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產業市場  節能產業網 >> 產業市場 >> 產業動向 >> 正文
從湖北看地方要如何從全國碳市場受益
來源:中國能源報 時間:2021/4/29 7:07:34 用手機瀏覽

“這幾年武漢的環境更好了。”談及武漢近年來的環境質量改善,在武漢工作、生活多年的湖北經濟學院低碳經濟學院教授、碳排放權交易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常務副主任孫永平感受深刻。作為湖北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下稱“碳市場”)的設計團隊成員,孫永平對湖北碳市場改善本地生態環境的積極效應倍感欣慰。

減污、降碳、節能協同治理,湖北成績亮眼:提前一年超額完成了“十三五”能耗強度降低16%的目標任務,連續7年超額完成了國家碳強度下降考核目標。

記者注意到,落戶湖北的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下稱“中碳登”)目前正在為全國首批2225家履約企業辦理開戶手續。4月12日,外交部特別推介活動讓湖北、武漢站到全球聚光燈下。同期,記者赴湖北采訪,探索這個中部大省節能減排的“碳密碼”。

“湖北成則全國成”

碳市場倒逼減排成績單亮眼

孫永平介紹,湖北省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以煤為主,經濟發展階段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在全國具有代表性,因此在碳市場推動減排方面,“湖北成則全國成”。

自2014年湖北碳排放權交易試點上線交易以來,交易量和交易額均占全國一半,是全國最活躍的碳市場。這樣的“成績單”保持至今:截至目前,碳排放累計成交量達3.47億噸,成交額81.39億元。交易規模、企業參與度等指標居全國首位。

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常務副總經理張杲告訴記者,湖北碳市場納入373家控排企業,全部為年能耗1萬噸標煤以上的工業企業,總排放量為2.73億噸,約占全省的45%;涉及電力、鋼鐵、水泥、化工等16個行業,占第二產業產值比重的70%。

在張杲看來,碳市場是促進能耗、碳排放量“雙控”非常重要的工具之一。“降低整個社會平均減排成本,是碳市場的核心功能。企業會認真計算到底是買碳配額劃算還是自己減排劃算。企業愿意努力減排來減少購買配額支出,甚至出售用不完的配額來獲得收益。”

在7年的磨合與探索中,湖北的企業既積累了豐富的碳資產管理經驗,又摸索出了運用碳交易工具實現低成本節能減排的方法。“截至目前,湖北控排企業通過碳交易獲得的收益已超過5億元,充分說明碳市場對湖北實體經濟的支撐!睆堦秸f。

作為2014年首批進入湖北碳市場交易的企業,中國葛洲壩集團水泥有限公司(下稱“葛洲壩水泥公司”)第一年花了3000多萬元購買配額。

失去了真金白銀,讓企業大大提升了對節能減排的重視。該公司質量環保管理部高級主管夏楓告訴記者,從燃煤改為燃燒生活垃圾,到建立能源管理體系,公司減排成效明顯:到2020年,其同等熟料產量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比2015年減少約120萬噸;生產1噸熟料,煤耗下降了12%,電耗下降了7%。

作為當地一家民營醫藥化工企業,武漢有機實業有限公司也在試點啟動伊始就參與了碳交易。公司高級能源管理師趙漢武介紹,2015年新廠搬遷至化學工業園后,一是進行用能結構調整,由原來的燃煤改為如今使用電、蒸汽、天然氣三大能源;二是進行節能技術改造,將用能設備用能進行在線監控,每個車間做到“按需供能”,避免粗放式供能導致能源浪費。

雙管齊下,企業很快嘗到了甜頭!耙郧霸诶蠌S區每年碳排放量大概14萬噸,參與碳交易后,盡管產能是以前的四倍,但每年碳排放量降到了8萬噸,單位產品能耗費用下降了40%。”

煤電企業是碳排放大戶,湖北華電襄陽發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雷體平告訴記者,通過創新建設秸稈、稻殼生物質氣化耦合發電項目,提高新能源發電比例,加快實施煤電靈活性改造,推進集中供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式,2014—2019年,該公司供電煤耗從315.45克/千瓦時下降至308.54克/千瓦時,年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0萬噸以上。

市場手段倒逼企業減排成效是顯著的。相關數據顯示,湖北提前一年超額完成了國家下達的“十三五”能耗強度降低16%的目標任務,2019年該省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7.8%左右,連續7年超額完成了國家碳強度下降考核目標。

