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億美元!
2007年6月6日,IBM公司宣布啟動一項名為“綠色創新工程”的業務計劃。這項年耗資額高達10億美元的計劃,主要是通過新產品和服務,幫助IBM及其客戶大幅度降低數據中心能耗,改造全球商業和公共技術基礎設施并使之成為“綠色”數據中心。
根據權威市場研究機構IDC的調查報告,每一美元的計算機硬件成本約有50美分花在電力使用上,并且今后4年內還將增長54%。隨著能源成本的持續上升,降低能耗將決定企業的IT運營成本。目前,運行著世界上最大的商業技術基礎設施,在全球擁有超過800萬平方英尺數據中心的IBM,將通過“綠色創新工程”,在不增加能耗或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情況下,使其數據中心的計算能力在三年里擴大一倍。而與往常通過擴大數據中心面積實現計算能力加倍的方式相比,IBM的數據中心每年將因此減少50億度以上的電力消耗。
此前6月4日,國家有關部門發布的《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已經指出:“十一五”期間(2006年~2010年),中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將由2005年的1.22噸標準煤下降到1噸標準煤以下;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等目標。“環保節能”已經成為社會發展不可阻擋的主旋律。
分析人士認為,節能環保這一“綠色”行業將因此面臨巨大的發展機遇。而種種跡象也表明,一些掌握先進技術的跨國企業已聞風而動。
蔚然成風
“環保節能”口號多年以前就有,但在國內讓人感覺到其成為風氣的時間卻不算長。
去年5月29日,在中國賣了上百年電燈泡的通用電氣(GE)宣布將已經實踐了一年的“綠色創想”戰略在中國正式推廣,此舉被認為是跨國公司涌進中國綠色產業的征兆。GE不但與國家發改委簽署了環保技術合作諒解備忘錄,還和清華大學簽訂了有關能源與環境研究合作協議。它承諾向中國提供環保節能的綠色技術及產品,在未來五年內投入5000萬美元研發資金,并為2500名中國經理人和政府官員提供管理和領導能力培訓。市場分析人士認為,GE與中國政府部門的高調合作啟發了更多的外商,使得他們日后推出的每一個新產品都主動地向“綠色”靠攏。
在2007年6月13日舉行的北京節能環保展會上,東芝、夏普、愛普生及兄弟等知名外設廠商均設立了自己的展臺,一起展示了IT產品所帶來的節能環保體驗。其中,提出“綠色辦公”理念的東芝還高調宣布成為業內首家所有復印機產品均獲得兩大綠色認證——中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和中國節能產品認證的廠商。東芝復印機總經理須毛原介紹說,東芝e-STUDIO2500、3500系列的彩色多功能數碼復合機顛覆了“高負荷、高速彩色復合機等于高成本”的傳統概念,它們能在同等使用情況下延長墨粉的使用壽命。此外,東芝對這些產品也最大程度地使用了可回收零部件,并對其能耗則做了最小化處理。
與東芝相類似,愛普生打出了“綠色回收”牌子。其中國公司環境企劃科經理周金萍表示,愛普生自2001年起就開始在國內開展廢舊產品、耗材回收活動,避免了二次污染。同時,愛普生打印機還廣泛采用了節能主板,在待機狀態下能自動調整工作功率,省電節能。
據悉,此次以“節約與發展”為主題的展覽展出了各種節能、環保、能源再生與綜合利用方面的先進技術與新產品,共吸引了130多家國內外科技企業和10萬名以上的觀眾。同一天,由英特爾、惠普和IBM單位共同參與的“拯救氣候計算機行業聯盟”也宣布成立。知情人士透露,該聯盟的作用是促進世界范圍內所有臺式機、筆記本電腦和服務器進一步節省能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7月5日,由120多家企業參加的“中國上海國際節能技術與設備展覽會”如期開幕。《IT時代周刊》了解到,此屆展會無論是規模還是檔次都是史無前例的。展會涵括了工業節能技術及設備、節電設備、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技術等領域,包括日立在內的多家國際知名廠商也都悉數亮相。
“環保節能越來越受到各國政府和公眾的歡迎!贬槍σ陨犀F象,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國寶指出,“綠色之風”在中國越刮越猛,是我們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新動力。
熱情背后
上世紀70年代后,一些發達國家開始系統地制定環保條例,導致許多大公司紛紛抱怨政府增加了它們的成本。但最近幾年,情況卻完全顛倒過來,跨國公司較為自覺地推出各種環保措施,并在節能問題上大動腦筋。去年,松下提出了“與地球環境共生,生活上實現新的豐裕,同時限制對環境的影響”的宣言,沃爾瑪則承諾在10年內把公司的能源消耗量減少30%,固體廢物量減少四分之一,以及將公司車隊的燃料效率提高一倍。企業對環保節能的態度前后差異巨大,為什么會這樣?
