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由保爾森基金會、能源基金會(中國)和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共同撰寫的《綠色金融與低碳城市投融資》報告,在第二屆中美氣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會上發布。報告預計,未來5年中國低碳城市建設所需投資總額將達到6.6萬億元人民幣(約合1萬億美元),用于低碳建筑、綠色交通和清潔能源三大行業。
根據由保爾森基金會負責撰寫的低碳建筑部分計算,“十三五”期間中國需要投資1.65萬億元人民幣(約2540億美元),用于支持新建高星級綠色建筑以及對現有住宅和公共建筑進行大規模節能改造。
低碳建筑部分作者、保爾森基金會執行主任莫爭春博士表示:“政府已經承諾通過實行更完善的建筑標準和提供公共補貼提升建筑能效,同時我們看到民間資本對這些項目也表現出了日益濃厚的投資興趣。我們正在開發創新的節能建筑投融資機制,比如結合第三方評級機構體系建立綠色建筑政府擔保機制,那么綠色建筑領域的經濟增長潛力將是巨大的!
建筑行業規模巨大,能源消耗大并且管理復雜性高,在生命周期內建筑物能耗占全球資源總量的40%,在“互聯網+”熱潮下,使用互聯網思維,運用大數據等手段降低能源消耗,無疑將帶來巨大的商機。
莫爭春告訴記者,能源互聯網可以為綠色節能建筑提供創新技術手段和解決方案。
綠色節能建筑與能源互聯網結合后,將會使樓宇管理更智慧。在一座大樓里,用戶每天消耗的電、水、油、氣等能源資源,能源互聯網能夠利用大數據分析,使能源管理更加量化、精準。此外,管理者還可根據不同能源的使用情況,預測能源消耗,從而按照用戶需求對能源進行有效調度和利用。
據他介紹,現在已有一些建筑商應用大規模遠程診斷管理!坝袔准覄摌I公司研發的云平臺,通過大數據、云計算模型對大樓的整體用能情況進行遠程智能化分析,并且可以將室內環境很好地調節到最佳狀態。例如,在辦公人少、室外溫度較低的情況下,會自動關閉部分空調等!
不過,莫爭春也指出,目前“互聯網+建筑節能”在應用上并不廣泛,“最大的問題是建筑物能耗信息披露不完善,建筑節能數據很難從市場獲得!
另外,中國綠色節能建筑中也在不斷推廣可再生能源應用,比如屋頂安裝太陽能熱水器以及太陽能光伏板,“不過,中國的住宅不同于歐美以家庭為單位的獨棟住宅,高層公寓是中國住宅主流,屋頂太陽能光伏板作用有限。因此,分布式光伏應更多在別墅、工業廠房、商場等建筑類型的屋頂上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