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關注節能的朋友們,應該對“合同能源管理”這個名詞并不陌生。不過,節能君最近發現有一個新鮮的節能名詞——“合同節水管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呢?一起跟著節能君一起學習起來吧!
什么是合同節水管理?水利部綜合事業局有關負責人說,這是指節水服務企業與用水戶以合同形式,為用水戶募集資本、集成先進技術,提供節水改造和管理等服務,以分享節水效益方式收回投資、獲取收益的節水服務機制。目前主要應用在高耗水工業企業、高效農業、生活用水單位以及河流湖泊的修復治理等方面。
目前,北京、天津、河南三地開始試水合同節水管理,具體效果如何?且看案例——
天津市護倉河岸邊——
清澈的河水中人工噴泉水花四濺,河底的石塊間冒著氣泡,植物浮島綠意盎然,居民在河邊悠閑散步。據工作人員介紹,噴泉與氣泡分別是噴泉曝氣機、生物膜產生的,都是用來改善水質的。對一條城市河道如此“精耕細作”,在開展合同節水管理改革以前是很難做到的。
“水十條”明確,到2020年,京津冀區域水生態環境狀況有所好轉,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要于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體。2015年2月,水利部綜合事業局與京、津、冀水利部門簽署1+3合同節水管理意向書,正式啟動京、津、冀合同節水管理試點工作。
河流水生態修復涉及河道整理、水體修復、城市管道改造等工作,很難靠單個政府部門或企業治理。2015年3月,水利部綜合事業局聯合京、津、冀等省市水利(水務)投資集團和17家擁有核心節水技術的企業成立國內第一家以合同節水管理為主業的公司。
2015年11月,天津市水務局將護倉河列為天津市重點黑臭水體治理首批試點項目,并與該公司合作,向其購買治理服務,探索以合同節水管理模式開展護倉河水生態修復。今年5月,項目治理期工程完成,并轉入運營維護期。
護倉河處于居民區及商業聚集區,且有不穩定污水排入,很難通過常規方法一次性治理。項目采取不斷流技術清淤,淤泥攪拌機直接開進河道,清理的淤泥運到岸上脫水處理,同時投放工程菌消耗掉頑固淤泥。
根據護倉河項目合同節水管理合同約定,由業主委托第三方機構設置4個取水監測點定期對護倉河水質進行檢測,并以水質檢測數據為主要依據,結合合同約定考核辦法對項目成效定期評估。根據第三方水質評估結果,截至2016年5月,護倉河水質得到明顯改善,水體黑臭基本消除。
提供綜合解決方案,是合同節水管理的優勢。
“根治河流污染,技術要求復雜,資金投入大。對政府來說,治理任務繁重;對于單個企業來說,獨闖市場比較困難。合同節水管理搭建技術平臺,引進社會力量,讓政府部門和企業形成合力!
“護倉河項目的治理階段已經完成,天津水務局已支付500萬元。在后期的維護期中,還需支付合作單位400萬元。除汛期暴雨導致部分設備損壞,雨水涌入影響水質外,護倉河水質基本達標。”天津市水務局水土保持處調研員聶榮智介紹。
水利部等部門發布的《關于推行合同節水管理促進節水服務產業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合同節水管理成為公共機構、企業等用水戶實施節水改造的重要方式之一。目前,合同節水管理已在北京、天津、河北開展試點,河南、內蒙古、黑龍江等地已進入籌備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