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EMC為什么這么難 中國企業誠信需考驗 |
來源:互聯網 時間:2007-8-1 12:00:14 用手機瀏覽 |
“做EMC實在是太難了!”第一次聽趙永歆哀嘆EMC,是在一個銀行主辦的企業融資洽談會上。會后,銀行的產品經理請趙永歆給她寄上一份合同,以便好好研究一下深圳的節能企業都是怎么做EMC的。最終的結果是:合同沒有郵寄,事情最終不了了之。 在這種背景下去到艾美威斯公司,迎來一肚子苦水,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了。
趙永歆是個健談的人,幾年來公司做了不少的節能工程,趙永歆對此是頗為自豪。對EMC,她可謂是熟得不能再熟了,就著記者的問題,趙永歆侃侃而談,她的所有EMC經歷,似乎都回答了一個問題——為什么在民間,做合同能源管理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問:我們這次來的主要目的,是想了解EMC在節能工程中運用的實際情況。能否簡單談談貴公司在節能項目中遇到的情況? 答:艾美威斯主要是做國營大中型企業的節能工程。比如一些大的用戶——機場、港口,市政路燈等等。我們一般不做酒店,因為給酒店做節能,有時收款會比較困難。 問:你們主要采取哪種交易方式來做節能? 答:一般是設備買賣型,(用能)企業掏錢買設備來做。零投資我們根本做不了。 問:不做EMC嗎? 答:不是不做,而是根本沒法做。 問:為什么? 答:EMC作為從國外引進的概念,在國外的生存環境肯定是不同的,融資體系、誠信度都不一樣。在中國,企業與企業之間交易的誠信度太差了,和發達國家沒法比,在國外,答應給錢的(融資方),有誠信;用錢的(用能企業)有誠信;節能企業有誠信,節能企業的產品有誠信,什么誠信都有了,EMC才做得成。 問:誠信是最大的問題嗎? 答:起碼是最主要的問題。我們都知道,EMC實際上是個投資的概念,節能企業提供設備,節能投資商提供資金,如果用能企業的誠信不好的話,節了能不給錢,那生意就沒法做了對不對?投資商沒有投資回報率而言,下次他還會投資嗎?
最怕還是客戶毀約 問: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你們究竟遇到的是什么問題? 趙:我們遇到的情況是,當我們做了安裝調試之后,實驗也做了,節電20%,交易雙方也都確認了,但這個情況在具體運用中就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他(指用能企業)過去每天開10小時的燈,但后來他不開那么久了,你怎么算?還有燈具也有老化的情況,幾年之后不節能了,你收錢都是收幾年的嘛,這種情況又怎么算?很多人為的因素,造成EMC的操作過程非常復雜。 問:難道沒有專業的公司來做測試嗎? 趙:誰來做?你要人去抄表,那得成本啊,還有設備也有損壞,損壞了就不節能了,各種因素太多,不是安裝了設備就沒事了。還有一些特殊的情況,比如我們做空調節能,因為空調是個很復雜的設備,我們做中央空調的節能設備,一般都要量身定做,不能套用的。一做就要花錢,當然做出來也沒關系,但如果客戶突然說不要了,那我這幾十萬的投資怎么辦? 問:客戶的變卦在EMC項目的實施中,是不是很頻繁? 趙:應該說是這么個情況,風險非常大。還以空調為例,安裝空調的不能試,只能估測,比如合同是這樣簽的:我承諾節能率不低于20%,達到了則雙方按比例分配,高出的部分我拿走。后來工程做完之后,節能效果很好,節的能超出了預期,比如說節能達到40%了,客戶就不干了,說你拿走的錢多了。 問: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趙:因為在做節能工程之前,雙方通過測試,只知道理論上能節多少能;但在實際運用中,你只能說不低于哪個值,節能企業做工程的時候,通常會估計得低一些,就是說留點余地,那么結算的時候就可能會出現節能率高出預期值的情況,一旦發生這樣的事,很容易扯皮。以前通常規定是高出部分的歸我們,后來協議說高出部分的雙方分成,但就算分成他(客戶)也嫌我拿多了,比如原來節了20萬,那我拿10萬他拿10萬,現在節了40萬,我拿20萬他也不干,他拿的覺得應該,我拿走的就覺得多。 問:不干能怎么辦呢,合同也簽了,機器都裝了,工程也做了。 