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產業市場  中國節能產業網 >> 產業市場 >> 市場分析 >> 正文
新能源車門檻提高 燃油車不再獲批資質
來源:中國節能產業網 時間:2017-4-7 15:20:52 用手機瀏覽

3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司組織召開了汽車投資項目管理工作會議,要求各地完善汽車投資項目管理,禁止核準新建傳統燃油汽車生產企業投資項目,嚴格控制現有汽車企業擴大傳統燃油汽車產能,這將意味著現有傳統燃油汽車生產企業的數量將只減不增。

對于此番國家發改委對汽車業產能“拉閘”的行為,有分析人士表示,目前我國汽車產業分散,車企盈利能力良莠不齊,造成了無效產能過剩。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能源汽車(愛基,凈值,資訊)領域,國內動力電池新增產能巨大或達到170GWh/年。然而根據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測算,這是我國2025年后的目標。無疑,伴隨著近年來動力電池擴張高潮,新能源汽車的產能過剩問題也已日益迫近。 

在中國汽車工業咨詢發展公司首席分析師賈新光看來,目前國內汽車業準確的描述應該是“無效產能過剩,有效產能不足”。對汽車行業產能擴張不應“一刀切”,可采取限制低水平重復建設,支持有競爭潛力產品的策略。

由于汽車產業集中度低、投資大、產出高、帶動性強,對地方政府形成巨大吸引力。使得政府盲目上馬汽車項目成為引發汽車行業結構性矛盾的重要原因。

對此,2016年10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首次提出“原則上不再核準新建傳統燃油汽車生產企業”,這意味著現有傳統燃油汽車生產企業的數量將只減不增。

近日,國家發改委產業司司長年勇又透露,目前相關部門正在起草《關于完善汽車投資項目管理的意見》,內容包括禁止核準新建傳統燃油汽車生產企業投資項目,嚴格控制現有汽車企業擴大傳統燃油汽車產能,加強汽車產能監測、分析和預警。

有專家認為,2016年前11個月,中國汽車產銷達到近2500萬輛,同比增長都超過14%。與此同時,汽車產業已經存在超過600萬輛的在建產能,產能過剩的苗頭已經顯現,汽車產業最有可能納入新的去產能行列。

面對產能過剩,不僅是在傳統汽車領域給予嚴格限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也已經有所動作。記者了解到,目前共有超過200家企業在申請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但截至目前,也只有包括北汽新能源、長江汽車、前途汽車、萬向集團等12家企業獲得了純電動汽車生產資質。業內人士認為,近年來各車企紛紛擴大新能源汽車產能,使得生產集中度和市場占有率有了較大提升。如今新能源汽車準入門檻的從嚴執行,也是防止產能過剩的一種考慮。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國內動力電池新增產能是2015年的2.8倍,而產量同比僅增長82%。假設這些產能全部釋放,動力電池產能將達到170GWh/年。而來自興業證券的分析報告顯示,中國2016年動力電池需求量約28GWh,預計到2020年動力電池需求量也僅約為90GWh。  

記者按照電動大客車與電動乘用車1∶10的市場銷售比例估算,170GWh/年產能規?梢詽M足年產50萬輛電動大客車和500萬輛電動乘用車的總需求。而根據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測算,這是我國2025年后的目標。無疑,伴隨近年來動力電池擴張高潮,產能過剩問題確實已經日益迫近。

實際上,關于傳統汽車產業是否存在產能過剩問題,目前尚有爭議,有專家認為“無效產能過剩,有效產能不足”才是國內汽車業的真正現狀。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我國汽車產業分散,整車廠超過百家,但大部分車廠盈利能力低下,這就造成了無效產能。與此同時,地方政府出于政績沖動,盲目支持企業上馬新項目,進一步放大了無效產能的效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新能源二手車:無價也無市 估值是空白
新能源汽車7城調查:銷售一度停滯 對地補望眼欲穿
北京7公里換電能源圈即將成形
北京正逐步建設7公里換電能源圈
“換電式”出租車前景分析
接受光伏教訓 警惕電動汽車低端電池產能過剩
2017年前兩月中國新能源車銷量被美國反超
北京撥付首批新能源汽車補貼5.2億元 純電動客車占67%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