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它的發展與外部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一方面,環境與企業相輔相成,另一方面,環境與企業相互制約,企業的宏觀力量給企業提供機會,同時也造成威脅,政治和法律、自然、經濟,技術、社會和文化等環境因素,也會影響戰略的抉擇,一個產業更是如此,它和總體環境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如處于一個好的發展環境,并善于撲捉市場機會,“善借東風”,那它的市場也將才會陽光燦爛。
一 節電市場環境分析
(一)宏觀環境分析
1.節能節電是國家政策導向
《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相繼推出,《節約用電管理辦法》和《關于推進電力需求側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政府機構節能行動倡議》等專項政策法規的頒布,及建立的全國性節能宣傳活動制度(每年11月組織全國“節能月”活動)、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一種全新的節能服務機制),以及每年政府在節電推廣上的投資舉措都已表明:節電對于政府來說是勢在必行,這無疑為節電產業的發展創造了一個不可多得的宏觀需求和有利的政策環境。
《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在第一章第四條明確指出:“節能是國家發展經濟的一項長遠戰略方針”,第四章第三十二條指出:“國家鼓勵、支持開發先進節能技術”;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管理節能工作的部門應當鼓勵、支持節能科學技術的研究和推廣,開展多種形式的節能宣傳、教育,普及節能科學知識,增強全民的節能意識。黨的十五大又明確指出:“資源開發與節約并舉,把節約放在首位,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按照這一指導思想,2001年原國家經貿委制定和發布了節能、節油等8個可持續發展相關規劃!笆濉彪娏澞苣繕艘幎:第一,進一步貫徹執行"節約能源法",把節能工作列入各級領導的議事日程,加大對節能科研、節能示范工程的支持力度和資金投入。第五,積極推廣節能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支持鼓勵節電技術和節能產品的開發、應用。
各地方政府為了用電的安全和減輕電網的負擔,紛紛推出各種推出節電方案。積極倡導開展節電技術改造活動,積極應用先進高效的節電技術和產品。對節電重點技術開發項目提供資金支持,還會對節電技術改造的重點項目給予貼息。北京、山東、浙江等20多個省市相繼出臺了地方性節能法規,有的地方還成立了節能執法機構!稄V東省節約能源條例》、《節約用電管理辦法》、《江蘇省節能監測辦法》《能源效率標識管理辦法》等相續頒布。在去年的“中國節能高層經濟論壇”上,國家經貿委、財政部、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等聯合發出了《政府機構節能行動倡議書》。與此同時,中國50家大企業也發出《企業節能倡議》,呼吁大家節約能源,降低生產成本,減少污染。有關方面同時也向全市市民發出節電倡議 ,針對高耗電用戶出臺用電“制裁”措施,具體包括要求用電大戶限時改進生產工藝設備,以及采取蒸汽制冷、余熱回收等節能措施。而對于積極應用高效節電技術和產品的大戶,推行節能產品標識認證,對此類大戶的項目給予政策扶持。
2.經濟環境
近年來,中國經濟持續以百分之八點多增長,成為世界制造中心的能力也在加強,剛剛過去的2003年,盡管有非典及其他自然災害的不利影響,仍然取得了GDP增長9.1%的好成績。但是,在經濟加快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能源、部分原材料緊張的狀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部分地區水情、氣候的異常變化,全國用電量超常增長,去年用電量連續17個月平均增速超過15%。中國用電量正以年均5%的速度增長:1990年中國發電量為6212億度,2001年增加到14330億度,10年翻了一番, 2003年的用電量接近16000億度,到2020年則將達33700億度,去年以來中國用電需求快速增長而導致缺電范圍不斷擴大。根據國務院最近統計的數據,目前全國電力供需缺口達到1000萬千瓦,自去年6月份至年終,有21個省市區先后出現不同程度的限電情況,上海、廣東、江蘇、浙江等用電大省,甚至包括煤炭資源豐富的山西省,水源充足的青海省均不斷出現拉閘限電的尷尬。一時間,“電荒”突然成為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的主要障礙之一。給人民生活和經濟發展帶來一定影響,有專家預測:2004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將更加嚴峻。
在“電荒”日益嚴重的情形下,許多地方正常的經濟活動已受到極大沖擊。有些地方要求賓館飯店、大型商場、超市、娛樂場所等商業用戶在用電高峰時段限制一半制冷設備的用電負荷,晚上高峰期間的燈箱霓虹燈等廣告一律停止,以最大限度讓電于民。一些公司為了讓電于民,部分生產線基本上處于半停產狀態。在江蘇200多家高耗能的鋼廠、化肥廠等企業,被令在近3個月用電高峰期間檢修。上海有關部門呼吁居民把空調調高一度以便緩解缺電壓力。同時有800家企業調整廠休錯開用電高峰,300多家企業避峰讓電,近千家企業被限電。從湖南長沙到浙江杭州,部分街區的路燈甚至紅綠燈都被迫關閉,對人民生活和經濟發展帶來很大影響。為了緩解電力壓力,國家發改委在2003年12月21日下發了關于調整電價的通知,決定于2004年1月1日起適當調高上網電價、銷售電價,每千瓦時統一提高0.8分錢,并且今后新增電量不再實行優惠電價.
分析“電荒”影響經濟發展真實原因,其主要表現在:A.電力生產沒有跟上迅速發展的經濟需要,還有由于長期以來電力缺乏竟爭,從而導致電力發展的不均衡。經常出現電力短缺,降低了生產率,并導致社會經濟和生活不便,問題是如此普遍以致許多地方報紙象預報天氣一樣經常性發出計劃性的停電通知。近年來電力建設投資占全國基建投資比例逐步下滑,而建設速度放慢的同時,需求卻不斷上升。從2000年到2002年,電力需求增速平均10%左右,高于同期發電裝機增長速度約4.3個百分點。B.高耗能行業增速過高,鋼鐵、電解鋁、水泥等行業擬建和在建生產能力大大超出市場需求,且對環境、資源、能源等造成較大壓力。C.還有由于國家關停小窯煤有關政策的影響,部分發電廠電煤供應嚴重不足。隨著經濟的發展,電力能源對經濟發展的制約作用越來越大。有專家分析,未來
15年,中國經濟能否保持快速增長,一個重要的先決條件就是能源供應的充足,而電力是主要的能源,因此節電顯得非常重要。在巨大的反差之間,留給節能節電這一朝陽產業巨大的商機。
3.自然環境
首先是受到發電資源的制約。能源的開發和控制是一個經濟性的課題,它關系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沒有那一個國家不在奮斗尋找解決能源問題的有效方案,能源的儲量是有限的,解決能源的問題自然也落到了能源控制節能上,電能是應用最廣泛的一種能源方式,也是能源中最主要的組成方式,因而有人說:要節能,關鍵在于節電。
在中國,對節電控制的需要尤為更要,因為中國正面臨著長其性的電力短缺和緊張,中國目前電力缺為9.9%,到2010將劇增到15%(日 [1] [2] [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