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產業市場  中國節能產業網 >> 產業市場 >> 產業資本 >> 正文
創力于節能,迎著大數據時代展翅飛翔
來源:中國節能產業網 時間:2016-7-29 16:30:18 用手機瀏覽

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能耗管理存在著較大問題。但隨著近年來節能/能耗管理行業的快速發展,單位GDP能耗的下降率明顯,行業的產值不斷快速提升,行業內的從業公司和人員的數量也有明顯地增加。同時,政策的助推也成為該行業發展的重要引擎。2009-2014年年均復合增速超過35%,表明節能行業正處于高速發展的時代。

對能耗/節能大數據的整合,以及大數據平臺的建立,不僅僅使行業的發展更加科學化,而且能夠在各個方面幫助企業發展,甚至可能引發宏觀經濟領域的一場“數字革命”。中小企業普遍對市場需求反應較快,善于創新和技術上的突破。這些特點使中小企業成為行業內的新生力量,并有可能成為未來行業發展的主力軍。

創立于1996年的創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創立股份”),是一家專注于中小企業動態能耗信用評級服務商,并致力于打造精細化管理服務的智慧能源運營平臺(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平臺)。受益大數據,公司一方面能夠為企業提供動態的精細化能耗管理,進一步提升企業的能源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專注于企業能耗數據平臺的建設,以大量的動態能耗數據為基礎,通過平臺,反映出企業的經營管理和產能水平,為企業的融資提供了第三方可靠而精準的信用數據。

企業能耗精細化動態管理服務商

創立股份打造精細化管理服務的智慧能源運營平臺(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平臺),主要為通信運營商提供能耗監測分析及評估系統、機房節能系統、動力環境監控系統等各類專業監控儀器集成服務和系列解決方案。該公司的動力環境監控系統入選國家火炬計劃項目,另還有兩項產品獲得國家重點新產品稱號,并參加了30余項行業標準的起草,目前擁有109余項專利、10項軟件著作權。

創力股份的“企業能源信息化平臺”系統基于工業4.0的能源信息化大數據分析,能夠為企業提供動態的精細化能耗管理,平臺主要運用于公共管理、企業、酒店、學校等企事業單位的能源管理,不僅可以對用電用水進行有效控制,還可進行遠程回路管理和維護,讓水電變成“智慧能源”,進一步提升企業的能源使用效率,通過能耗優化,最高可以為企業節省30%的能源開支。在此基礎上,創力股份實現跨界應用,建立了企業能耗公共服務平臺,通過云計算、大數據的提煉,挖掘和探索提供各種增值服務和增值產品的新商機。

在基礎傳統業務方面,創力股份以向三大通信商為主要業務對象,常年向各通信運營商提供能耗管理服務。隨著4G的迅速普及,以及IDC產業的高速發展,基站/機房的高能耗問題引發關注。因此,基站/機房的能耗管理的市場前景廣闊。公司的研發能力較強,擁有多項專利;同時公司20年的經營,也為公司提供了穩定的客戶群體和巨大的品牌效應。

在云計算、大數據整合的大趨勢下,創力股份緊緊抓住時代契機,以自身的優勢,投身于大數據的大潮中。公司以企業的能耗數據為切入點,逐步完成從“節能服務商”向“中小企業能耗大數據平臺”的商業模式升級,滿足中小企業諸如融資增信、碳排放交易、設備采選等深層次多樣化需求,同時幫助區域經濟管理者更清晰地洞察區域內企業的發展狀態,制定更為精準的產業引導政策。目前,公司已完成該平臺的初期搭建,在今后兩年將進行大批量建設。

能耗管理行業成熱點

我國經濟發展存在著不平衡的現實,尤其是在能源的管理上,更是顯現出發展中國家的普遍特點,即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有著嚴重的能源消耗問題。正因如此,節能領域的創新被寄予厚望。但節能領域目前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設備新舊混雜,配置不合理,先進與落后的節能節電技術和產品并存等。近年來,企業能耗管理,成為了一個引人注目的領域,越來越多的人們將目光投向有利于減少企業能耗的,新型節能設備的研發。

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在能源的消耗和利用方面,有著與其他發展中國家類似的特點——能源消耗量大,但利用率并不高。綠色節能服務行業發展空間巨大。

第一,單位GDP能耗偏高。經世界銀行統計,2013年,我國單位GDP能耗是5.30美元/千克油當量,只相當于美國的71%,德國的53%和日本的49%,甚至與巴西、阿根廷等發展中國家相比能耗效率更低。在人口和經濟總量不斷增長的情況下,如果延續目前這種粗放的用能方式,我國的能源供應難以支持。

