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產業市場  中國節能產業網 >> 產業市場 >> 市場分析 >> 正文
環保行業發展氣勢如虹但繁榮的背后是什么?
來源:中國節能產業網 時間:2017/3/16 16:34:45 用手機瀏覽

隨著國家政策的推動,以環境換取經濟利益的時代逐漸過去,環保產業逐漸從無人問津到日漸興起,正在成為被倚重的經濟增長新熱點,站在了產業經濟的新風口上,環保企業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值得注意的是環保產業雖發展氣勢如虹,不過冷靜地看,其中卻有喜也有憂。

變革開始

據Wind數據統計,2016年以來環保行業已完成的并購達57起,涉及金額近300億元,包括跨域進入環保產業、調整戰略布局、拓展細分領域、產業鏈深耕、海外并購等多種方式。來自上市公司、銀行、PE等多種資本正在搶食環保并購這塊蛋糕。

環保行業增長如此迅速,已悄悄的成為了一個明星行業,另外一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據環保部規劃院測算,“十三五”全社會環保投資將達到17萬億元,是“十二五”的3倍以上,而屆時環保產業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重要支柱。

金融家出手頻頻,但卻遠非是這場大變革的締造者。

● 政府:事實上,政府正在花大力氣推動環保。中國人民銀行測算,“十三五”期間我國綠色經濟每年需投入約3%的GDP規模,年均在2萬億元以上,在全部綠色投資中,政府出資占比約為10%至15%,社會資本占比約為85%至90%。到“十三五”末,中國環保產業規模有望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最值得注意的是,推動環保行業成長的部分資金直接來自于中央財政。

● 國企:除了政府,國企也勢頭兇猛。據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的數據統計,2016年全年發生的并購案中近一半并購交易由國資背景企業實施,而并購金額更是高達270億元,占全年并購總額373億元的比重高達72%……國資兇猛,可見一斑。

環保114:環保行業b2b平臺, 發布產品自動同步23個子站!

● 地方:說到環保并購標的,在我國分布還算平均,但并購買家則集中在幾個區域,這里不得不說帝都。在并購投資額上,北京完全甩開其他地方的企業,全年373億元并購額中,北京企業花了176億元,占了近一半……雖然各類環保工業園在全國多地高調建設和發展,雖然不少地區政府以各種資源和政策扶植本土環保企業發展,雖然新三板和IPO排隊企業中不乏帝都以外企業面孔出現,但北京是我國環保中心的地位卻始終難以撼動,是名副其實的環保帝都。

由于中央財政引導設立了1800億元國家級PPP引導基金,環保早已摘去有嘴無牙、矮矬窮的帽子,搖身變成了高富帥。

刺刀見紅

藍天白云,青山綠水這都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然而鮮有人知道的可能就是環保企業間的明爭暗斗了。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爭奪,這一次再次印證了這句話。

一言以蔽之,環保行業如今是:國企瘋狂圈地,外企只求存活,民企“戴紅領巾”。水務一行印證此話。

在E20環境平臺主辦的“2016(第十四屆)水業戰略論壇”上,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這樣說:“2015年新增水務規模,第一名北控740萬噸、第二名首創330萬噸,北控一家的新增規模就比第四名到第十名的合計還多!北笨厮畡占瘓F執行總裁是李力,在他看來,想獲得高回報無非兩個途徑,一是壟斷、二是創新。

其實,不得不承認,國企說話底氣硬,而民企即便有再多錢也比不過國企,一些企業家在拼殺中寧愿選擇“戴紅領巾”。據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8月,國家開發銀行旗下子公司國開創新資本有限責任公司以54.34億元占有了碧水源10.48%的股份,成為碧水源第三大股東。碧水源董秘兼CFO何愿平表示,在中國,環保產業仍相對封閉,“縣委書記說了算”。作為民企,它不能像首創、北控那樣“大搖大擺地走進去”,有時候不得不走“側門”!八,‘戴紅領巾’是無奈的!焙卧钙秸f,“我做不了其他什么員,做少先隊員行不行?”

而外企命運還不如民企,在環保大潮中,落得個“不受待見”的尷尬地位。

憂從此來

環保行業雖發展氣勢如虹,不過冷靜地看,其中卻也有憂,大體上有幾點:

● 雖然環保產業發展速度很快,但生態環境問題仍十分突出,還有近70%的環境治理需求沒有被挖掘。

● 大批資本涌入,喜的是填補了污染治理資金缺口,憂的是有可能造成產能過剩和低價競標之風。資本大舉入侵,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環保產業的“游戲規則”。資本的進入是否會偏離環保的初心,還有待觀察,畢竟共享單車的前車之鑒就擺在那里。

環保114:環保行業b2b平臺, 發布產品自動同步23個子站!

● 行業缺少“巨人”,非標狀況普遍:在一些環保設備網站上搜索后看到,僅膜片曝氣器就有140項結果。有的價格相差數倍,有的甚至與國外產品價格相差10倍。不同于其他設備制造企業,環保設備企業小散弱特征明顯:全行業里沒有什么“巨人”企業,缺少“國寶級”設備,行業技術和管理經驗少,專業人才缺乏。同時,高端與低端產品差異巨大。有業內人士表示,由于普通環保設備的進入門檻低,退出損失也不大,造成低端技術、低檔產品和小型企業群體十分龐大,難以集中資源突破瓶頸。而高水平、高檔次的產品和技術顯得鳳毛麟角,滿足不了需求,這是行業持續發展中一個很不利的因素。“低檔過剩、高檔缺少”的問題對于環保設備行業來說,尤為突出。

● 同時,環保設備缺乏標準化。不少企業一直在呼吁加快環保技術產品標準化建設,即制定環保設備產品標準和行業標準,有的還應制定國家強制性標準。

此外,業內人士還擔憂政策驅動造成環保設備市場的波動!耙坏┱咭龑Ч膭睿髀焚Y金蜂擁而至,極有可能重蹈光伏業由盛而衰的覆轍。環保設備生產可能會因政策刺激,生產門檻較低出現產能過剩,這是需要防范的潛在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從技術及產品發展來看,未來工業鍋爐行業將呈現以下趨
雄安新區將開啟產業升級 環保企業率先受益
趙笠鈞建言綠色發展:環保產業新格局呼喚資本助力
環保部要求“沉下去”切實解決問題
內地與沿海 電煤市場反向運行
新環保法如何更好實施?袁駟:關鍵是落實三方責任
袁駟談推動環境保護立法:以群眾關切為導向 滿意為目標
節能環保愈發炙手可熱 越來越多的非環保資本破門而入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