趙:很簡單啊,怎么裝上去的,怎么拆下來,客戶一句“我們不要了”就行了,殘局你就得自己收拾了。 問:這不是引起官司嗎? 趙:官司打得起嗎?一個企業一年要做多少工程?一年打上3個官司,什么事都不要干了。 問:所以綜合來看,EMC難做,并不是合同本身很難,而是在執行的過程中,很難約束對方。 趙:合同本身其實很簡單,主要還是看三方的態度。比如投資的,答應投資的就會投。這些投資商自己有考核小組,找專門的專家來考評。二是節能廠商,這塊就是廠商經常有要誠信,產品質量要過硬,三是廠商的設備要過硬,設備沒有信譽沒有標準,就沒有人敢來投資的。你像現在銀行也好、金融機構也好,都沒有專職的部門來考察,國家響應的標準也不明確,那這個投資怎么安全呢? 問:那現在你們的商業模式是—— 趙:只有按照常規的貿易模式來做,出多少錢(買我的設備),我給你一個報價。貨到付款。這是最常規的商業模式,和EMC相比又回到以前了。
私人投資商讓EMC更難做 問:能不能跟我們談談你們原來做EMC項目的融資渠道? 找:我們的方向主要是私人資本,節能服務投資商。 問:是國外的投資商嗎? 趙:不,國內的,都是國內的閑散資金,很多人以前從事過節能或相關的生意,對這個行業有一定的了解。投資商就投節能項目,專門有節能投資商,就是國內私人的閑散資金,人家都是自己組合的,幾個朋友合在一起就做了。 問:有了私人投資商,資金來源的渠道更豐富了,EMC是不是更好做? 趙:恰恰相反,更難做了,因為私人投資商要求的利潤率太高了,通常是100%。就是說100萬的總投資,他們要求雙倍的回報——就是說如果他們出100萬,就要拿你200萬,才算收回投資。 問:100%的利潤,算不算暴利呢? 趙:EMC成敗的關鍵就在這里。通常企業融資有幾個渠道,其中銀行的成本是最低的,就是國家標準利息,最多租賃公司還加個2%~3%的手續費,因此銀行融資,成本占投資額的10%左右。大家都知道,節能的主旨本身就是省錢嘛。你的設備不能太貴,設備如果超出他節能的收益,意義就不大了。所以,我們做的方案一般投資回收期都不超過2年,多的一般在1年到1年半回收完畢。遇到一些大型的項目,照明或者空調類的,如果投資回收期超過3年,那就不太容易談成功了。你想想,這種情況下,如果再加上私人投資商——他要的還是暴利,100%的利潤,客戶什么時候才能收回投資。窟@樣就很難操作了。 問:那如果這個項目你一定要把它做成,會出現什么樣的情況? 趙:無非向客戶要求多收幾年錢羅。比方說報價100萬的工程,預計1年就收回了,如果銀行能夠投資的話,成本再加上個10%,實實在在就是110萬,那原來1年收回,現在最多再加兩個月的回收期,就收回了。 可現在投資商一進來,那就不行了,他要100%的利潤。為了他的利潤,合同不得不更改,要兩年半左右才能收回投資。投資商也不是一個人辦事,他也要養員工啊,他不能餓著啊,這樣我就要求客戶給我兩年半的錢,客戶當然就不干了……更難受的情況知道是什么嗎,如果客戶還要分,那時間就更長了,說不定要增加到3年了。 問:看來私人投資的暴利也不是解決EMC的辦法? 趙:其實你也不能說私人投資商是暴利,他賺這么多是應該的。為什么呢,因為他需要兩年的投資期才能收回成本啊,他要養人啊,他還要擔兩年的風險啊——設備會不會老化啊,施工會不會不到位啊,這些他都得考慮,成本確實很高。 問:投資商也不好做? 趙:據我所知,很難。投資商叫苦的多,做成功的非常少。因為資金回收實在太慢了。設備壞了,一扯皮,錢就收不回來。通常做節能的投資商對節能還都非常了解,多數都曾經代理過節能產品。
EMC的核心:節能中介檢測機構 問:做節能工程時,為什么出現這么多扯皮的事呢? 趙:原因很簡單,因為沒有一個做節能檢測的第三方機構啊,F在我們國家還沒有一個專門針對節能的技術標準,有了這個標準,還要有個很強的懂技術的部門來檢測、監督、維系這個標準,那節能就好做多了。 問:如果有保險公司這樣的金融機構介入節能,會不會有用? 趙:這恐怕很困難,因為保險公司不可能專門成立一個部門來做這件事情。這個機構一定要有技術實力,專為融資機構服務。這個機構要有檢測手段,要有專家、評價小組(編者按:專訪趙永歆女士之后不到兩周,深圳市節能檢測評價中心宣告成立)。國家應該養這么一個專家機構和一個檢測中心,為銀行或投資商提供一個權威的高水平的認證,就不怕市場上那些假冒偽劣產品了。這樣一旦找好用戶后,規定那些要做EMC的必須拿到一個證書,誰簽字蓋章誰負責,有保證的,將來如果收不回來錢,檢測機構是有責任的。 問:但節能產品種類繁多,技術更新也很快啊。 趙:所以每年都得辦啊,因為產品更新換代很快,比如你簽5年的約,5年之后你的設備都老化了。但如果企業想得到融到資,就必須去辦這個。 問:國家暫時還沒出臺專門針對節能的標準,那現在節能企業用的標準是什么? 趙:沒有專門的節能檢測機構,但有別的檢測機構啊。你像我們的產品就是在“武漢高壓研究所 ”做的,這是個國家級的檢測機構,很權威。很多節能企業的產品證書都不是節能的,但他們可以在低壓電器的檢測中拿到節能的檢測數據。
