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產業市場  節能產業網 >> 產業市場 >> 產業動向 >> 正文
鋰電池專利戰四起
來源:中國能源報 時間:2021/4/21 23:26:31 用手機瀏覽

據外媒報道,韓國鋰電池供應商SKInnovation和LG化學日前達成和解,前者將向后者支付2萬億韓元(約18億美元)賠償金,其中包括一次性付款和運營特許權使用費。雙方同意在美國和韓國撤回所有法律糾紛,并達成為期10年的非糾紛條款。至此,鋰電池行業內長達2年的“世紀糾紛”告一段落。

隨著動力電池行業快速發展,上述案例也給我國企業敲響了警鐘,相關企業亟需做好風險排查和專利布局。

和解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LG化學與SKInnovation都是美國動力電池市場的重要供應商。其中,SKInnovation主要向大眾、福特及現代汽車等企業提供動力電池,LG化學則是特斯拉和通用汽車的電池供應商。

兩家企業的專利糾紛要從2019年說起。當年,LG化學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發起了4次訴訟,指責SK侵犯其專利,隨后又指責SK竊取其商業機密。隨后兩年中,雙方進行了多次交鋒。今年2月,ITC做出了有利于LG化學的判決,對SK鋰離子電池實施為期10年的進口禁令。SK方面回應稱:“要退出正在建設、耗資26億美元的佐治亞州電池新工廠!

“該工廠將為當地創造6000個工作崗位。”業內人士向記者介紹,在LG化學與SKInnovation整個訴訟過程中,都有來自政府和汽車巨頭的影子。因為一旦禁售,不僅是SKIInnovation,上述主體都會遭受損失。

到今年3月31日,事件發生“神反轉”,ITC裁定結果表示,SKInnovation沒有侵犯LG化學的電池相關專利。

在此需要厘清的是,商業秘密和專利侵權是兩個獨立訴訟。業內人士指出,2萬億韓元賠償針對的是商業秘密訴訟,盡管中間加入了對專利侵權的調查,但目的也是彼此施壓!癐TC裁決的反轉,可能是提前得知雙方達成和解,早早了結專利侵權案,這樣兩家企業面子上都過得去!

北京超凡知識產權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數據與咨詢事業部副總經理蔣濤指出,兩家企業和解幾乎是必然結果,是諸多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從戰略層面來看,動力電池進口禁令不利于美國和韓國在國際新能源市場上的競爭。

我國企業缺乏核心專利

上述案例并非個例,隨著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產業蓬勃發展,鋰電池知識產權訴訟案件時有發生,且企業難以取證、維權較為困難。

“在一個案件中,鋰電池制造商通常需公證購買至少兩個車型,每個車型至少兩輛,費用高昂,且維權周期長,整個案件全程需3年左右,相對鋰電池產品的更新換代周期嚴重滯后!睂幍聲r代董事長曾毓群曾呼吁加強鋰電池知識產權保護。

在業內人士看來,目前我國鋰電池行業已建立起完整的產業鏈,技術、工藝、原材料等環節基本實現國產化,部分達國際領先水平,但我國電池企業對知識產權的認識還有待提升,在專利布局上較為薄弱。

“單從數量上看,我國鋰電池領域的專利申請量全球第一。我們缺少的是高價值的核心專利,這些專利要在技術上‘占得住關隘’、法律上‘經得起考驗’、市場上‘守得住利益’!笔Y濤指出,我國鋰電領域研發起步較晚,在一些基礎技術尤其材料方面缺乏核心專利,受制于外企,這種情況在下一代鋰電池材料研發上依然存在。先進材料技術的研發往往需要長時間投入,且要承擔失敗風險,大部分企業對此都難以承受。

此外,大部分研發資源集中在科研院所,而科研項目又難以與市場需求對接,導致成果與市場脫節、技術以模仿和改進為主。因此,我國企業難以產出核心技術和相應的高質量專利。

既要加強管理又要持續創新

已有前車之鑒,我國動力電池如何做好知識產權保護?

蔣濤指出,動力電池企業應加強對技術秘密的重視和管理,并借鑒LG化學與SKInnovation案例的經驗,學會使用商業秘密訴訟來維權。反過來,企業在引進技術人才時,要考慮是否存在侵犯商業秘密的風險。企業要明確哪些內容適合技術秘密保護、哪些內容適合專利保護,通過反向工程獲知的技術,建議通過專利形式保護,將人才流動帶來的潛在損失降到最低。

“企業興師動眾訴訟的背后,是未來鋰電池領域巨大的市場利益。有利益就會有紛爭,未來鋰電池領域的專利、商業秘密訴訟將越來越多!笔Y濤進一步表示,LG化學是鋰電池領域最活躍的專利申請人之一,未來也不排除其依靠自身專利優勢阻止國內企業進入海外市場的可能,尤其是那些與其具有相似技術的企業。所以,國內企業要提前做好風險排查和專利布局。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贏合科技總裁許毅看來,企業注重技術保護、寫足夠多的專利還不夠,研發是專利布局的基礎,企業要持續進行技術創新,要有危機感。

蔣濤強調,企業利用好專利情報資源,可以掌握在研技術的發展動向和趨勢,加速研發進程。企業不應只滿足于專利申請,而要考慮進入“給企業經營創造風險可控的安全且自由環境”的新層次。如在研發過程中,以防御風險為目的,做好技術主題、競爭對手分析;結合現有技術檢索結果,圍繞研發項目,進行核心專利規劃和布局;適當進行海外專利申請;提高技術人員專利信息應用能力,建立高水平知識產權團隊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天齊鋰業業績雙虧 股價卻連漲!
產能增加70GWh LG計劃在美投資45億美元新建兩家電池工
儲能在未來真的能成為王者嗎?
電池格局風向已變,誰會從中受益?
以美國為鑒 電動汽車產能過剩需警惕
鋰電設備行業展望:預計2020-23年總需求1212億元
無鈷電池方案釋放出哪些產業信號?
鐵鋰出海正當時 燃料電池處于行業爆發前夜?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20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