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碳新聞
財政部就碳排放權交易會計處理征求意見
近日,財政部發布《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有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以配合我國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開展,規范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地區參與碳排放權交易機制的企業以及參與碳排放權交易的其他企業有關業務的會計核算。
《征求意見稿》旨在全面規范重點排放企業有關碳排放權的會計處理,涵蓋了從會計科目的設置、相關業務的日常核算,到財務報表相關項目的列示。
征求意見稿主要包括3個部分內容:一是對碳排放權相關的資產、負債設置了會計科目。二是根據重點排放企業不同的日常業務規定了相應的賬務處理。三是明確了重點排放企業在財務報表上的列示和披露要求。詳情查看
福建省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年底正式運行
在今年年底,福建省將建立起碳排放報告和核查制度、配額管理和分配制度,福建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將正式運行。
福建省政府日前出臺《福建省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實施方案》,明確了我省碳排放權交易的時間表。在今年底,全省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運行;2017年,福建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將與國家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有效對接;2020年,福建省的碳排放權交易將覆蓋全行業。詳情查看
廣東省啟動碳普惠制試點 發揮森林碳匯效益
日前,廣東省首批碳普惠制試點建設項目——韶關試點項目啟動會,全面介紹了韶關碳普惠制——林業碳匯試點項目工作進展情況,并對下一步工作開展收集了意見。
據介紹,韶關碳普惠制試點建設將以發展林業碳匯為主線,創建具有韶關特色的碳普惠制機制。通過碳普惠制試點,可以調動民眾保護區域生態環境的積極性,減少無計劃毀林,提高森林管護質量,探索能夠補償到民主的市場化森林生態補償機制,實現增加林農收入,可持續脫貧和生態保護多重目標。
央行馬駿:綠色金融將為企業帶來新的商機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中國僑聯特聘專家委員會金融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馬駿日前表示,綠色金融體系的建立將提高綠色項目的投資回報率和融資可獲得性,同時降低污染型項目的投資回報率和融資可獲得性,進而扭轉投資結構,并將為企業和金融機構帶來新的機遇。
《2015年林業應對氣候變化政策與行動白皮書》發布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國家林業局圍繞《“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和《林業應對氣候變化“十二五”行動要點》確定的目標任務,扎實開展林業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推進各項工作取得了新進展,為應對氣候變化、建設生態文明作出了新貢獻。為全面反映2015年林業應對氣候變化工作行動與成效,國家林業局編制了《2015年林業應對氣候變化政策與行動白皮書》供參考。
國外碳新聞
加拿大聯邦政府將征收碳排放稅
近日在國會下議院舉行的辯論議題,就是討論是否正式確認去年簽訂有關氣候轉變的《巴黎協議》,在該協議中加拿大承諾在2030年前減少30%的溫室氣體排量。獲悉,特魯多在展開辯論之前宣布,聯邦政府將設立碳排放收費“基準價”。也就是說,加拿大各省政府可以自行調整碳稅,但不得低于聯邦所設立的最低收費標準。特魯多建議各省政府可以直接向排放者收取費用,或者成立碳交易系統以收取費用。詳情查看
碳排放價格上調 英國海運煤進口暴跌64%
2016年,英國從主要供應國進口的海運動力煤量暴跌,這主要是由于該國碳排放價格上調了將近一倍。
過去三年,俄羅斯、哥倫比亞和美國向英國出口煤炭最多。英國距離美國和哥倫比亞路途遙遠,歷來被視作干散貨行業最主要的航線。由于英國將其碳排放價格下限上調至18英鎊/噸,今年前七個月英國煤炭進口量同比下降69%,其中電廠用煤進口量同比下降64%。英國煤炭進口量的下降,對干散貨行業產生了消極影響,而事實上遠不止如此。
碳轉型令全球汽車業面臨的信用風險升高
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日前發布報告指出,因汽車制造企業需作出重大調整從而更有效地降低該行業的碳排放量,并積極應對替代燃料汽車(AFV)需求的預期增長,全球汽車制造業正面臨環境的迅速變化以及信用風險的攀升。
研究主要負責人的表示,鑒于汽車業是溫室氣體最大的排放源之一,該行業改進減排技術并適應替代燃料汽車大量涌現的需求明顯。詳情查看
ICAO通過協議 民航需購買碳信用額
據悉,屬聯合國機構的國際民航組織(ICAO),在日前在批評聲中通過了一項具里程碑意義的限縮航空業污染協議,各國的航空公司必須購買碳信用額,以補償碳排增長。
這項針對航空業的碳補償系統分兩階段,2021到2026年屬自愿施行,2027年開始強制實施,所有擁大型航空業的國家均會受規范。航空公司必須向競爭對手或其他產業購買碳信用額(carbon
credits),以補償碳排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