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四川節能目標鎖定,第一時間品《決定》———
1月2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正式出臺,9個部分不僅有宏觀指導原則,還有諸多微觀要求!稕Q定》彰顯了四川推進節能的決心和氣魄。
[現實]
兩個1/4
煤炭人均可采儲量僅為全國的25%、世界的14%,石油依賴度接近100%———這就是四川的能源“家底”。
2005年,我省萬元GDP能耗比全國高25.4%,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比全國高35.9%。同年,全省能源消耗總量增長5.6%,比能源生產總量高0.9個百分點———這就是四川的能耗現狀。
跨越式發展,能源供需矛盾決定了四川節能的必然性。
人均GDP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4,而萬元GDP能耗卻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4。兩個1/4,凸現四川節能的緊迫性。
[目標]
年均降耗4.4%
《決定》鎖定四川節能目標:“十一五”期間,單位GDP能耗降低20%,年均降耗4.4%,萬元GDP能耗由2005年的1.53噸標準煤下降到2010年1.22噸標準煤。
總目標下若干子目標———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33%:突出抓好鋼鐵、有色金屬、煤炭、電力、化工、建材等重點耗能行業節能,積極開展建立節約型企業活動。
建筑業增加值能耗降低20%:到2010年,全省大城市既有建筑要完成節能改造面積25%、中等城市15%、小城鎮10%的目標;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嚴格實施節能50%的設計標準;到2010年新建建筑新型墻體材料使用率達65%。
農業增加值能耗降低10%:“十一五”在完成200萬口戶用沼氣池的同時,抓緊建設大中型畜禽養殖企業的沼氣建設工程。
服務業增加值能耗降低25%。
無論總目標還是子目標,對正高歌猛進于跨越發展征途上的四川來說,都是一場前所未有的“路考”。
[路徑]
節能產業一片光明
怎樣從根本上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決定》明確路徑:突破口和主攻方向舍節能無他。
節能不僅是挑戰,也帶來重大機遇。
《決定》提出培育節能型產業體系,清潔能源和節能產業將迎來黃金發展期。
進一步優化能源結構是《決定》“導演”的另一場重頭戲:形成以水電和天然氣為重點,煤炭為基礎,核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為補充的能源結構。到2010年,清潔能源占全省一次能源的比重將達到60%,成為全國最大的清潔能源基地。
節能不僅專注微觀,更涉及宏觀,即經濟結構問題。據國家發改委測算,如果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中工業增加值比重相應降低一個百分點,萬元GDP能耗可相應降低約1個百分點。如果高技術產業增加值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而冶金、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業比重相應地下降1個百分點,萬元GDP能耗可相應降低1.3個百分點!稕Q定》指出,要發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產業,優先發展現代農業,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有條件的大中城市要逐步建立以服務業為主的產業體系;要限制產能過剩行業和高耗能產業發展。
[監督]
監管前移逗硬
節能監管,多年來都是薄弱環節。《決定》的出臺,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這一現狀。
《決定》要求,要實行建設項目能耗評估和審查制度。有關部門要對固定資產投資進行節能評估和審查,對未進行節能審查或未能通過節能審查的項目,不得審批、核準和備案;項目建成后,達不到合理用能標準和節能設計規范要求的,不予驗收。
《決定》對不切實際的“城市亮化”、“城市美化”等形象工程叫停;達不到建筑節能標準的建筑物,則不能開工建設和銷售。
[政策支持]
價格杠桿來撬動
在發展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推進節能,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稕Q定》高度重視價格杠桿的運用,完善節能政策措施的第一條就是完善能源價格機制。
《決定》要求,要建立反映能源供求狀況和體現能源稀缺程度、促進節能的價格形成機制,形成資源類產品價格聯動和傳導機制。加大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力度,科學合理提高能源價格,按照產業政策實施差別化能源價格政策,制定能耗超限額加價的政策措施。
專業人士指出,《決定》必將促使能源價格市場化進程加快。今后,四川將積極構建天然氣和可替代能源的價格掛鉤和動態調整機制,推進煤炭價格市場化改革,擴大差別電價實施范圍,提高淘汰類企業和限制類企業的加價標準。
《決定》要求各級政府加大節能的資金投入,落實國家對節能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發展的財稅優惠政策,支持金融機構加大對節能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其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解決共性和關鍵技術的示范項目,將得到優先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