減排空間趨緊

中碳登“蓄水池”待挖

相較于第一年的3000萬元,如今葛洲壩水泥公司現在的碳配額購買額要少得多,但每年依然要花600萬元左右,并不是一筆小支出。

“每年都會做節能改造,但是節能的空間越來越小。前幾年節能改造效果可以達到每噸熟料節約15千克標煤,但是目前節約一兩千克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夏楓告訴記者,公司現在正在編制“十四五”科技發展規劃,主要從智能化和數字化方面進行進一步升級改造,但可以預料到節能減排空間比較有限。

“從市場邏輯上來看,減排應該從邊際成本低的企業開始!睂O永平表示,納入地方碳市場后,盡管企業邊際減排成本會逐漸上升,但很多企業還未到達技術天花板,節能減排工作依然有潛力可挖,“但要注意采用漸進式過程,管理部門可通過配額逐漸趨緊的方式來穩步推進,給企業以適應和調整的時間!

企業要適應的不只是逐漸趨緊的碳配額,也有更廣闊的市場空間。位于武漢的中碳登在技術上目前已處于試運行階段。未來,這里將是全球最大的碳交易注冊登記中心。

“中碳登是碳市場的神經樞紐,其匯聚的海量數據會帶來要素集聚效應,吸引先進的減排技術與服務落戶武漢,從而有助于降低湖北本省的低碳轉型成本,并帶來更多的稅收與就業,在湖北省形成新的綠色經濟增長點。”孫永平告訴記者。

張杲介紹,與此同時,湖北省下一步將搭建“湖北綠色低碳產業綜合服務平臺”,建設“長江國際低碳產業園”,設立“武漢碳達峰基金”和“武漢市綠色低碳產業引導基金”,構建多層次綠色金融產業鏈,為相關企業提供新的機遇。

地方與全國“打配合”

建立多層次市場體系必不可少

目前,全國碳市場建設已到了最關鍵階段,距離今年6月底前啟動上線交易已是“近在咫尺”,位于武漢市中北路上的碳匯大廈亦正加緊建設。伴隨著全國碳市場啟動,包括湖北在內的地方試點將往何處去?

根據生態環境部3月30日發布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草案修改稿)》(下稱“草案稿”),即“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重點排放單位不再參與地方相同溫室氣體種類和相同行業的碳市場。”

張杲表示,由于目前各地方碳市場行業范圍和主體門檻較全國碳市場而言均更廣泛,未納入全國碳市場企業可繼續參與地方碳市場。目前,湖北碳市場有十幾個行業的企業繼續在省內交易。

但草案稿中要求的全國碳市場啟動后,“已經存在的地方碳市場應當逐步納入全國碳市場”在業內引起了熱烈討論。

多位受訪專家均向記者指出,按照已納入全國碳市場的單位排放標準,不少地方企業并未達到參與全國碳市場的條件,這種情況下若取消地方試點碳市場,這部分地方企業將失去減排的外在壓力,無疑會減弱地方能耗和碳排放“雙控”的重要市場手段。

“全國性和地方性的碳市場功能并不完全一樣。全國碳市場服務于全國范圍碳減排,地方碳市場為地方環境治理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更科學的方式應是完善全國碳市場的同時,保留地方碳市場,形成多層次的市場體系!睂O永平認為。

他建議,碳市場應允許多元化,至少包括試點碳市場、全國碳市場、自愿碳市場三個層次,并形成良好互動。

在張杲看來,在排放量上,全國碳市場負責“抓大”,地方碳市場可重點“抓小”,這樣才盡可能多地覆蓋碳排放單位。此外,還應鼓勵地方碳市場以多種市場手段方式實現減排目標,并探索出特色經驗為全國碳市場提供借鑒與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特斯拉還能當多久“賣碳翁”?
恒生電子:全國碳市場的兩套核心系統在技術上已做好準
中國式碳市場 | 賓暉:全國碳市場建設的上海經驗
上海碳市場現貨成交量位居全國前列
中國碳市場啟動在即 全球碳市場容量將超70億噸
電廠碳排放量賣出20萬噸 節能減排也能賺大錢!
碳交易體系構建進入沖刺期 一攬子政策將落地
深圳碳交易市場建設經驗及對全國碳市場的啟示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20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