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產業市場  中國節能產業網 >> 產業市場 >> 合同能源 >> 正文
零投資節能改造為何在中國難以推行?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時間:2008-1-2 8:42:52 用手機瀏覽

 

  11月23日,《“十一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考核辦法》獲得國務院批轉,節能減排正式成為領導干部政績考核的重要依據。

  節能減排現時已成為干部考核的“硬杠杠”,充分顯示出政府的決心。但除了決心、技術和資金,節能減排的落實和推廣更需要一種行之有效的市場化機制。其實國際上早有解決節能問題的成功機制——合同能源管理(下稱“EMC”),被稱為是“目前解決能源問題最好方案”的雙贏模式,由于在該種模式中,用戶不必投入額外的資金,只需要和專業的節能服務公司簽訂一份合同就可以達到節能的目的,故而被業內人士稱為一道“免費午餐”。盡管早在十多年前,我國就引進了EMC機制,但目前,國內的節能服務產業并沒有實現預料中的發展壯大——現實中,它仍面臨諸多掣肘。

  “未來幾年,中國節能減排工作的一個重點將放在技術方面,而采用基于市場的節能技術推廣機制——合同能源管理,成為當務之急!11月20日,GEF中國節能促進項目辦公室執行主任王樹茂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說。

  來自民間的“隱性突圍”

  一項由節能服務公司負責的道路亮化工程,正在北京近郊的一條街道上“悄然”推進。

  “這個項目的背后,有強大的節能和法律專家團隊在提供智力支持!币晃慌c項目有關的知情人士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

  雖然有“強大的專家團隊”支持,但這個項目從開始實施就始終讓人憂心:作為一個由節能服務公司負責的“節能效益分享型”EMC項目,它面臨著一個“致命”的尷尬——這個項目的效益主要來自節約出來的電費,而我國財政實行收支兩條線,按照現行政策,節約出來的電費并不能順利的實行返還。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節能服務公司以EMC機制為客戶實施節能項目,是一項以盈利為目的的專業化節能服務。具體而言就是節能服務公司與客戶簽訂節能服務合同,由節能公司向有節能需求的客戶提供包括能源審計、節能方案設計、設備采購、安裝和維護等一體化服務。在此過程中,節能服務公司擔保節約能量,并根據需要提供融資支持與服務,客戶則以節省下來的能源費用支付節能改造投資。在合同期內,節能服務公司的收益與節能量直接掛鉤;項目的收益主要(50%以上)來自于節能效益;合同結束后客戶得到全部設備和節能效益。

  “因為是國家財政的錢,節余下來也不能由我們處置。那我為什么要去冒這樣的風險呢?”某省廳一位負責人就曾向媒體表示,作為政府機關,單位每年對水電等各類耗能費用都有固定預算。如果能耗開支今年降低很多,那么可能面臨下一個財政年度被減少該項撥款,屆時地方政府用什么支付給節能服務商呢?再說,作為財政撥款單位,即便采用市場化的“節能效益分享型”合同方式,節約下來的電費實際上很難與節能服務公司分享。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得通過主管財政和主管交通的兩位市長同意。一個節能服務公司哪有那么大的能耐?”這位知情人士說。但他也表示,目前我國已有10個左右的城市開始“偷偷”地嘗試這一機制。

  “是項目的‘可行性’打動了我們。”他如是說。

  一道免費的午餐?

  節能服務公司的興起,源于上世紀70年代的世界能源危機。當時能源成本成倍增長,企業利潤空間被大大壓縮,迫使企業尋求節能以減少成本。節能的需求出現后,大批節能技術開發商和節能設備開發商迅速出現,并向用能企業展開了猛烈的推銷攻勢。面對紛雜的廣告和上門推銷,用能企業對本企業的節能潛力心中沒數,對眾多節能技術的真實性和適用性也無從把握。此外,由于企業的流動資金全部用于行業發展,突然遭遇能源危機,節能改造資金亦無法落實。這時,專業化的節能服務公司出現了。

