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產業市場  中國節能產業網 >> 產業市場 >> 產業動向 >> 正文
廣東碳交易市場有償配額發放有望下月啟動
來源:民營經濟報 時間:2013-10-26 10:42:58 用手機瀏覽

  隨著低碳理念的興起,“碳交易”成為了時下熱議的話題。前年,發改委更是以規劃的形式,列出了碳交易的實施細則:明確將在上海、北京、天津、重慶、湖北、廣東和深圳市開展碳交易試點工作,并鼓勵條件具備的地區先行、先試碳排放權交易。

  繼“領頭兵”深圳市率先上線碳交易平臺后,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以下簡稱“廣碳所”)也于去年9月份揭牌。根據廣東省的碳交易政策,初次分配95%為免費發放、5%為有償購得。記者近日從廣碳所方面了解到,配額交易的有償購得部分將于下月正式啟動。

  廣東:碳交易有償部分啟動

  環境、能源問題的雙制約,已日益逼近我們的生活!疤冀灰住钡母拍顒t在此種背景下橫空出世——將二氧化碳的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買方從賣方購得一定數量的排放額,并可在自由市場上買賣。此舉意在引用金融市場風險管理原理,幫助企業以最低成本實現產業結構的調整。

  2011年,發改委即劃出了碳交易發展的路線圖,在全國批準了廣東、深圳市共7個省市試點,鼓勵其先行、先試碳排放權交易,由廣州交易所集團獨資設立的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則于去年9月份揭牌。

  廣州交易所集團副總裁、廣碳所總裁靳國良對本報記者稱,目前碳交易的形式主要有3種:“VER(自愿碳減排),自愿參與、購買碳排放量,用以補償、抵消消耗掉的二氧化碳;碳配額交易,通過盤查企業的碳排放量,限定其購買配額;CCER(中國核證減排量)!

  廣碳所董事長李正希此前則為碳交易歸納了兩個市場:一級市場,企業通過廣碳所平臺,認購碳排放權配額,賣方是廣東省政府;二級市場,企業如果產生了富余的碳排放權可以進行出售。

  “下月,我們將正式啟動配額交易中有償購得部分的市場!苯鶉几嬖V《民營經濟報》記者。

  據了解,廣東省已經初步確立了水泥、鋼鐵、石化、電力四類企業率先進入試點范疇,而這四類企業都是污染大戶,年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均在2000萬噸以上,占到了企業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的58%。

  靳國良說:“會先讓控排企業有償認購、競價取得一部分配額,如果你能夠完成減排量,剩下的可以進行配額交易!

  造碳金融新市場

  是否排放量小的中小民營企業就可袖手旁觀?對此,靳國良表示:“這是一個逐步的過程,中小企業也會慢慢的拉進來,最好早作準備!

  他認為,有這種想法的并不真正的了解碳交易,因為碳交易不僅不會增加企業的困難,還能幫助企業實現產業結構調整、解決融資等一系列的難題。

  中山大學地球環境與地球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周永章認為,一旦交易全面開啟,碳交易將逐漸衍變為一種金融產品!肮墒形磥硗耆赡荛_出低碳板塊,以后企業要上市,參與碳交易就是必要條件之一!

  靳國良也認同此種說法,他表示未來上市企業應先對碳排放進行披露,如果碳排放量在一定量之上則要參與強制減排交易。碳排放額不夠就要買,這種壓力可以逼迫企業去使用新的節能技術、將碳排放量降到最低。

  “十二五”期間,國家首次提出2015年比201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17%的約束性目標。隨后,發改委制定了《碳強度下降指標考核評估辦法》并下達地方。相比于全國標準,廣東省的任務量是下降19.5%,難度可見一斑。

  但靳國良卻認為這是機遇:“因為量大,廣東省在今后碳交易市場中的活躍度、交易量、話語權絕對都是舉足輕重的!睘橛訉⒁骈_啟的市場,廣碳所已經和全國幾大CDM項目商接觸并發展了合作意向。

  碳交易最需“市場化”

  事實上,碳交易本身引入的就是金融市場的風險管理機制。靳國良表示,在這個市場上,政府只能起前期的主導作用,后期必須市場化挑大梁。

  周永章也告訴《民營經濟報》記者:“政府的作用只能體現在碳排放權初次分配上,而最終達到的合理價格卻應該完全交給市場。政府只負責發放指標,企業何時買、何時賣,怎樣管理碳資產,都應由市場化來解決!

  記者了解到,從事碳排放權交易的業務機構事實上并不僅此一家,早先進行碳交易的就有北京環境交易所、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天津排放權交易所等。

  由此,不少專家呼吁,碳交易市場應該形成統一市場。周永章認為這是必然趨勢,而且時間不會太長:“沒有哪個市場是在一個行政區內形成的,流動性隨著市場的形成會順勢而解。現在只能說允許各地按照自己的實踐先行探索,但最終一定會走向各省的統一鏈接、統一報價,并且這個速度可以很快,也許就在未來兩到三年內。”

  針對配額分配公平性問題,靳國良表示,配額將根據對企業的碳盤查、十二五規劃的碳額度綜合得出,并且劃分給企業的額度低于實際排放量!爸灰獢祿鎸嵖煽,基本沒有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李聯五:盡快建立全國統一的碳交易市場
深圳碳交易市場建設經驗及對全國碳市場的啟示
哈佛大學研究者:中國碳交易缺乏總量控制目標
全國7個碳交易試點城市已基本劃定控排企業
深圳碳交易樣本:配額發放及監管決定成敗
深圳碳價沖高回落 仍相當于歐盟碳價的近兩倍
全球碳交易市場監管框架或從下月著手制定
全國碳市場頂層設計思路明確 預計投資過億美元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網站合作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金融服務
項目對接
技術推廣
最新活動
郵件訂閱
中國節能產業網致力于打造節能領域最高效的技術、項目、資金一站式服務平臺。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