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產業市場  中國節能產業網 >> 產業市場 >> 市場分析 >> 正文
中小環保企業緣何鬧“錢荒”
來源:中國節能產業網 時間:2017-3-1 15:42:55 用手機瀏覽

公開數據顯示,“十一五”以來,環保產業年均增速超過15%,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網絡流行語說,“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然而,在環保從業者看來,利好政策雖多,生存依舊艱難。甚至有行業觀察家斷言,“5年內將有大批中小環保企業死亡”。

融資渠道遇兩難 中小環保企業亟待拓“錢途”

“5年內將有大批中小環保企業死亡。”有業內人士斷言。中國環保產業鏈大數據顯示,環保行業中規模50人以下的中小企業占比92%,占據著行業主力軍的地位,但本應扛起環保大旗的他們卻步履維艱。

大數據顯示,經營效益負增長的環保企業占比達21.99%,九成環保企業年收入不足千萬。經營困難局面與中小環保企業所面臨的“錢荒”現狀不無干系,資金匱乏導致企業發展動力不足。

融資困難

隨著國家政策的不斷傾斜,環保產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洞髿馕廴痉乐涡袆佑媱潯、《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及《土壤污染防治計劃》的相繼出臺給環保產業帶來可觀的投資市場。據環保部規劃院測算,“十三五”期間社會環?偼顿Y有望超過17萬億元。

然而,這一投資盛況卻并未給中小環保企業帶來喜訊。對他們而言,“找錢”成為不得不面對的難題。相比于大型企業動輒上億的融資規模,很多中小環保企業甚至為幾十萬、上百萬的融資一籌莫展。

目前,我國中小環保企業融資途徑以信貸為主。然而,很多金融機構尚欠缺針對環保產業的專業信貸政策,環保產業雖與傳統產業有所交叉,但仍有一部分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興技術和項目,需要有專業的信貸政策進行指導。

中益能(北京)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胡浩指出,“我們所做的節能環保項目無法直接套用銀行已有的模式,銀行對這些項目難以理解,我們的銀行信貸較少!

雖然有不少節能環保企業爭先上市,截至2016年6月,在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上市數量達到129家,但相比于行業內上萬家企業只是鳳毛麟角。上市審核程序嚴格且耗時,少數通過“獨木橋”的企業雖獲得上市融資的機會,但融資大頭依然掌握在實力雄厚的大型企業手里。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融資金額前十的環保上市公司融資額占行業總額的63%,也就是說,其余環保上市公司的融資額總和不到前十家環保企業融資額的2/3。

“十三五”期間,環保市場將不斷壯大,項目投資規模進一步提升。市場空間雖然巨大,但融資困難讓不少中小企業很難得到投資機會,限制其發展空間。

究其根本,渠道不暢是中小環保企業融資困難的一大屏障。環保產業的商業模式和贏利模式不同于傳統產業,面對這塊大蛋糕,不少金融機構有進入的意愿但卻不知從何下手。

渠道不暢

“金融機構的信貸政策和環保企業的特點有著天然的不協調!敝袊鞘薪洕幕芯繒貢L高峰表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貸偏好集中于高回報行業或是大型企業,而在我國的環保企業中絕大多數是中小型規模的企業。同時,金融機構貸款利率高、周期短,難以適應環保行業收益低、周期長的特點!

胡浩介紹說,“我們所做的一些節能環保項目是跟地方政府簽署三十年的特許經營權,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收益也呈線性增長的趨勢在慢慢積累,企業想要拿項目作為擔保存在一定難度!

據了解,商業銀行對貸款的抵押物給出了嚴格限制,多接受土地使用權、房產等固定資產作為抵押。然而,環保企業所形成的資產形態更多地表現為劃撥土地、無房產證的泵房、設備間、設備資產、管網資產等,難以達到金融機構要求的抵押條件。

除此之外,對環保項目缺乏了解,“兩眼一抹黑”,也使得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對環保企業的商業模式、技術成熟度等方面缺乏專業判斷,難以做出決斷。

胡浩說,節能環保行業涉及面廣泛,從民生、工業到商業的各行各業都有需求,每一項節能環保技術和項目都較為分散。對于以資金回報為主的金融機構而言,這些都是全新的領域,如何建立相應的商業模式還有待摸索。

對于想要上市融資的中小型環保企業,所經歷的過程并不比銀行信貸容易。胡浩表示,證券監管機構對上市公司的審核嚴格,要求上市公司達到一定的財務標準。而中小環保企業普遍存在的前期投資大,后期線性收益的特點使得達成這一標準并不容易。以中益能公司為例,其所進行的大型余熱暖民工程在前期大量投資后,回收的供暖費用則是公司的收益。這期間反映在報表上的數據大多是對外投資,只有在供暖季后才會有較多收益進賬,并且在一段時間內尚處于回收成本的階段,這種并不“漂亮”的報表對于公司的上市考核反而是劣勢。

多增“錢途”

如何緩解中小環保企業的融資難局面?接受媒體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表示,要消除疑慮疏通渠道,并結合行業特點拓寬融資渠道,才能使環保產業“錢途”可期。

對于金融機構對該行業缺乏了解的現狀,胡浩認為,企業自身需要針對其所在領域的項目跟相應的金融機構對接,通過積極溝通,建立適合各領域的標準和商業模式,疏通融資渠道。

高峰建議,針對環保企業應收賬款多、特許經營模式越來越普遍的現狀,銀行等金融機構應通過動態監測、循環授信、封閉管理等具體方式,開發針對環保企業的融資創新產品,譬如應收賬款、收費權、特許經營權質押貸款等。在符合商業原則的基礎上,可以通過創新信貸產品和服務方式等途徑切實加大對環保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

胡浩說,雖然政府已出臺綠色信貸、綠色金融等政策,但要真正落實到具體執行的金融機構尚需時日。若地方政府能成立針對環保企業的擔;,將有效降低環保企業的信貸難度。

此外,現有的以銀行信貸為主要融資途徑的方式已難以滿足環保企業發展需求,亟須拓展融資渠道、尋求適合環保企業特點的融資方式。證監會在近日發布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1502號建議的答復(摘要)》中指出,支持節能環保中小企業通過私募基金、債券市場、上市融資等多種方式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充分利用資本市場發展壯大。這無疑是給中小環保企業打了一劑“強心針”,隨著這些融資模式在節能環保行業的破冰,融資渠道將進一步拓寬。市場上的中小企業得以生存發展,進而推動我國環保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沒有相關文章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