  GEF中國節能促進項目辦公室執行主任王樹茂告訴記者,節能服務公司以EMC機制為客戶實施節能項目,幫助企業克服這些障礙,可以加速實施目前廣泛存在于企業中具有良好節能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項目;更重要的是,基于市場運作的節能服務公司受利益最大化驅使,會千方百計尋找客戶實施節能項目。

  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 GEF中國節能促進項目由國家發改委和世行共同引入中國。經過10多年的發展,我國三家示范節能服務公司的帶動下,已經出現了一支節能服務隊伍。2004和2005年的兩年間,節能服務企業以EMC機制實施的節能項目,投資總額超過16.7億元,2006年投資總額近20億元。

  “目前不少發達國家的實踐表明,通過節能服務公司完成的節能降耗量,占到了節能降耗總量的35%以上!蓖鯓涿嬖V《中國經濟周刊》,EPC(Engineer,Procure,Construct頭字母縮寫,指對一個工程負責進行“設計、采購、施工”合體管理)這樣的市場化機制,因不加重節能單位的財政負擔,是目前解決能源問題的最好方案。

  客戶不必投入資金,所有的改造和設備均由節能服務公司承擔,即可將原有的系統加以改造,以達到節約能源和減少電力開支的目的。這樣的項目被業內人士稱為一道“免費午餐”。

  “和中國龐大的節能市場、政府提出的節能減排目標相比,我國節能服務公司的規模實在太小,其作用也十分有限!蓖鯓涿f,西方的節能服務公司來到中國,其管理模式發生了重大變化:國外的節能服務公司是綜合能源服務公司,自身不生產、經銷產品,而中國絕大多數的節能服務公司都是節能設備供應商。

  稅負壓力與融資困難

  節能服務公司進入中國十年之后,自身發展并無大的突破,而他們所需要服務的節能市場卻迅速擴大。

  業內人士指出,美國是節能服務產業的發源地和最發達的國家,每年有高達10億美元左右的業務量。中國能耗總量僅排在美國之后,居世界第二位,能源利用率低于國際平均水平2.5倍,節能產業具有廣闊空間。

  國家“十一五”計劃綱要也提出,到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末期降低20%,并被列為約束性指標。業內人士指出,如果這一指標能夠實現,中國每年節能市場的規模將遠遠大于1000億元,潛力十分巨大。

  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節能服務公司卻是“有心無力”。王樹茂告訴《中國經濟周刊》,“除了在政府財政收支兩條線面臨尷尬之外,稅率和融資同樣困擾著節能服務公司。”

  他介紹說,節能服務公司的優勢在于為客戶提供綜合性的節能服務,所以在發達國家,節能服務公司被列入服務業,按服務業的稅種納稅。而在我國,由于節能服務公司為客戶提供的優質服務,也包括面向全社會為企業優選采購節能設備,稅務部門總把節能服務公司看作是一般的節能設備銷售商,因此把節能服務公司與客戶的節能服務合同看成是設備購銷合同。這樣,就把節能服務公司的服務費視同一般節能設備銷售商的設備加價,納入增值稅的范疇,即把本應該是服務稅的部分變成了增值稅。目前,我國服務費的適用稅率為6%,而增值稅稅率高達17%。

  “本來節能服務公司為客戶出資做項目已承擔了風險,還要將其在節能項目中賺取的服務費按照遠高于服務業稅率(6%)的增值稅率(17%)去交納增值稅,并且要為尚未得到的收入提前支付所得稅,可以說是雪上加霜!蓖鯓涿硎尽

  同時,由于采用EMC方式運作的節能改造項目,都需要節能服務公司墊付資金,而如果項目很多,墊付的資金量就會很大,節能服務公司難于承受,需要融資。

  有專家認為,節能減排這種以國家政策需求和社會需要為拉動力的產業,除地方經濟有限支持和企業自有資本的推動外,更需要金融資本和民間資本的投入?墒牵鎸γ磕晟锨|元的節能融資需求,國內商業銀行在節能融資市場上幾乎是一片“空白”。