第二,能源利用率偏低。我國總體能源利用率不高,常年徘徊在33%左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約十個百分點左右。我國一次能源總消耗已占全球的21%,卻只創造了11%的GDP。能源效率嚴重低下,對單一能源的高度依賴也成為中國經濟的“阿基里斯之踵”。

第三,我國能源結構中化石能源比重偏高。煤炭消費比重高達66%,比世界平均水平高35.8個百分點; 發電量中煤電比例為75%,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約28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僅為9.8%。

“十二五”期間,我國節能管理取得重要進展。從2011年至2015年,我國單位GDP能耗的下降率逐步擴大,從2011年的2.01% 到2015年的5.6%,成效明顯, 并超額完成“十二五”降低16% 的預期目標!笆濉敝腔勰茉从媱澯型M一步釋放綠色節能服務業需求。不過盡管如此,我國企業節能管理在新的“十三五”期間依然任重道遠。

2015年11月9日,國家能源局在北京召開全國 “十三五”能源規劃工作座談會,重點提到了“十三五”時期的重要工作——實施智慧能源計劃。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在會上表示,“互聯網+智慧能源”等行動計劃,可顯著提高能源系統的智能化水平和運行效率。

在節能行業的發展速度方面,由于國家的一系列政策,節能環保已經被我國政府提升至國家戰略發展層面,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加大,國內節能服務市場發展迅速。根據中國節能服務網相關數據統計,2012年節能服務業總產值達1,653.37億元,同比增長32.20%; 2013年節能服務業總產值首次突破2,000億元達到2,155.62億元,同比增長30.40%; 到2014年增長至2,650.37億元,比上年增長22.95%。我國節能服務業呈快速增長趨勢,2009-2014年節能服務業總產值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35.16%。據EMCA統計,截止2014年底,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投資總額為958.76億元,同比增長29.16%。同時,節能服務業在政策支持、資金獎勵、融資渠道、技術標準、自身建設等多個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從數量上看,全國從事節能服務業務的企業從2012年末的4,175家增長到2013年末的4,852家,增幅為16.22%; 產業從業人員從2012年末的43.5萬人增長至2013年末的50.8萬人,增幅為16.78%。同時,依據國家發改委公布的五批備案節能服務公司名單,全國節能服務公司備案總數,已從2010年第一批備案的461家,上升至2013年累計的3,210家。

我國服務范圍主要涵蓋工業、建筑及交通領域。其中以工業節能為主,建筑節能也占有一定比例,而交通節能所占的比例較小。從在政府備案的節能服務企業的分布來看,我國的節能服務企業主要分布在東部和大城市。例如,北京、廣東和山東的節能服務企業數量最多,分別是449家、305家和290家;而西藏、寧夏、青海、甘肅等省則均未超過10家。

中小企業為未來生力軍

數字時代的到來帶來的巨大契機。信息技術給人類社會帶來極大的進步。而今的大數據時代,節能行業不僅僅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更能采用能耗數據分享,給整個經濟帶來極大的活力。從節能/能耗管理行業本身來講,建立能耗數據大平臺,是數字時代節能行業的新突破。采取網絡化的管理辦法,建立能耗信息網絡,可以對企業的能耗情況進行“前,中,后”三方面綜合治理,即事前有能耗預警,可以及時預防能耗問題的產生;事中有足夠的數據進行隨時的查閱和管理,使能耗決策更加科學;事后,通過能耗信息網絡的建立,海量數據可提供能耗管理預測,以免出現新的能耗浪費,進而進行長期的能耗管理。

除了對節能行業本身的作用,能耗數據大平臺更有望對企業的發展產生革命性的影響。能耗數據大平臺通過對企業能源排放數據的積累,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可以為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解決諸如融資、碳排放交易、設備采選等問題。例如,中小企業之所以融資難,關鍵往往在于沒有足夠的抵押物,其經營記錄也難以取得銀行的信任。能耗數據大平臺可以通過大量的數據,建立企業的信用評級,為銀行提供可靠的信用數據,進而為企業的融資開辟渠道。

