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為何遭遇融資瓶頸 EMC模式叫好不叫座 |
來源:不詳 時間:2007-4-25 8:46:26 用手機瀏覽 |
趙先生是青島一家節能照明器材企業的老板,這兩天為融資忙得團團轉:產品是國家倡導的節能產品,市場前景相當不錯,但因啟動費用巨大,剛剛成立公司不到兩年的老趙只好求助銀行,打算通過國際上流行的EMC模式實現融資,但此舉并未奏效。記者從市經貿委負責中小企業融資指導的有關部門了解到,像趙先生這樣遭遇融資困難的新型節能服務類企業并不在少數。
所謂EMC模式,是一種來自歐美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節能公司與客戶簽訂節能服務合同,向客戶提供節能服務,通過分享節能項目實施后產生的節能效益來獲得利潤。對于客戶而言,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將可以做到在“零投資、零風險、零浪費”的條件下,享受節能公司提供的產品和技術。但對于節能公司而言,則必須先期提供設備和技術,而這筆費用是巨大的,如果自身資金力量有限,只能求助銀行。
相關人士介紹,在推廣EMC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融資,因為國內節能服務公司大多經營時間短,都屬于中小型民營企業,銀行對其經營方式也缺乏了解,銀行關注的焦點是類似趙先生經營的節能企業是否講誠信,EMC項目實施期短則一年,長則三五年,其間企業生產狀況有不確定性,風險較其他行業大。
據介紹,趙先生企業生產的新型綠色照明光源——高頻電磁燈不僅可以大量節約電能,還可大量降低生產電能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比光效較高的金鹵燈等仍可以節能70%。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此類節能服務企業的誕生和成長,得益于我國政府越來越重視節能降耗的政策環境,有專門的節能技術和產品,如果能和耗能大戶達成合作,將取得共贏的效果。耗能企業降了耗還節約了成本,節能企業通過提供相關技術和產品取得了經濟效益。但此類合作,往往在前期需要大筆啟動資金,多數節能企業通過EMC模式向銀行貸款,但銀行受種種因素限制十分謹慎,達成的合作寥寥可數,“叫好不叫座”的現象十分突出。
業內人士分析,EMC模式在島城遇冷有其客觀原因,畢竟青島的節能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從事該產業的多為民營及中小企業,成立時間短,銀行對其完全信賴也比較困難。這就需要銀行等金融部門不斷創新,用新思路新辦法解決中小企業遇到的新問題,同時,中小企業誠信體系建設也十分緊迫。另外,有關部門也應出臺相關措施加強扶持,使此類新興企業為構建能源節約型社會發揮作用,同時使自身謀得發展。
相關調查顯示,在節能服務行業,目前真正采取EMC模式交易的公司,大約只有10%。剩下的公司仍然采取傳統模式——“買斷采購”,在這種模式下,節能公司向客戶提供一套節能項目方案,然后由客戶直接掏錢購買相應的節能設備。但客戶多為耗能大戶,是否愿意直接掏錢為節能降耗買單,也是一件不容易辦到的事情。因此,銀行能否接受EMC合作方式,仍然是制約節能服務行業發展的關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