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產業市場  節能產業網 >> 產業市場 >> 產業動向 >> 正文
海上風電的冷思考及其與海上電站多能平臺的比較
來源:北極星儲能網 時間:2021/4/22 22:17:54 用手機瀏覽

海上電站多能平臺即海浪能、風能、太陽能多能互補壓縮空氣儲能海上電站多種能源平臺;近年來,隨著對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的深入探索,根據可再生能源的特點而得出多能互補+儲能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成為值得關注的方向。

1、我國海上風電現狀及其局限性

當前,海洋以其寬廣遼闊的體量以及可再生能源的豐富當之無愧成為可再生能源投資熱點。目前海上的可再生能源開發主要形式為海上風電,據資料統計,截至2018年底我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445萬千瓦,在建647萬千瓦,無疑我國將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風電裝機量。但海上風電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海上風電由風能直接轉換為機械能發出電力,并不符合傳統的被科學驗證的由流體推動透平帶動發電機發出電力的較佳能量轉化方式。其次,可再生能源均具有單位面積能量小、能量斷續不穩定的特點。近年來,隨著對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的深入探索,根據可再生能源的特點而得出多能互補+儲能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成為值得關注的方向。

2、海上電站多能平臺結構特點

海上電站多能平臺即海浪能、風能、太陽能多能互補壓縮空氣儲能海上電站多種能源平臺,其原理是海浪能部分采用浮筒-氣缸結構,利用海水的浮力及海浪波動將環境空氣壓縮進入集氣管;風能部分采用垂直軸風輪-空壓機(機頭)結構,利用自然風能將環境空氣壓縮進入集氣管;槽式太陽能集熱管系統將太陽能熱量收集通過換熱器將透平前壓縮空氣加熱升溫進一步增加壓縮空氣能量,提高透平效率,同時提高透平尾氣溫度,便于尾氣再利用(圖1海上電站多能平臺工作原理及產品)。

海上電站結構為由框架及三層平臺構成的海上構筑物,每個浮筒的4個側面被框架所限制并留有適當間隙使浮筒僅能做上下垂直運動且不被卡死,多個框架相連構成整個海上電站,第一層平臺即浮筒氣缸平臺,是海浪能轉換為壓縮空氣能拾能裝置浮筒-氣缸結構的載體;第二層平臺即風力機平臺,上面布置垂直軸風輪-空壓機結構,第二層平臺中央位置靠近岸線位置布置廠房建筑,廠房建筑是電站的唯一封閉建筑,室內布置換熱器、透平、發電機、控制監測系統、電氣設備及尾氣利用設備等;第三層平臺即廠房建筑屋頂,是槽式太陽能集熱管系統布置平臺。同時,在第一、二層平臺遍布集氣管將海浪能、風能的壓縮空氣收集并儲存,由于集氣管長度較長容積較大兼具壓縮空氣存儲、輸送作用。通過集氣管的儲能作用當海浪能、風能、太陽能能量波動變化時,輸入透平壓縮空氣壓力流量仍可保持一定時間的電力穩定輸出。由于海浪能是24小時全天候能量,即使在無風能、無太陽能同時,海上電站仍可保持基礎的電力輸出。海上電站為保持壓縮空氣溫度所有管道均采取保溫措施。

海上電站采用兩套太陽能集熱管系統及熔鹽儲熱技術,白天利用一套太陽能系統加熱透平前壓縮空氣,夜晚轉換為熔鹽存儲熱能,使進入透平的壓縮空氣溫度全天始終保持在約200-300℃之間,提高了透平效率。透平尾氣仍具有較高熱值,約80-150℃之間,通過曲管海水換熱器與海水換熱,海水蒸發以蒸餾水回收的方式制取淡水,海水含鹽量為35g/kg,換熱器底部將析出海鹽。通過曲管換熱器中海水量(液面高度)的調整,可以在換熱器氣流出口得到需要的氣流溫度,將氣流引入房間即可獲得空調制冷與制熱的效果。蒸餾淡水除生活飲用等外,一部分引入電解槽,利用海上電站自身電力電解水,可在陰極得到氫氣,陽極得到氧氣,海上電站產品為清潔電力、制冷、制熱、淡化海水、海鹽、氫氣、氧氣。以6000kw海上電站為例估算海上電站參數及產品產量(如表一所示)。