互聯網+有望助力科技型企業加速行業整合。中小企業特別是創新型科技類中小企業,以其自身獨有的特點,對市場需求反應較快,善于創新和技術上的突破,實際上成為了未來節能服務行業的主力軍。從需求端看,大企業往往由于其企業規模大,業務模式較為固定,對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往往不能做出最快的市場反應;從產品的創新來看,節能行業未來的發展,技術上的進步是必不可少的,而中小企業常能利用其技術研發上的優勢,在節能領域不斷取得市場的主動。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委員會(EMCA)的統計數據,截至2013年底,全國從事節能服務業務的企業共4852家,產值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較2012年增幅超過30%。但從企業規模來看,產值超過1億元的,總共100多家。這說明絕大多數的節能服務企業都是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專注于研發,能夠快速地用新產品、新技術來面對市場需求,節能行業也越來越倚靠節能技術的發展,產業信息網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節能服務市場監測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中顯示,國內節能技術百強企業中的大多數也都為中小企業。

基于此,創力股份將受益于大數據,基礎傳統業務增長空間可期;A業務方面,創力股份向各通信運營商提供能耗監測分析及評估系統、機房節能系統、動力環境監控系統等各類專業監控儀器集成服務和系列解決方案。具體說來,公司可將主要基礎產品分為三類:通信基站/機房運維信息化系統、通信基站/機房節能系統和能耗精細化管理系統。
      創力股份的三大類基礎業務產品中以三大運營商及其相關服務商的通訊機房及基站的能耗監控平臺為主體,此類業務未來三年增長空間被看好。

首先,4G 方興未艾,參與中國鐵塔投標進展順利。隨著2015 年中國鐵塔公司的正式成立,三大運營商的存量鐵塔將逐漸被鐵塔公司收購。2015 年創力股份全方位參與中國鐵塔的投標活動,并取得相當不錯的成績,業績將會在2016 年體現出來。

其次,在未來幾年,互聯網數據中心業務(Internet Data Center)投資熱潮持續。截至2014年底,國內IDC市場規模達372.2億人民幣,約占全球IDC市場的1/6,到2017年這一規模很有可能達到919.1億人民幣。

最后,電費是機房服務器中心運營成本中最重要的成本之一。據統計,電力費用在數據中心運營成本所占比率約為40%,大型或超大型數據中心的電力費用所占比例更高。因此,數據中心在運營期間如何有效節約電力成本是數據中心綠色節能的關鍵。創力股份的動力環境監控系統、節能管理系統、IDC 機房綜合運營管理系統、智能電源列頭柜等產品均適用于IDC 機房的建設,且在多年經營下,已成為溫州地區在這方面的龍頭。

轉型能耗管理大數據服務商

2015年可以算是創力股份布局轉型元年。長期以來,創力股份通過在運營商領域通信運營商打造通訊機房及基站的能耗監控平臺,掌握了核心技術及多項發明專利,并積累了大量的大數據分析經驗。如果說這是公司商業模式的V1.0版本,那么在此基礎上,公司開始尋求跨界,將核心技術成功的應用到制造型企業,積極探索并初步建立了企業能耗公共服務平臺,商業模式正在向V2.0進階。

1、從運營商能耗監控向企業能耗公共服務平臺的擴展

創力股份以企業的能耗數據為切入點,逐步完成從“節能服務商”向“中小企業能耗大數據平臺”的商業模式升級。公司過去多年服務專業級電信客戶積累的經驗與技術,成為了這次商業模式升級的重要基礎。

通過這些技術和經驗的積累,公司打造的企業級能耗服務平臺將幫助中小企業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精細化管理的能力。(1)企業接入平臺后,有助于提升電工工作效率,原先需要逐個查表/抄表/檢測/排故,現在可遠程進行日常檢察,故障可精確定位勿需作大量多余的檢測,節省人員成本。(2)企業可以通過對平臺的實時能耗數據進行分析,優化能源結構,降低企業運營成本。(3)對生產用能進行實時監測、計算分析和處理,對用電峰谷可進行精確控制,幫助企業形成能耗整改方案,實現企業精細化管理。

公司在2015年完成了平臺試點工作,項目初期的50多家企業通過該平臺都很好的提升了生產管理水平及單位能源使用率,擴大了經濟效益,增強了企業競爭力。2015 年12 月公司舉行了一場大型路演,會議中分別與溫州經濟開發區、聯合信用等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公司路演數據,預計到2016年7月接入總數將達1000家,覆蓋整個溫州經濟開發區。2017年初,平臺輻射面將覆蓋溫州各市轄區(龍灣區、甌海區等),接入數預計破5000家。

