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的土壤污染事件發生頻次越來越高,土壤污染問題日漸嚴重,國家也越來越重視起土壤污染的防治工作。在“土十條”以及《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有利政策出臺之后,我國的土壤污染防治市場發展極為迅速,而這也土壤修復行業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并且,從近期傳來的消息來看,距離我國首只土壤修復產業基金有望在今年設立,這也就意味著我國土壤修復市場將迎來更多新的機遇。
在日前,由易修復、中節能打的、博天環境等五家公司對外宣布將擬籌建修復宗地產業基金,這將會成位我國首只土壤修復產業基金。并且,該基金的期限為5+2+2年,總規模達到了100億。其中,首期發行基金將不低于10億元。
第一只產業基金的出現意味著什么?什么原因讓基金得意順利組建,一時間成為業內熱議話題,設立基金順應了當下的市場環境。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土壤修復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在2015年我國的土壤修復產業市場規模僅為30億元,而僅僅過去了一年的時間,到2016年就大幅增長至90億元,市場規模足足翻了兩番。預計在2017年這個數據將有望達到240元,如果再把時間線延長至“十三五”期間,那么市場總規模將會突破千億大關。
如此廣闊的市場藍海自然會引起不少投資者的重視,但由于受到了資金的限制,使得國內眾多的土壤修復企業正在面臨發展桎梏的尷尬。并且,除了土壤修復產業的資金鏈問題之外,由于我國的土壤修復行業還非常的年輕,使得行業的商業模式還相對的單一,整體市場缺乏一個高效的土壤修復商業模式。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土壤修復產業基金的建立在順應市場環境的同時,為整個行業在嫁接資金、項目、技術、經營管理等資源的基礎上幫助優質企業更快發展。一旦形成了以優質企業為營養,以中小企業為后輩力量的可持續運轉市場連。整個產業的發展都將會逐漸走上正軌。
實際上,不論是政策的頻頻落地,還是產業基金的建立,這些行動最本質的目的就是徹底擺脫土壤修復產業的市場雛形,走向成熟和可持續發展的康莊大道。相信,隨著中國首只土壤修復產業基金的正式啟動,更多機遇將接踵而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