3、海上電站多能平臺較海上風電更具優勢

海上電站多能平臺與海上風電盡管都建在海上,但從其建設地點、結構原理、用能方式、電力質量、后期維護、產品種類、海島供電及無人海島開發等諸多方面卻大相徑庭。

3.1海上電站近岸淺海建設能量集中

海上電站建設地點為岸線近海,包括大陸岸線及海島岸線近海,海上電站建設地點以海深超過最低潮位1-2m即可,即在最低潮時不露出海底仍有正常海浪起伏,例如浙江舟山沈家門2021年2月19日潮汐情況(表二)。實際建設中潮汐要以全年最大潮汐潮位為依據,按此推算,海上電站建設海深按平潮最大不超過8m,較海上風電場建設海深5-50m比較海深較淺。按建設地點海況海上電站距離陸地最遠距離不超過1公里,這樣海上電站可建設橋梁與陸地相連,便于海上施工及電力線纜、氫氣管線敷設,較海上風電施工成本大幅降低;同時,海上電站在占海面積海面利用海浪能、海面垂直面利用風能(垂直軸風輪梯級布置)及海面上平面利用太陽能,構成三能較好利用的整體。海上風電提高功率的唯一途徑就是增大葉片直徑從而增大掃風面積,而海上電站增大占海面積就意味著三能同時增加,而且海浪能是24小時能源,與單一的風能比較優勢明顯。


3.2海上電站海上施工結構特點更具優勢

海上電站為大量與海底固定連接的框架樁柱組成的框架群支撐的海上平臺結構及設備安裝,主要施工作業為鋼筋混凝土預制樁柱的海底固定,由于樁柱數量眾多,面積較大,單個樁柱載荷較小,所以不需要樁柱進入海底較深,可考慮采用鉆樁技術等方式,這樣也節約了建設時間提高了效率。第一層平臺上安裝浮筒-氣缸及集氣管、第二層平臺垂直軸風輪-空壓機及集氣管、廠房建筑內安裝透平及發電機控制設備及尾氣利用設備、第三層太陽能部分安裝均在海面以上較為簡單。海上風電目前采用群樁基礎,風機主機及塔筒等重量均超過百噸以上,需要樁基嵌入海底深度較大,海上施工有一定難度,同時需要大型海上船舶作業施工設備。

3.3海上電站用能方式、電力質量及可在生能源利用效率遠遠優于海上風電

海上電站采用海浪能、風能、太陽能多能互補的方式,轉換為壓縮空氣作為做功介質,并實現儲能,通過控制壓縮空氣的流量,可非常靈活的控制透平輸出功率,這點與火電及水利發電相同,電力出力響應迅速靈活,完全克服了風力發電等斷續電源對電網的沖擊及不安全影響。在白天及夜晚負載發生變化時,海上電站可隨時在電力及制氫之間轉換,其捕獲的可再生能源能量絲毫沒有浪費,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大大提高。同時,海浪跟蹤氣缸對海浪高度的利用范圍大大增加,垂直軸風輪對風速的利用范圍較大,即風速越大轉速越快,壓縮空氣量越大;海上風電在遇到風速過大時,為保持恒定轉速,采用偏漿或剎車措施,部分風能沒有得到利用。自然風力的時斷時續造成輸出斷續電力,與海上電站比較,其用能單一且風能利用范圍較窄,輸出電力不穩定幾率較大,同時單一電力輸出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

3.4海上電站后期維護優勢明顯

機械設備在其生命周期內,維護保養必不可少。海上電站由于有橋梁與陸地相連,更換備品備件較簡單容易。相比海上風電,陸地風電的維護就較困難,海上風電的維護難度可想而知,海上風電主機存在較多的齒輪變速箱結構及電氣設備,簡單的潤滑油定期更換對于海上風電來說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更換其他較重部件,將更為困難,在未來的海上風電使用壽命20-30年內,海上風電開發企業必付出高昂的維護成本。

3.5海上電站產品種類及經濟效益

海上電站產品有清潔電力、制冷、制熱、海水淡化、海鹽、氫氣、氧氣。產品種類是海上風電單一電力產品無法比擬的,自然經濟效益遠遠優于海上風電。

3.6海上電站是未來海島供電的最佳方式及可帶動無人海島開發

我國面積較小居民較少的距離陸地較遠的海島往往采用柴油發電機+風力發電+光伏方式,例如三沙市永興島,海島本身面積有限,如果覆蓋過多光伏板,海島植被將受到影響,并占據寶貴的海島土地面積。海上電站多能平臺在岸線近海建設,不占用陸地面積,且其產品種類較多,淡水、氫能、冷、熱均是海島必須的生產、生活物資,同時氧氣對于漁民的漁業也有巨大的幫助。