2、3.0版本劍指中小企業能耗信用平臺,藍海市場潛力巨大

通過對企業的大量覆蓋,并結合云計算、大數據技術,基于這個基礎,公司計劃深度挖掘數據價值,打造大數據平臺,搭建企業動態能耗信用評級服務平臺。

中小企業融資難,已成為多年難以解決的問題。缺乏可靠的抵押物,成為了銀行難以給中小企業大量放款的原因。除了受銀行信貸規模限制、抵押擔保難等因素影響外,不少中小企業財務制度不完善、信息不透明,銀行很難全面準確掌握小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和信用水平,也是企業融資難的重要因素。在這樣的情況下,創造能耗數據大平臺,進而滿足中小企業融資等方面的需求,成為了一個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項目。實際上,不僅僅是融資問題,其他諸如碳排放交易、設備采選等深層次多樣化需求,都可以通過創造能耗數據大平臺來得以滿足。

創立股份具有多項優勢,包括:研發技術優勢;客戶資源,管理團隊優勢;服務,品牌優勢;資本與資質優勢。

公司以智能技術為核心,強化技術集成能力,逐漸在行業內建立優勢地位。歷經多年積淀,公司自主開發的軟件綜合管理平臺取得了大量成果,融合了物聯網、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的信息技術,與市場上現有軟件相比更加人性化、精細化和智能化,在系統集成方面取得了相當的知識和經驗。截至報告期內,公司共參與了30項行業標準的起草與制定,擁有109項專利、10項軟件著作權等榮譽和資質。

公司經過近20年的細心經營,除了在本地區區域市場扎根深穩外,同時依靠優質的工程質量,及良好的品牌效應,持續不斷的外擴,客戶群體從最初的溫州地區,發展到現在已遍布全國各個省份。公司目前的管理團隊具有豐富的通信及運維行業產品經銷和服務的經驗,對本行業發展有著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并根據行業特點及公司經營情況建立健全了完整的管理制度。公司的管理團隊整體年紀非常年輕,接受新事物及自主創新能力強。其中主要的管理人員及核心技術人員亦已經在公司直接持股,這增強了管理團隊的長期穩定和積極性。

公司擁有一支出色的服務隊伍,已經建立了以北京、鄭州、杭州、廣州為中心覆蓋全國主要城市群的服務網絡,并抓緊在各主要城市設立服務點。公司還形成了服務體系規范文件,是保障服務質量的重要基石。憑借服務網絡和服務能力,公司有能力為全國全地理范圍服務。憑借優質的服務,創力股份贏得了用戶的口碑,“makepower”已經成為業內公認的優質品牌。

公司具備較強的融資能力,與融資租賃及銀行均保持良好的合作,并充分利用新三板進行直接融資。公司2015 年實施了一次定向發行股份,共募集資金2350萬元,為公司補充了充足了流動資金。公司具備“軟件型企業”、“科技型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資質,可享受減免增值稅、所得稅優惠政策。

新興業務開始發力,2016年業績有望高增長

根據公司2015年報,公司在14-15年營業收入穩定增長,分別為8261.97和10445.83萬元。公司的基礎業務---三大運營商和中國鐵塔的合作給公司帶來了穩定的收入。

從營業成本上看,公司優化了管理,使成本大幅下降,從去年的49,788,330.42到今年的41,064,106.19。同時,銷售費用的減少也降低了成本。銷售費用的減少主要是因為運費的降低和宣傳方式的改變。

從利潤率上看,2015年公司的毛利率為60.69%,上年同期為 39.74%,增長幅度為 52.72%。主要原因是公司拒絕了大量的低毛利項目,對高毛利項目充分挖掘市場價值,公司經營改善,以及軟件的不斷更新進步。營業利潤和凈利潤相對于去年都有顯著的增長,原因都是毛利率的提升與期間費用的降低。

綜合來看,2015年業績大幅上升的原因如下:1、公司的基礎業務穩定,且行業發展勢頭迅猛,強勁需求和政策利好,推動公司營業收入增長;2、管理的優化,宣傳方式和運輸方式的改變,使營業成本較去年降低;3、毛利率的提升與費用的降低,使利潤率大大提高。

公司的基礎業務發展穩定,借助市場需求+政策的優勢,預計在未來將繼續穩定發展。作為新興業務,能耗大數據平臺在近兩年開始建立和應用,預計有良好的發展前景,但尚未全面投入使用,業績仍處于蟄伏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沒有相關文章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企業并購
網絡借貸
節能咨詢
節能認證
人才招聘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5 CI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