國營企業做節能為什么難? 問:你們的項目以國營大中企業為主,是不是國企的生意比較好做? 趙:恰恰相反,國企的節能非常難做。 問:為什么? 趙:因為國企一般是大企業,辦事程序非常復雜。你去找他們(談節能),他們對這塊也有興趣,但是一查當年的預算表,沒有專項的投資啊——這就是大企業的特點。 這就是為什么做節能(國家)必須得立法的原因。就像一個機場,他要蓋一個侯機樓,很簡單——買多少設備,向國家申請多大的面積,向誰去融資,融多少資,他們早就把這筆資金納入預算了。如果你要做節能,麻煩就來了,你買節能設備這個錢沒有出處啊,原先的資金匡算里都沒有設計啊。 問:節能不是利國也利己嗎?企業做了節能可以省錢,為什么沒有積極性呢? 趙:是利己,但不是最“利己”的。對企業來說,經營永遠是第一位的事情,特別是國營單位,節能永遠不是他第一位的事情,只要國家不找他麻煩就可以了,否則他何必拿出一部分資金來做呢。額外的資金,通常他們是不會拿出來的,國家即使是考核也沒太大用處。 比如說機場吧,機場的領導,首先關注的是安全,其次是設備保障,再接下來是設備維護和人員的服務,第四是行業的服務標準啊質量什么,把節能放在第五第六去了。 酒店也是一樣,節能?都快想不起來了,因此國家非得強制下指標,比如強行下指標,不執行就罰款。當然最好的辦法還是強制立法,像德國就是這樣:規定不管是國營企業還是私人企業,必須在規定的時間里節能10%,不節能就罰款,你想企業能不做節能?
今年感覺是節能市場最好的一年 問:做節能這么久,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 趙:是有一年我們去談一個機場的生意,老說老說都沒用,特別是機場的總工,說我們這節能完全是騙人的把戲,我們把機器給他們裝上,說用了再說,還是不行。最后這事一擱就3年,雖然其間陸陸續續還在談,但總也沒有結果。誰知3年后,這個總工居然退休了,于是我們就可以重新開始了,因為用了(我們的設備)這么久了,很多效果也出來了。 問:社會還是逐漸在接受節能這個新事物? 趙:這是我們節能企業最深的感受,長期以來,節能企業經營的成本實在太高了,幸好我們還有別的一些項目撐著,如果只靠節能這一塊,公司早就關門了! 問:那現在的情況是不是好些? 趙:那是當然,我們做節能也挺長時間了,可以說今年是節能市場最好的一年。今年從下半年開始,我們的員工經常加班,這在過去是從來沒有的事。我認為,最大的原因還在于去年國家的政策力度很大,延續到今年產生了明顯的效果。 問:但好象還是有很多企業都在喊市場難做? 趙:跟國家宣傳的力度有直接的關系,過去用能的企業不成熟。2000年的時候,你說節能,有的企業聽了就說你是偷電的;后來到2003年,聽說過節能的企業明顯增多了,但不敢用的還占大多數;現在找客戶談的時候,順暢多了。很多用能企業內的專業人士——比如工程師、電工有時也會研究這個,因為他們必須研究,如果不研究,出了事,他跟領導交代不了。 問:工程師和電工們是不是最重要的決策人? 趙:對國企客戶,領導的重視最重要。你比方說我們做的咸陽機場,人家就是做得比較好,因為領導首先就重視節能。在會上講我們今年必須達到多少多少的節能率。因為做節能出效益啊,他們是有步驟有計劃地做。第一年通過行政管理來節能,原來不到位的到位,燈隔一個開一個;第二年開始,通過上高科技手段來節能(總不能把燈都關了吧?)通過科技節能,然后一步一步地達到目標。 問:你預料節能行業將來會如何發展? 趙:肯定會越來越好,這是不用懷疑的。因為國家的政策非常清晰,就是堅持降低能耗——現在大家都知道了,新的節能企業涉足這個行業的也比較多,但這個市場和用戶還沒有達到成熟的狀態,相信有國家的政策法律不斷出臺,這個行業最終會發展成最熱門的行業之一。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