多位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溫室氣體排放、全球變暖和環境污染等問題越來越關注,保護環境成為大多數人的共識。在這種背景下,公司想要維護品牌形象,就必須強調環保。據悉,沃爾瑪的“環保諾言”是它在環保節能問題上一度處理不當,致使將近8%的美國消費者表示不再光顧的結果。
經營風險能迫使企業走上環保之路,另一方面也有跨國企業在實踐中發現環保與利潤可以兼得。一份出自英國某知名研究機構的調查報告指出,環保產品每年的銷售額能遞增7.5%,而非環保產品只遞增4.2%。GE首席執行官杰夫·伊梅爾特也曾在去年表示,GE每年在環保技術上的投資將從2005年的7億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5億美元,但“綠色創想”的產品及服務所創造的收益也將從2005年的100億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200億美元!
在國內,除了以上原因讓企業親近“綠色”之外,來自政府和民間環保組織的壓力同樣會迫使它們加強這方面的形象。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透露,為遏制高能耗、高污染行業過快增長,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的轉變,推動節能減排工作,國務院辦公廳在6月份下發了《關于開展清理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專項大檢查的通知》,要求開展一次全國性清理高污染高能耗行業的專項大檢查。同時,發改委等8部門組成的8個檢查組也分赴部分省份,重點調查清理違規出臺面向高能耗、高污染行業的各種優惠政策,以及落實國務院調控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政策的情況。解振華表示,“這將作為一項戰略任務來常抓不懈!
民間監督方面,2006年推出的《中國水污染報告》的北京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成為最突出的代表。據該中心的負責人馬軍介紹,他們在一次調查中偶然發現了33家全球知名的跨國公司竟然在中國存在嚴重的違規排放。他說:“這些世界500強公司利用了中國松懈的法律環境和寬松的輿論條件,很多公司在交了數萬元的罰款之后在污染面前竟然表現得若無其事!”“我們現在就像雷達一樣搜集這些企業的不良行為,通過公布‘環保黑榜’直到他們認錯和改正!瘪R軍說,“大多數的跨國公司都明白以粗心和技術錯誤等借口來忽悠已經行不通了,在第三方監督下,松下和可口可樂都通過了環境整改驗收,而微軟、必和必拓和IBM等7家企業也初步同意試運行‘綠色采購’協議!
任重道遠
無論跨國企業的出發點是討好市場還是迫于壓力,在中國,IT領域的環保節能之路依然漫長而坎坷。
根據CNET Research的調查數據,2006年國內PC總數約8000萬臺,預計2007年將超過1億臺,打印機超過2000多萬臺,服務器超過200萬臺,投影機超過200萬臺……還有數目眾多的路由器、交換機等其他IT設備,總量驚人。保守估計,2007年全國PC耗電將會超過200億度。再加上服務器、網絡設備等其他設備, 2007年我國IT產品的總耗電估算為300億度~500億度,這幾乎相當于三峽電站2006年的發電總量。
“在華跨國IT企業將不得不面對兩大棘手問題:一是目前的環保節能技術還處在起步階段,很多衡量能耗的指標和技術手段都需要進一步完善;二是如何教育市場,讓人們購買這些‘綠色’產品。”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指出,在國內IT產業鏈上,CECA國家信息化測評中心不久前做的一次節能調查報告顯示,有高達45.17%的被調查企業不了解節能計算;只有10.92%的企業明確表示,將在下一步建設中采用節能型計算產品。 而更讓人擔心的是,多數的企業用戶和個人消費者還在一味地使用或采購高速的計算設備,而這些產品大都包含了高能耗芯片。
在IBM“綠色創新工程”的啟動儀式上,IBM大中華區副總裁、全球信息科技服務部總經理張烈生指出,過去IT的重點都放在應用和性能提升上,現在能源問題越來越嚴重。張表示,中國的情況和國外有些不同,CIO的薪酬與考核并不與電費掛鉤,因此,“綠色創新工程”在中國的推廣必將面臨不少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