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期間,北京國雙科技有限公司發布新品工業互聯網平臺——Gridsum COMPaaS。

自2018年,“工業互聯網”連續四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國家戰略從2018年的“推進智能制造”深化為 2021年所說的“搭建共性技術研發平臺,提升中小微企業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發展”,工業互聯網是當下制造業數字化變革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現代工業技術深度融合的產物,主要特征是工業設備互聯。通過連接物理設備、各種傳感器、自動化及應用系統,實時獲取大流量、多樣性、結構化、非結構化數據,應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實時開展生產運行指揮調度、設備共享監測、預防性維護等,使生產運營最優化。
國雙創始人、董事長兼CEO祁國晟表示:“產業智能化轉型是大勢所趨,要求企業兼具深厚的行業知識、全面的技術棧以及自主可控的數據平臺,這正是國雙長期耕耘的立身之本。Gridsum COMPaaS是國雙產業人工智能的集大成者,為企業的設備管理、生產精益管理等廣泛需求而生,順應行業發展趨勢和國家發展政策,未來,國雙將持續把產業人工智能理念貫穿始終,聚合算力、算法與場景化落地之力,真正助推企業和政府組織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從2019年到2021年,國雙工業互聯網平臺經過了從1.0到2.0的迭代。據國雙工業互聯網事業部負責人翁燁暉現場介紹,“2.0版本更加追求平臺在融合性和穩定性性能方面的表現,比如在邊緣側的性能層面,從1.0的早期版本到2.0版本至少翻了三倍,也就是說同一臺設備同樣的資源消耗量能帶動的邊緣設備的數量以及邊緣模型的計算能力有很明顯的提升。
另外2.0版本更加注重業務場景能夠直接使用,在1.0至2.0的升級過程中,平臺上豐富擴充了大量的業務內容,更貼近工業,貼近生產!
國雙的Gridsum COMPaaS工業互聯網平臺依托國雙大數據平臺、人工智能平臺、邊緣計算等技術能力,在物聯網等基礎設施上構建起來的自主可控的企業級計算平臺,即服務企業數字化發展的工業級PaaS平臺。平臺支持海量異構數據匯聚與建模分析、新型工業軟件開發與運行、工業經驗軟件化、模塊化,并可直接架設于傳統的基礎設施之上,直接面向用戶群,通過30多種平臺資源,79大項平臺能力,實現企業自主、安全、可控的數字化發展要求,助力重塑數字化競爭力。
翁燁暉在接受澎湃新聞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表示,“當前工業互聯領域內一大痛點是過去OT(自動化領域)的數據與IT(如報表、oa系統等)的數據是分離的,工業互聯網可以做的是打穿這兩者,將IT數據傳遞到自動化系統中去,形成有效的雙向互動!
“另一個典型的問題就是數據在系統之間的橫向貫穿問題。過去的信息系統是各自為政的,財務、人力、生產,都有各自的業務屬性,所以會有自己的供應商、建設方系統,但是這個系統與企業內的其他部門是隔離的。隨著企業的發展,上下游的協同的要求越來越高,可能今天上午發生的業務,下午的報表就要出來,晚上集團CEO就需要以此做決策,過去的信息水平就達不到這樣的要求,”翁燁暉解釋道。
Gridsum COMPaaS具備智能化創新、沉浸式體驗、資產化沉淀與積木化建設四大特色,并凸顯業務、技術、平臺架構、智能應用與運營管理上的五大優勢。目前,Gridsum COMPaaS已在油氣、電力、園區、工程、新能源、科研等行業領域實現產業人工智能的場景化落地與實踐。
在我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之一的西氣東輸超級工程中,依托Gridsum COMPaaS,可實現多系統的數據廣泛集成與統一展示,將數據資產轉化為工業知識進行高效沉淀與有效復用,推進建設多級壓縮機組智能監測預警系統,為資源配置優化、生產平穩高效運行、生產策略制定及風險防控等方面提供決策支撐,不斷提升長輸管道裝備智能化運營水平。
“十四五” (2021-2025年)是我國實現“碳達峰”的關鍵窗口期。那么在助力企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方面,國雙智慧微網系統針對我國低碳能源之一——光伏,實現對光伏系統的全流程實時監控、在線預測、發電量模擬、設備預警和診斷、資源調度、電力交易及需求響應等功能模塊,建立一體化運作和集中管理,將不穩定的可再生能源轉化為可靠穩定的能源供應,實現“開源”。
以“削峰填谷”為例,智慧微網系統在夜間用電低谷段,利用市電為儲能電池充電;在白天用電高峰段,儲能系統為各項負荷供電,減少來自電網的電能,通過峰谷電價差實現收益。在市電故障或例行檢修時,系統可根據需求進入離網運行狀態,為一定容量的負荷提供電力,減少停電損失。
翁燁暉在接受澎湃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表示,“在未來的規劃,首先會在數字孿生上有大的突破,再一個則是安全,數據安全、尤其是云的環境中軟件層面的安全。最后就是業務屬性,不是為了建設平臺而建設平臺,去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