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南四環一鋰電池儲能電站發生爆炸,引發業內關注。據了解,此次事故是近年來國內儲能電站發生的最嚴重事故,那此次儲能電站安全事故的原因是什么,又引發業界哪些思考呢?以下小編為您一一解答。
事件還原
2021年4月16日,北京國軒福威斯光儲充技術有限公司位于北京市豐臺區大紅門的儲能電站發生爆炸事故,導致2名消防員犧牲,1名消防員受傷(傷情穩定),電站內1名員工失聯。4月16日23時40分,明火被徹底撲滅,現場仍在進行冷卻降溫處理。目前,事故原因仍在調查之中,具體原因尚不清楚。
據了解,發生事故的儲能電站于2019年投運,屬于用戶側光伏-儲能-充電樁一體化系統,儲能電池為25MWh磷酸鐵鋰電池。事故發生時電站正在施工調試。
該項目是北京城市中心最大規模的商業用戶側儲能電站、最大規模的社會公共大功率充電站、第一個萬度級光儲充電站、第一個用戶側新能源直流增量配電網,是北京市最大的光儲充示范項目工程。
北京國軒福威斯光儲充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8月16日,注冊資本4000萬元。企查查的股權穿透圖顯示,該公司的兩大股東分別為北京福威斯油氣技術有限公司、合肥軒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其中,北京福威斯油氣技術有限公司持有福威斯光儲充技術有限公司75%股權,為其控股股東。國軒高科則通過子公司、孫公司間接持有福威斯光儲充技術有限公司股權。
國軒高科表示,公司孫公司合肥軒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持有福威斯光儲充公司25%的股權。公司子公司合肥國軒高科動力能源有限公司持有北京福威斯油氣技術有限公司40%股權。但公司未參與福威斯光儲充公司和北京福威斯油氣技術有限公司的運營管理。
那儲電站爆炸的原因是什么呢?
為什么會發生爆炸?
據了解,電力系統中的儲能通常分為物理儲能與化學儲能兩大類。其中,物理儲能包括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等;而化學儲能主要包括各種電池儲能方案,例如鋰離子電池、鉛酸電池、鈉硫電池。
儲能電站由儲能本體單元及輔助設施、接入裝置、測控裝置組成,存在大量的儲能電池,目前儲能電池多為鋰離子電池。雖然性價比和能量密度相比其他電池更占優勢,但鋰離子電池很容易發生電池內部短路從而導致自燃。
電力專家認為,儲能電站發生爆炸原因有以下兩點:儲能系統方面,儲能電池在外界電、熱激源刺激下,電池會發生熱失控反應,釋放出大量高溫可燃的氣液混合物,遇到外部空氣中的氧氣,在條件合適的時候,就會發生爆炸;非儲能系統的其他來源方面,儲能電站除了儲能系統,還含有很多電氣設備和附屬設施,這是一類爆炸源。
此次事件,讓儲能電站的安全問題再次成為焦點話題。
帶給業界的思考
資料顯示,鋰離子電池儲能電站是國內外布局數量最多的儲能電站,除我國境內曾發生過多起電站火災外,自2017年以來,國外已陸續出現30多起火災事故,造成人員傷亡或財產等重大損失。
4月6日,韓國一光伏電站的儲能系統起火,造成約4.4億韓元損失。發生火災的光伏儲能系統(ESS)項目位于韓國忠清南道洪城郡廣川邑加井里,該項目光伏裝機總規模為3.4MW,儲能于2018年安裝總裝機、規模為10MWh。
有消息稱,這場大火燒毀了7個儲能模塊140個儲能電池。經相關部門初步調查后表示,著火點在儲能單元內部發生,儲能電池則是由LG化學提供。
在此之前,LG新能源的儲能系統產品曾多次發生起火事故。報道顯示,2017年8月至2019年10月,韓國發生的27起儲能大火中,有17起事故配置了LG化學儲能電池。而2019年11月以來,LG的儲能電池又發生了多起著火事故。
對于這次儲能電站爆炸的影響,業界人士認為,短期內會放緩用戶側儲能的步伐,并加快并強化儲能的標準化工作。同時,劣質供應商會出清,不能僅僅依靠價格競爭。
當然,要排除儲能事故隱患,還要做好預防措施,如加強儲能系統的安全防護,阻止或減輕外部刺激源對電池本體的沖擊;加強儲能電站的檢測預警能力,因為觸發儲能電池燃燒爆炸的外部刺激源是有跡可循的;針對不同類型的儲能事故隱患,制定故障應急預案和消防處置措施。
開源證券劉強在4月13日發布的儲能深度系列報告中指出,未來1-3年可以看作是全球電化學儲能市場即將高速增長的拐點之年,看好國內成熟電化學儲能供應鏈相關公司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其中鋰電池龍頭寧德時代、億緯鋰能、比亞迪、派能科技,PCS龍頭陽光電源、固德威等將受益全球電化學儲能行業的高速增長。
總之,希望業界引以為戒,今后不再發生類似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