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產業市場  中國節能產業網 >> 產業市場 >> 市場分析 >> 正文
中國低碳發展報告:能效投融資過于依賴財政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時間:2014-3-31 7:41:39 用手機瀏覽

  3月22日,《中國低碳發展報告(2014)》在京發布,該報告由清華大學氣候政策研究中心研究編寫,報告指出,現有的能效投融資模式難以有效地帶動社會投資,主要表現是能效融資缺乏多樣化的市場融資渠道等。

  目前煤制天然氣作為我國大氣污染治理的一種手段被廣泛關注,但清華大學氣候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齊曄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類項目存在資源環境影響和高碳風險,可能造成“區域治霾、全國增碳”的治理困境。

  能效投融資過于依賴財政

  能效投資目前沒有統一的定義,清華大學這份報告將能效投資定義為用于提高終端能源利用效率的增量投資,不包括與能效相關的基礎建設投資,例如企業為擴大產能進行的廠房建設等。

  報告稱,2011年中國在能效領域的投資約為4162億元,而中國也是當年世界上在該領域內投資最多的國家。

  中國的能效投融資采用了以政府資金帶動社會投資為主的模式,并通過建立多項專項資金來保障資金的投入與使用,此外還建立了節能目標責任制來保障節能目標的落實與執行。

  但我國能效融資中財政的影子顯然過大,報告顯示,財政資金占總融資額的30.3%,企業自籌資金占49.7%,其余渠道資金僅占20%。能效投資仍嚴重依賴政府補貼,2011年能效領域財政資金投入達1262億元。

  更值得關注的是,從投入領域來看,消費領域的投資,比如家電下鄉、家電以舊換新、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等占中央財政在能效領域內投資的73%。

  齊曄表示,這些政策在2008年前后推出,以刺激內需和幫助國內制造業免受世界性經濟危機沖擊為目的,但并非可持續的消費側節能政策。

  總的來看,報告認為,傳統融資模式在“十一五”時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使我國基本實現了這一時期的節能目標。然而進入“十二五”時期以后,這種融資模式的缺點卻日益突出,主要表現為能效投融資過于依賴財政投入,缺乏多樣化的融資渠道;財政資金的杠桿撬動效應顯著減弱,財政資金投入難以有效地帶動社會資金投入。

  亟待多樣化融資渠道

  除財政投入比例過大外,融資渠道匱乏的另一個體現就是企業自籌資金占比,2011年,企業自籌資金共計2067.8億元,占能效總融資額的49.7%,其中92.8%用于工業領域,占工業領域總融資額的67.7%。

  齊曄說,這反映了工業企業依舊主要依賴自籌資金完成節能項目的現狀,銀行貸款等市場化融資占工業領域總融資額的比例仍舊較低。

  在能效投融資資金來源單向化的同時,“十二五”期間,隨著節能改造逐步進入深水區,改造項目的技術難度將增大, 單個項目的節能能力將降低,節能投入的邊際效應遞減,節能改造的投入需求將不斷增加。

  齊曄建議,從投資方面來看,我國應拓寬參與能效投資的主體范圍,大力宣傳和推廣建筑節能技術,鼓勵公眾實施家庭住宅建筑節能改造。

  “通過制定完善的產業激勵政策,營造有利于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促進節能服務產業健康發展,將節能服務公司培養成為規范化、專業化的能效項目投融資和實施主體!饼R曄說。

  基于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機制運作的節能服務公司模式是新興的融資模式,也是中國政府探索市場化能效融資機制的積極嘗試。

  2011年合同能源管理項目融資額已達412.43億元,約為能效領域總融資額的十分之一。節能服務公司運用市場機制開展節能服務,融資渠道較多,包括財政資金、企業自有資金、銀行貸款、私募和租賃業務等。

  齊曄認為,當前需要積極探索以市場機制為主的能效投融資機制。從融資方面來看,需要開拓多樣化的融資渠道,創新能效融資的債權融資、股權融資、融資租賃等多種融資模式。

  在政策上,有專家特別建議稱,由于節能市場建設尚屬起步階段,過去中央及地方政府所出臺和實施的不少政策屬于短期的臨時政策,不利于能效投資資金來源和渠道的穩定。因此,“十二五”期間,應加強政府在政策設計、政策出臺和政策實施等方面的合理性、穩定性和持續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2014年合同能源管理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分析
節能環保產業綠色信貸的“增”與“減”
回本周期長誠信危機大 國內合同能源管理遇冷
國開行多項政策助力分布式光伏示范園區融資
投行掘金低碳生意 盯緊合同能源管理公司
節能服務業融資難有所緩解 需突出產業價值
4萬億節能減排投資為美麗中國建設輸送正能量
合同能源管理呈爆發式增長 工業節能領域優勢明顯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