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為什么合同能源管理在引入中國的時候會集中在工業領域?
泰勒: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談到節能都是針對工業的。那時候我作為世行的顧問,跟中國政府談合同能源管理,他們產生了很大興趣。最后確定了山東、遼寧、北京三個省市進行試點,首批扮演能源管理公司角色的是當時的節能中心,他們之前工作的對象就是工業企業。一開始也碰到不少問題,比如說稅怎么交,后來中國政府強有力地支持使得合同能源管理推了下去。 公共領域需要借助政府力量
美國政府對EMC并沒有直接補貼。
記者:未來中國合同能源管理行業是否要向公用領域發展?
泰勒:工業和公用領域都應該是中國未來合同能源管理發展的重點。中國在工業領域合同能源管理的發展有著很好的基礎,肯定要往下走。而公共機構的合同能源管理還屬于比較新的事物,雖然有一些案例,但是并沒有大規模地推開。
其實推動公共領域的合同能源管理,美國已經有比較成熟的案例,可以從中學到很多。但是中國政府需要解決一個根本的障礙——預算體系的問題。在中國的預算體系中,有能源的預算,如果減少能源消耗,可能會把預算砍掉,這就會導致公共機構的積極性不高。這個問題,在美國比較早就解決了,非常明確地不砍掉預算,而且把一部分留給這個機構。
美國聯邦政府有政策支持公共機構引入合同能源管理,這就會形成很大的市場。美國政府對合同能源管理并沒有直接的補貼,而是提供這樣一個大的市場。
記者:目前中國合同能源管理中有很多因為計量不同造成的糾紛,美國是否有好的經驗可以避免?
泰勒:這個在工業領域中有很多經驗,只不過不是在合同能源管理方面。這個問題的解決要看具體的項目,比較普遍的項目和技術可以參考行業水平,如果比較復雜,有不同的措施,則要在簽訂合同的時候確定一個方案,達成一致的算法,放在合同里。
記者:因為還款是目前中國能源管理公司最關注的問題,那么怎么在中小企業中引入合同能源管理?
泰勒:其實中小企業合同能源管理的項目還是有的。但是目前所面臨的還款的問題并不是技術方面的問題,而是信用風險,是金融方面的問題。
記者:但是目前中國的能源管理公司并不大,而且有人認為市場很亂,你怎么看?
泰勒:目前中國的市場不能說沒有問題,而且企業規模的確也不大。有人說中國這個市場很亂,要整頓,我其實也很怕給別人推薦公司,但是我們要知道,這是一個市場,保留市場的體制就肯定有公司破產,有公司成長起來。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