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在產能過剩逐年加劇、環境容量不斷逼近上限的形勢下, 我國政府出臺一系列政策鼓勵節能減排,一項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顛覆性技術陸續被推出,一時間,這些來自中國企業的節能、低碳技術在國際同行中聲名鵲起,也使得我國節能產業成為可以同步參與國際競爭及合作的優勢產業。
節能、低碳技術的應用最大不同在于改變了以往環境的末端治理思路,從而轉向了污染源頭的具體防控,在節約能源、增加企業經濟效益的前提下,同時又減少了大氣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日前,由國家發改委與美國能源部聯合主辦第七屆中美能效論壇上,北京神霧集團董事局主席吳道洪博士在致辭中指出,從我國目前能源現狀分析,以化石能源為主導的能源結構在短期內不會被改變,唯有顛覆性的化石能源節能、低碳的技術才是解決我國一系列重大的經濟、環境、可持續發展難題的根本出路。
他認為,只有快速、大面積地推廣節能、提高能效的顛覆性低碳創新技術,才能真正從源頭上徹底減少我國在化石能源使用過程中的大氣、水、土壤等環境污染,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神霧集團自主研發的“乙炔法煤化工”新工藝示范項目已在內蒙古港原化工投產,該項目是中美兩國首批十項提高能效的示范項目之一。從示范項目運營數據分析,對比傳統工藝,新工藝綜合能耗降低了22%、工藝電耗降低了16.7%、成本降低了24.3%。
對此,吳道洪博士表示,神霧節能、低碳技術理念不單單為了節能而節能,還能夠實現煤+油、煤+火電+化工、鋼鐵+化工結合聯動,打破行業分割清晰、行業之間不聯動的封閉狀態,既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又減少了二氧化碳等大氣污染物的排放。
近年來,隨著我國節能減排措施力度的加大,節能事業取得了顯著的成就。據公開數據顯示,2006—2015年中國單位GDP能耗累計降低34%,節約能源達15.7億噸標準煤,相當于少排放二氧化碳35.8億噸。在“十三五”時期,我國將節能產業作為加快培育和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節能產業全社會投資規模有望達到億萬級,這將有力助推我國經濟轉型升級。
但目前一些業內的發展瓶頸仍如鯁在喉,吳道洪博士表示,至今為止,國家對節能行業的財政補貼力度,相對于環保與新能源行業顯得尤為不足,這對輕資產的節能行業的發展極為不利。
“未來政府應該在科技規劃、戰略和政策制定、平臺打造、資源配置等方面充分發揮引導作用,解決節能減排技術創新的企業在研發及市場推廣中面臨的障礙!眳堑篮椴┦拷ㄗh,政府主管部門引導各類國家財政資金、金融資本等進入實體經濟及制造業領域的技術創新和項目推廣,并制定相關法律,鼓勵以科技創新為發展目標的民營企業從事制造業領域轉型升級、節能減排技術的創新。
另據了解,在第七屆中美能效論壇上中美兩國有關研究機構和企業共同簽署了6個能效合作項目,9個中美合同能源管理示范項目獲頒證書,并舉辦了工業能效、建筑能效、電力需求側、能效標準、能源管理、節能市場化機制等6個分論壇,來自中美兩國政府部門、研究機構和企業共200多名代表參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