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北京證券交易所(下稱北交所)正式開市,首批共計81家公司上市,其中71家是原新三板精選層掛牌公司升級轉板,另外10家企業為首發上市的新股。
據澎湃新聞了解,在北交所首批上市的企業中有三家來自鋰電行業,分別是貝特瑞新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貝特瑞)、四川長虹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長虹能源)、惠州市惠德瑞鋰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德瑞鋰電)。
其中,貝特瑞為北交所市值排名第一。截至11月16日收盤,貝特瑞市值為844.52億元,連城數控以256.29億元市值位居第二。同樣市值超過超百億的公司還有吉林碳谷、長虹能源兩家,分別位列第三、第四。
貝特瑞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專注于新能源材料研發與制造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隸屬于A股上市公司中國寶安集團(000009.SZ)。2015年12月登陸新三板,2020年7月首批進入精選層。今年以來股價從30元左右最高漲至198元,漲幅超過500%。以2018年10月每股4.6元的最低價與北交所上市后最高股價相較,貝特瑞3年累計漲幅高達4206%。
該公司主營業務包括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正極材料及石墨烯材料三大業務板塊,均為制造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消費電子電池、儲能電池的核心材料。

在鋰電池負極材料這一細分領域,貝特瑞是全球領先的行業龍頭。據其官網介紹,自2013年以來,貝瑞特的負極材料出貨量已經連續7年位列全球第一。2020年貝特瑞負極材料市場占有率為國內第一。貝特瑞與多家動力電池龍頭深度合作,主要客戶包括寧德時代、國軒高科、力神、億緯鋰能、鵬輝能源等國內公司,以及松下、三星 SDI、LGES、SKI等海外公司。
雖然貝特瑞在新三板掛牌交易,但其營收、利潤規模與滬深交易所主板公司相比也毫不遜色。過去的2018年至2020年,貝特瑞凈利潤分別為4.8億元、6.7億元、4.9億元。今年前三季度,貝特瑞實現營業收入68.51億元,同比增長154.18%;歸母凈利潤10.90億元,同比增長207.91%。
貝特瑞表示,報告期內下游電池市場持續景氣,電池材料市場需求進一步提升,公司正負極材料銷量保持快速增長,前三季度負極材料銷量突破10萬噸,其中人造石墨負極銷量突破6萬噸;高鎳三元正極銷量突破1萬噸;產銷兩旺使得公司當期業績同比實現大幅增長。
據安信證券預計,2020-2022年負極材料市場規模將會持續保持10%以上的增速,2022年負極材料市場規模將會高達200億元,市場潛力巨大。
除了貝特瑞以外,長虹能源和德瑞鋰電兩支鋰電概念股同樣值得關注。
長虹能源成立于2006年,是四川長虹控股集團旗下的子公司,主營業務為堿錳環保電池、鋰電池的研發、生產及銷售業務。早期以生產堿性電池起家,2018年通過對鋰電池企業江蘇三杰的股權并購進入圓柱形鋰電池產業,形成“堿電+鋰電”雙核心主業格局。
目前,長虹能源共有四川綿陽、浙江嘉興以及江蘇泰興三大生產基地,具備年產15億只全系列堿性鋅錳電池及1.5億只高倍率圓柱形鋰離子電池的制造能力。
2020年4月,長虹投資近20億元,打造智能制造產業園,致力于研發生產應用于電動汽車、電動自行車、低速車等領域的新能源鋰電項目。今年10月,該鋰電項目正式投產,成為中國西部最大“高倍率圓柱鋰電池”生產基地。計劃未來5年產能規劃日產超300萬只高倍率圓柱電池,成為全球高倍率鋰電池領先企業。
2021年前三季度,長虹能源實現營業收入22.24億元,同比增長69.65%;凈利潤2.03億元,同比增長70.98%,營業收入、凈利潤增速均較之前明顯提速。據浙商證券分析,在電動工具無繩化和鋰電化、國產化替代的背景下,預計長虹能源2021-2023年將實現收入31億元、47億元、65億元,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2.4億元、3.6億元、4.5億元。
德瑞鋰電成立于2012年,是三家鋰電企業中最年輕的一個。主營業務包括鋰錳電池、鋰鐵電池等鋰一次電池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國內圓柱形鋰錳電池最大生產商之一,在全球鋰錳電池領域市場份額排名第8。

德瑞鋰電的產品主要以外銷為主。過去三年外銷占比分別為71.2%、63.04%和63.73%,占到公司營收的半數以上,出口地主要為美國、德國、韓國和阿聯酋等地。
由于德瑞鋰電主要生產一次性鋰電池,主要應用于物聯網、智能儀器儀表、智能消防等領域,應用場景的有限導致公司營收和凈利潤增速較慢。2021年前三季度,德瑞鋰電實現總營收1.57億元,同比增長20.29%,凈利潤3480.5萬元,同比增長38.52%。不過,目前在一次性鋰電池這個細分領域,德瑞鋰電出貨量穩定在全球第8,毛利率也保持在40%以上。
北交所的定位為中小型創新企業服務,自今年9月2日宣布設立到今日正式開市,籌備落地僅75天。除了上述3家已經在北交所上市的鋰電公司以外,新三板基礎層和創新層還有52只鋰電股。在碳中和的全球背景下,新能源汽車發展不斷增速,動力電池、儲能電池中的核心,鋰電池行業的景氣度將繼續保持高位,細分領域的電池主材同樣潛力巨大。
中國證券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委員會委員、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博士認為,北交所首批上市的公司主要來自信息技術、醫藥、機械設備等行業,多數都是細分行業的龍頭股,部分企業在同行中處于國內領先地位,業績較為穩健,又具有較高的成長性。這些公司代表了經濟轉型的方向,有不少是“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主要來自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高技術制造業、高技術服務業和戰略新興產業等等,這些企業登陸資本市場將獲得寶貴的上市地位,部分企業通過融資獲得寶貴的資本,助力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