我國海島數量眾多,其中我國東海海域海島約4600多個,約占全國海島數量的66%,且其大部分距離大陸在30公里以內,利用無人海島岸線淺海建設海上電站,電力、綠氫通過海底電纜、管線輸送至大陸,可為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及其之間城市大規模供給廉價清潔電力及氫能。為我國的能源安全提供保障,海上電站也是我國邊防海島供電、供能的較佳方式,并有助于我國無人海島資源的開發利用。

綜上所述,海上電站多能平臺與海上風電比較主要優勢(如表三)


4海上電站多能平臺具有可操作性

海上電站多能平臺從構想到實現的過程中,除政府部門各種批文外,海上電站多能平臺以目前我國的海洋工程水平是較為簡單的海上施工項目,其所涉及到的主要設備中,海浪能部分跟蹤潮汐及浪高變化的組合氣缸需要研發,基本思路之一為:組合氣缸由工作(壓縮)氣缸、伸縮氣缸、鎖緊氣缸三部分組成,原理為利用海浪自身壓縮空氣壓力使鎖緊氣缸柱銷鎖住跟蹤氣缸,在壓縮時刻使工作氣缸缸筒保持與上固定點的高度固定不變實現工作氣缸活塞推至氣缸頂端將壓縮空氣壓縮并排出;風能部分垂直軸風力機空壓機是常見設備;槽式太陽能集熱系統主要設備加熱管及熔鹽儲熱國內廠家較多,例如北京天瑞星、天津百吉瑞公司等?碧皆O計院所有中交集團系統設計院、華東院、上海院等。海上電站多能平臺是嶄新的項目,從勘探、設計、施工、安裝到后期維護運營,在實際建設中可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以現在的技術水平相信均可實現,海上電站多能平臺的小功率實驗電站建設尤為關鍵。

5結束語

據報道,近期中海油集團成立了海油發展清潔能源公司,公司由原海油發展管道公司、新能源技術項目組整合而成,未來將致力于開發海上風電綠色制氫等方面研究與業務,中海油公司在海上平臺、海底管線方面具有多年豐富的經驗,這將有助于海上風電從單一的電力輸出轉變為電、氫雙項輸出,從而克服海上風電電力斷續的缺陷。估計海上風電制氫繞不開建設海上平臺,通過電力將海水淡化,電解水制氫的路線,雖然有可能應用更為先進的制氫技術,但海上平臺的建設成本及海上風電制氫的運營成本均需謹慎考量。

近年來我國海上風電處在歷史上的躍進發展時期,在現有海上風電的基礎上,沿海省份更是在未來的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中將海上風電列入重點發展方向,各大電力央企為獲得國家財政補貼政策多年來競相圈海開發海上風電項目。在大力發展海上風電的同時,我們該清醒的認識到海上風電只是自然能源利用方式的一種,其能量有限,加之海洋環境的惡劣,特別是遠海建設,為電力輸送、后期維護等諸多方面帶來困難;海上風電的設計未見得具備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補+儲能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最佳形式,投入巨資在單一能源上,這顯然不是一種較佳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向,這種單一的海上風能開發利用方式無疑存在著風險與不確定性,海上電站多能平臺同樣是值得探索的方向。

注: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數據僅供參考,由于水平有限,一定存在錯誤之處,歡迎業內人士探討

作者簡介:邢志光(1967-男),大專學歷,工作單位:唐山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研究方向為一種海浪能、風能、太陽能多能互補壓縮空氣儲能海上電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含儲能、制氫 中國核電行業首個綜合智慧能源項目“國和
兩會提到的碳達峰、碳中和意味著什么?怎么突然就火了
儲能材料|儲能型磷酸鐵鋰需求一般 動力型磷酸鐵鋰消耗
2019年中國電解液出貨18.3萬噸 同比增長30.7% 其中動力
2019儲能觀察:國內冷冰冰 海外暖洋洋
未來可期 動力電池回收行業規模繼續擴大
2020分布式能源值得關注的趨勢:各國政府將設法推動智
儲能的2020:方向之考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20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