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產業市場  中國節能產業網 >> 產業市場 >> 市場分析 >> 正文
深圳碳交易樣本:配額發放及監管決定成敗
來源:中國節能產業網 時間:2013-11-19 10:40:08 用手機瀏覽

  “二氧化碳排放權交易(以下簡稱碳交易)不是目的,而是實現碳排放管理與節能減排的工具和手段。但未來它會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深圳排放權交易所(以下簡稱深圳排交所)總裁陳海鷗告訴記者,她曾在多個場合向不同群體作出如此表態。

  “深圳走在最前面,樣本意義毋庸置疑!鄙钲谑械吞冀洕芯繒䲡L肖明這樣贊譽深圳在該領域的探索精神。

  根據國家發改委的部署,包括深圳在內的北京、天津、上海、廣東、湖北和重慶等七省市碳交易試點工作將陸續開啟。最新消息顯示,上述七省市碳交易主要前期準備工作基本就緒,北京、上海、廣東碳交易試點有望年內開啟,一場被稱為“空氣買賣”的大戲正蓄勢待發。

  避走歐盟老路

  今年6月18日,國內醞釀多時的碳排放強制交易率先在深圳拉開序幕。包括華為、中興、富士康、比亞迪、騰訊等在內的635家企業及197幢大型公共建筑分食1億噸碳配額(2013~2015年)。

  在此之前,深圳方面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

  起始階段,制度設計和配額發放是碳交易的兩個關鍵環節,然后便是長期的市場培育。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業內對深圳在碳交易制度設計方面無太大異議,深圳更是吸取了歐盟的經驗和教訓。

  據了解,在歐洲目前被納入強制碳交易的2000多家企業,其配額是個絕對值,由于歐洲經濟復蘇乏力,企業生產經營受到沖擊,排放源的減少直接造成控排企業的配額過剩,在賣方市場占主導、需求削減的情況下,碳價暴跌,如今歐盟碳價格長期徘徊在4~5歐元/噸之間。

  反觀深圳的配額設計則很好地吸取了這一教訓!吧钲诎l放給控排企業的配額都是預配額,綜合企業過往排放狀況、社會總體減排目標,以及工業增加值等多項指標,年底通過審計局等監管部門數據審核,加之第三方排查結果,再給予控排企業一個相對公正、真實的配額。由于設定了逐年減排目標,所以深圳一開始就設計了需求!毙っ鞣治龇Q。

  但這也是把雙刃劍。預配額與真實配額之分,對于剛剛接觸強制碳排放的控排企業來說,顯然對于自身配額究竟存在結余還是缺口是個未知數,無法識別自身到底是買方還是賣方,這也就束縛了企業的交易行為。

  深圳碳交易平淡的原因之一便在于此。

  另外,在交易機制設計方面,有別于歐盟的是,深圳引入了個人投資者。自然人憑有效證件前往深圳排交所辦理入會流程,并繳納2000元的會費和1000元的年費即可。最小交易量為1噸,交易日價格波動區間與A股類似,即10%以內的漲跌幅。

  據陳海鷗介紹,深圳排交所準備了經紀會員10席,目前入會的有兩家。另外,為進一步拓展個人投資者,深圳排交所正與多家銀行洽談,試圖通過銀行在全國范圍內辦理個人開戶,但并不代理交易。目前個人投資者數量接近200人。

  監管決定成敗

  根據深圳市政府的設計,深圳首批納入交易體系的635家企業,2013~2015年獲得的配額總量合計約1億噸,到2015年這批企業平均碳排放強度較2010年將下降32%,高于深圳平均21%的減排目標,也高于制造業25%的減排要求。

  “需要明確的是,碳交易不是目的,它只是碳排放管理和節能減排的一個工具和手段,這從去年出臺的 《深圳碳排放管理若干規定》便可得知,強調的是 ‘碳排放管理’,而非‘碳交易管理’,但往后繼續推進,碳交易會是一個很大的市場!标惡zt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她曾在多個場合向不同群體表述過這一理念。

  由此可見,如何監管關乎碳排放交易成敗。

  深圳市發改委碳交易工作管理辦公室主任周全紅曾對媒體表示,強制減排對于一些企業來說會被認為是一種負擔,或現消極抵觸情緒,為防止控排企業通過不法手段逃避履行控制碳排放義務,監管部門正和供電、供油和供氣等部門聯動,制定相應的監管措施。加上審計局、財政局和第三方核查機構的聯合,對控排企業的監管問題不大。

  對此,中投顧問環保行業研究員侯宇軒指出,由于深圳碳排放主體大多為間接排放源,碳排放的定量核查是一個難題。為此深圳專門開發了一個間接碳排放源核查方法,以確保核查結果的公正性、準確性、一致性和完整性,但這無疑增加額外的執法成本,因此他建議盡可能開發出信息監測系統,由政府統一監管,按照記錄的數據測算企業的碳排放。

  “這既需要企業提高社會責任意識,還要有相關的法律法規來保障。增加排放源躲避核查,如果配以高額的違規成本,企業‘鋌而走險’的可能性會大大下降。”肖明認為。

  交易城市增加

  那么,以實現節能減排、社會能耗效益最大化為終極目的碳交易是否在深圳顯現出了預期的效果?《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目前深圳在這方面的成效不是十分明顯,雖然多數受訪企業表示,目前其尚無通過技術改造等手段減排的打算,企業改進工藝減少能耗提高生產效率更多還是出于既定戰略考慮。

  不過,陳海鷗表示,“控排企業中已經出現了很好的榜樣,這一點很值得欣慰!

  同其他領域一樣,中國碳排放交易亦有明晰的頂層設計。深圳只不過是個突破口。

  “碳交易作為一個重要的經濟杠桿和市場行為,積極有序大規模推進已成既定共識。”一位不具名的業內人士分析稱。

  2011年10月,國家發改委提出將在北京、天津、上海、廣東、深圳、湖北和重慶七省市開展碳交易試點工作,鼓勵條件具備的地區先行先試碳排放權交易。

  據 《上海證券報》報道,11月5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在國務院新聞辦發布會上透露,北京、上海、廣東的碳市場有望繼深圳之后于今年底啟動碳排放交易。

  另外,國家發改委氣候司綜合處處長馬愛民近期在廣州表示,目前除已經啟動碳交易的深圳之外,其余6省市均基本完成了交易規則、劃定控排企業范圍、交易門檻、交易平臺的建設,交易將陸續啟動。

  對此,侯宇軒認為,深圳的樣本意義毋庸置疑,但其他省市不應完全照搬深圳模式,深圳有其獨特的產業結構和產業形態,尤其是中部重工業集中的省份,應按照當地具體污染排放情況制定合適的碳交易體系,并適時做出合理調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深圳市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節能服務公司達150余家
李聯五:盡快建立全國統一的碳交易市場
深圳碳交易市場建設經驗及對全國碳市場的啟示
哈佛大學研究者:中國碳交易缺乏總量控制目標
全國7個碳交易試點城市已基本劃定控排企業
廣東碳交易市場有償配額發放有望下月啟動
深圳碳價沖高回落 仍相當于歐盟碳價的近兩倍
全球碳交易市場監管框架或從下月著手制定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