要反映一些內地貧困地區一些地方政府官員,為了地方工業和經濟發展,打著招商引資的旗號,不惜犧牲當地老百姓一切利益,跑到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把這些地區由于污染嚴重關閉停產的企業,以免稅、免費提供場地等等優惠條件,當作“財神爺”請來,結果呢?政府招商,當地老百姓卻遭了殃。
10年前,筆者在豫南某縣采訪時,當地一位政府官員為了向筆者顯赫自己招商能力,帶領筆者參觀當地一家從浙江某沿海城市招商引資進來的“水暖器材城”,車子還未到廠大門口,就聞到一股說不出的刺鼻味,下車走進車間一看,根本不敢相信眼前一幕,這個所謂招商引資進來的“水暖器材城”,就是一家犧牲和坑害當地老百姓健康,拿老百姓生命當兒戲的“害民城”。
筆者為什么要把這家水暖器材城喻作為“害民城”?你知道這家政府以各種優惠政策,招商引進來的是一家什么企業嗎?水暖器材城,多么好聽的企業名稱,真是不見不知道,一見嚇一跳,這家所謂水暖器材城,其實就是把從招商地加工好的水籠頭、淋浴器等半成品,從加工地拉運到這里進行鍍鋅,整個車間都是彌漫著“大霧”,由于該廠采取的是“計件工資”制度,當地老百姓缺乏健康知識,為了圖省事和多掙錢,不要說戴防毒面具,有的甚至連口罩都不帶。
招的什么商?引的什么資?這哪里是什么招商引資,典型的“政府招商,老百姓招殃”,返回鄭州后,筆者連夜趕寫了一篇稿件,把自己在這家企業所采訪見到的情況行成文字后,先后反映給省和國家相關部門領導,在領導們的批示和過問下,地方政府不得不關閉了這家害民的“水暖器材城”。這樣政府招商老百姓遭殃的事例,可以說在全國經濟不發達和貧困落后地區是普遍現象。
近幾年,隨著我國公路、鐵路和建筑業的迅猛發展,這些建設行業最需要的是什么?沙石、水泥是必不可缺的建筑料,這些建筑料從何而來?只有開山挖河道采沙,由于開山采石和挖河道采沙屬“暴利”,于是地方政府和企業主們,把眼球盯上了青山和河道。不信大家可以到全國各地山區和產沙河道里仔細調查、調查,看一看:昔日青山綠水都變成了什么?變成了滿目瘡痍和萬丈深淵,變成了污水橫流,由于這些污染企業背后有地方政府做他們的“保護傘”,老百姓們對此可以說苦不堪言。
據新聞媒體報道:4月5日,環保部啟動對京津冀及周邊傳輸通道“2+26”城市開展為期一年的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據反饋情況看,近期環境違法出現大規模反彈,該關停的不關停、該限產的不限產、污染防治設施該運行的不運行、企業監測數據作假等問題突出。
石家莊市力龍陶瓷有限公司偷排窯爐廢氣,檢查時臨時開啟脫硫塔,督察組離開5分鐘后即關停。環保部部長陳吉寧的遭遇更為尷尬,他在燕山石化安全生產指揮中心,要求調閱企業泄漏檢測與修復電子數據臺賬,等了20分鐘,一無所獲。更有甚者,4月16日,環保部督察組在對山東綠杰環保節能科技有限公司檢查執法時,盡管出示了執法證件,仍被扣留超過一個小時。
各種虛報、瞞報、造假、偷排,套路舊得讓人無奈。表面來看,是此前很多企業因為執行地方的錯峰生產計劃被限產停產,恢復生產后,排放總量增加。深層去想,其實是一些地方政府在協調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時失衡,產業布局老舊,產業結構未能實現環保節能的綜合考量。
比起污水、廢氣,部分企業與地方政府相互勾結,欺瞞、干涉甚至敢扣押環保部督察組,恐怕這才是更大的“污染源”。
是誰給了這些膽大妄為污染企業主如此之膽?連環保部督查組的執法人員都敢扣留?如果背后沒有地方政府官員做這些污染企業的強硬的“保護傘”?這些污染企業主敢如此猖狂?如此目中無法無人嗎?地方經濟是要發展,發展地方經濟不能去犧牲群眾利益,為官一任,你拍拍屁股升遷跑了,難道讓老百姓飽受祖輩之苦?
污染企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某些政府官員官商勾結,背后做污染企業的強大后盾和“保護傘”,發現污染企業不要先拿企業開刀,應該先拿地方政府部門領導的烏紗、官帽是問,烏紗沒了,官帽沒了,看誰還敢充當污染企業背后的堅強后盾和“保護傘”。
治污必須先治官。這才是最好的治污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