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產業市場  中國節能產業網 >> 產業市場 >> 人物觀點 >> 正文
推行綠色金融要從認知開始
來源:中國節能產業網 時間:2016-9-26 20:35:10 用手機瀏覽

  綠色產業轉型需要中央和地方、銀行資本與民間資本來共同承擔,財政、稅收、金融多管齊下,引導企業向綠色轉型。但綠色金融必須要由市場來整合,政府只能提供一個合理糾錯平臺,由市場來優勝劣汰,使綠色金融能全面、健康、有序地發展。

  目前,我國的環境污染已經成了社會不能承受之重,這次杭州G20峰會,中國首次把綠色金融納入峰會議程,表明中國政府想通過綠色金融來改善國內經濟結構,為經濟可持續發展尋求一條“終南捷徑”。

  那么,當前為什么要提出綠色金融?因為我國多年的粗放型經濟已經使資源消耗難以為繼,考慮經濟效益更要注重社會效益的集約型經濟在時代的推動下必然破繭而出,所以綠色金融在我國當前語境中,其實是中央想通過調集各種資本來化解過剩產能。

  而我國經濟的設計明顯還在沿用計劃經濟那套辦法,綠色金融也概不能外,它一出世就處在頂層設計中,往往形成上面很熱下面很冷,冰火兩重天,即使上面接二連三地祭出綠色金融,底下對綠色金融認知度還是有限,因為市場沒有足夠的內生動力去推動,所以綠色金融與真正落地還有一定距離。筆者從三個方面來加以佐證。

  一是當前銀行機構自身缺少對綠色金融模式的認知。銀行是綠色金融的主體實施者,我國國土面積廣大,銀行業又參差不齊,對綠色金融的認知又沒有統一標準,而且真正把綠色金融視為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性發展的戰略高度認知的銀行幾乎少之又少,當前,只有興業銀行一家提出過綠色戰略計劃。多數銀行僅僅是把綠色金融當作一種政治任務來抓,以為綠色是一種公益性的口號,喊上一陣就過去了?纯磾祿䦟Ρ,按照中國銀監會披露的信息數據,截至2013年6月末,國內21家主要銀行機構綠色信貸余額4.9萬億元,占各項貸款的7.1%,但2016年6月末,銀監會披露的信息是21家銀行的綠色信貸余額為7.26萬億元,占各項貸款的9%,三年的信貸余額漲幅僅與今年上半年房地產的信貸漲幅相當,所以銀行對綠色金融的關注度可以說不是很積極。再說綠色金融對銀行自身發展也不能帶來什么效益,因為企業做產品如果符合綠色標準,必然要增加排污成本,增加投入就會減少產品價格的競爭力,企業失去競爭力則會直接影響銀行的信貸安全。

  二是當前企業缺少對綠色項目的認知。做企業天經地義就是產品利潤最大化,產品利潤包含著排污、治污、節能、技術改造等費用,F在國際上達成共識就是治理環境污染,企業要為碳配額買單。雖然我國目前碳配額交易市場不是很完善,處于起步階段,僅在上海北京等大型城市建立碳配額交易所,但隨著我們重視綠色金融,碳配額交易所會很快在全國建立起來,那時企業的高碳排放必然會引起企業自身去進行技術升級改造。但當前企業對碳配額的認知度還處在初級階段,即使我們的政府部門,也是習慣于行政管理而不習慣于市場價格管理,而碳配額這種新型事物正是市場價格管理催生市場經濟行為的一種先進概念,只是當前企業對這種概念認知很少。

  三是政府缺少對建立綠色產業統一格局的認知。有些政府為了地方的稅收,也為了自身GDP的增長,對轄區高耗能高污染企業進行地方保護,跨界污染在我國省、市、縣、鎮甚至村界的污染事件都時有發生。比如十幾年前,江蘇省盛澤鎮的印染企業對下游臨近的浙江省嘉興市區的污水排放,引起兩地長達十年的群體糾紛,這是典型的為追求自身利益而損害另一方利益,盡管后來中央派大員合理解決了雙方訴求,但從這個事件可以看出沒有一個統一認知和糾錯處理的平臺,很難使各種利益糾葛能擰到一處,而投資人對綠色產業也會擔心由于地方政府地方保護而使自身利益受損止步于外。

  通過以上三點我們看出,綠色金融的推行需要一個配套的經濟環境建設和統籌的法律政策環境建設。綠色金融光靠銀行的資金推動力量是不夠的,我國承諾2030年前碳排放治理達到峰值,預計每年要3萬億到4萬億元的綠色投資,所以資金缺口很大,綠色產業轉型需要中央和地方、銀行資本與民間資本來共同承擔,財政、稅收、金融多管齊下,引導企業向綠色轉型。但綠色金融必須要由市場來整合,政府只能提供一個合理的糾錯平臺,由市場來優勝劣汰,使綠色金融能全面、健康、有序地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河北省重點支持七主題國際科技項目研發
山東將打造節能環保群體名片 預計2020年產值過萬億
承德爭創京津冀節能環保產業基地
安徽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去年增長13.8%
節能環保助推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現狀及展望
節能環保產業欲成為經濟新支柱問題
社科院:理性投資可重點關注節能環保等領域
2013年中關村節能環保業總收入2500億元 同比增18%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