  “在參與節能減排項目融資方面,銀行的態度并不積極。或是承諾給予支持,但卻沒有具體行動!蓖鯓涿f。

  此外,銀行對節能減排項目的服務僅僅依靠傳統的貸款模式,面臨增加成本或增加經營風險的兩難選擇。為規避經營風險和降低經營成本,銀行常常做出不對節能減排項目融資的選擇。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戴彥德認為: “節能減排第一要產業結構調整,第二個是要技術推動。這兩個方面必須要有我們金融行業的參加,沒有金融行業的參加,產業結構的調整、技術的進步在某種程度上說是一句空話。”

  財政政策未顧及,稅負壓力大,融資困難,讓國內節能服務的發展舉步維艱。

  節能服務呼喚政府采購

  今年4月27日,溫家寶總理在全國節能減排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消費領域要推廣應用高效節能產品,今年推廣高效照明產品5000萬支,中央國家機關率先更換節能燈。”

  為此專家們算了一筆帳:T5節能燈(目前市場主流的三基色熒光節能燈)的節能效率在30%-50%,每支燈(包括燈、燈座和控制裝置)的價格為80元,更換5000萬支節能燈需要耗資40億元。“這是一筆巨資。如果政府采用EMC模式,就能解決資金問題,換燈的費用從節能的收益中分步支付;并且,政府率先采購節能服務公司的服務,也能起到垂范作用,能夠有力推動EMC模式在我國的發展!蓖鯓涿硎荆罢岔椖渴钱斍肮澞芊⻊盏淖罹哂袧摿δ繕酥弧。

  但業內人士表示,在我國現行的政府機構財務管理制度下,節能服務公司難以為政府機構實施節能項目,因為節能服務公司不能與政府機構分享節能效益,除非中央財政或地方財政作出適當的決定,允許政府機構采購節能服務公司的服務,并且,在不增加能源費用的前提下與節能服務公司分享節能效益;或允許節能改造費用視同能源費用列入政府機構的預算和采購。

  GEF中國節能促進項目

  GEF中國節能促進項目是我國政府與世界銀行及全球環境基金(GEF)在節能和環保領域的一項重大國際合作,其核心內容是:利用世界銀行和GEF這兩個國際機構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在我國引進、示范和推廣EMC這一國際上先進的市場節能新機制,促進我國節能機制面向市場的全面轉軌和節能產業化進程,以期不斷提高我國能源利用效率水平,同時有效減緩我國溫室氣體的排放增長速度。

  “綠色信貸”與節能減排

  節能減排已越來越吸引了金融業的注意力。11月27日,在2007“節能中國”高層論壇暨“綠色信貸”創新研討會上,政府有關部門領導、專家及業內人士,就如何貫徹落實國家節能減排政策,通過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實現可持續發展問題展開交流與研討。與會人士一致認為,綠色信貸已經成為全球金融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銀行業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通過“綠色信貸”踐行節能減排政策。

  興業銀行行長李仁杰在這次會議上表示:“金融環保產業的發展,也為商業銀行的發展提供了新的難得的機遇。商業銀行創新金融工具,拓展綠色融資服務領域,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重要的現實意義。”

  目前,興業銀行在北京、天津、山東、山西、重慶、浙江、福建等省市開辦了節能貸款業務,共發放節能貸款27筆4.35億元,可實現每年標準煤近60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約200萬噸。根據節能項目持續五年時間估算,可節約標準煤約3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近1000萬噸。

  GEF中國節能促進項目辦公室執行主任王樹茂認為:“只要依靠節能專家認真做好項目技術、經濟可行性評估,依靠金融專家或金融機構做好項目和企業財務風險評估,要根據節能項目的特點和企業、節能服務企業的具體情況靈活地使用各種投融資方式,做好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就可以把投資節能減排項目的風險控制在適當的范圍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2014年合同能源管理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分析
中國低碳發展報告:能效投融資過于依賴財政
節能環保產業綠色信貸的“增”與“減”
回本周期長誠信危機大 國內合同能源管理遇冷
國開行多項政策助力分布式光伏示范園區融資
投行掘金低碳生意 盯緊合同能源管理公司
節能服務業融資難有所緩解 需突出產業價值
4萬億節能減排投資為美麗中國建設輸送正能量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