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上海首座能夠同時滿足35兆帕、70兆帕氫燃料電池汽車加注需求的油氫一體化綜合能源供給站——中國石化上海石油青衛油氫合建站正式建成。該站日設計加氫能力為1000公斤,待正式投用后將滿足上海市青浦區、虹橋臨空經濟示范區的物流、環衛、公交等氫能車輛加注需求,助力上海氫能產業發展。
青衛油氫合建站地處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位于上海市青浦區。該站是中國石化在上海建成的第三座油氫合建站,站內配備2臺加氫機,同時具備35兆帕和70兆帕壓力等級的氫氣加注能力,只需5分鐘即可加滿氫氣,可行使600公里。
對于氫能源汽車來說,70兆帕的高壓儲氫罐在同等體積下可以儲存更多氫氣,從而帶來更長的續航里程。以一輛普通氫燃料電池汽車為例,當加注壓力為35兆帕時,可以行使320公里,而當加注壓力為70兆帕時,續航里程可以增至600余公里。目前,70兆帕氫能源汽車主要應用于載人乘用車。此次青衛油氫合建站的建成,是上海石油公司從商用加氫車市場向乘用車市場邁進的又一嘗試,使氫能源乘用車更近距離“走進尋常百姓家”。
作為國內較早介入氫能和燃料電池領域的城市,上海發展氫能產業兼具資源優勢和先發優勢。當天,在由中國科協指導、中國石化集團公司主辦的“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的氫能產業發展高端論壇”開幕式上,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陳鳴波在發言中表示,上海力爭在2025年前實現碳達峰,目前正在加快制定全市的碳達峰行動計劃。氫能事業是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重要抓手,也是能源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重大方向。
陳鳴波介紹說,2020年11月,上海市發布實施了《上海市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創新發展實施計劃》,提出到2023年,實現規劃一百座加氫站,形成千億產值規模,推廣萬輛氫燃料汽車的目標。目前,上海已經建成加氫站9座,推廣燃料汽車1500輛,正在加快氫源的供應體系建設。上海將抓住能源發展的重大機遇,把握綠色低碳的大趨勢,從三個方面加快建設整體進度最強的氫能產業創新高地:聚焦創新引領,為氫能應用注入新的動能;聚焦示范應用,特別是港口區域的示范應用,例如洋山港、東海大橋等是氫能源汽車最好的應用場景;聚焦開放合作,建設氫能產業集群,進一步加強長三角聯動合作,依托區域優勢拉長板,共建長三角氫能走廊。
根據規劃,中國石化“十四五”期間將在上海建加氫站30余座。2019年11月建成的西上海發展、安智油氫合建站是上海市首批商業化運行的油氫合建站,目前已向上海加氫200余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