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產業市場  中國節能產業網 >> 產業市場 >> 市場分析 >> 正文
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2013年實施 有望提振國際碳價
來源:經濟參考報 時間:2012-12-10 22:21:08 用手機瀏覽

  經歷整整1天的“加時賽”之后,北京時間12月9日凌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8次締約方會議暨《京都議定書》第8次締約方會議(簡稱多哈會議)終于落幕。多哈會議通過了一攬子決議,宣布2013年開始實施《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

  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京都議定書》終于在多哈會議的最后一刻“得救”,避免其第一承諾期在今年底到期后,全球碳減排協議出現“空窗期”。這短期內有助于提振目前跌至“冰點”的碳價格,并確保連接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清潔發展機制(簡稱CDM )在《京都議定書》框架下“九死一生”。但中長期而言,全球統一、規模超過石油行業的碳市場仍然遙遙無期,中國企業需要及早籌劃,轉向參與國內碳市場。

  本報此前曾報道,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發達國家的碳排放配額需求不振,這導致CDM項目核證減排量(CER)價格已經從10歐元以上跌到1歐元左右。受此影響,根據初步匡算的保守口徑,中國有超過400億元人民幣的CDM項目碳資產面臨違約和縮水風險。

  《京都議定書》清潔發展機制執行理事會委員、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段茂盛9日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稱,多哈會議通過的一攬子決議一方面規定發達國家要在2014年之前加大碳減排力度,增加了國際碳市場的需求預期;另一方面規定波蘭、立陶宛、匈牙利、保加利亞等前蘇聯國家的“熱空氣(即在《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省下來’的可排放額度)”,在第二承諾期只能少部分自用,不允許賣給其他國家,從而減少了《京都議定書》框架下的國際碳市場的供給,有利于提振目前跌至“冰點”的碳價格。

  盡管中國代表團對談判結果“表示滿意”,但曾參與《京都議定書》談判的北京中創碳投科技有限公司戰略總監錢國強告訴記者,面對歐盟和美國經濟復蘇乏力的局面,發達國家仍然不愿意支付碳減排的高額成本,導致碳買家不足、碳配額過剩,多哈大會與此前每年一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一樣,無法改變CDM需求低迷的局面。截至目前,加拿大、日本、新西蘭及俄羅斯已明確不參加“議定書”第二承諾期。

  中國代表團團長、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9日也表示,在多哈會議上,發達國家淡化其歷史責任和“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的傾向進一步明顯,自身減排和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轉讓技術的政治意愿不足,這是今后國際社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面臨的主要障礙。段茂盛介紹,目前來看,參與《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發達經濟體只剩下歐盟、澳大利亞等國。

  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科技部原副部長劉燕華此前援引業內人士的話預計,到2020年全球碳市場將增長至3.5萬億美元,與石油市場并列成為全球最大交易市場。但段茂盛預計,多哈會議閉幕后的數年,各國碳市場仍將維持彼此分割的態勢,由于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碳減排義務上很難達成共識,全球統一、規模超過石油行業的市場仍然遙遙無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李聯五:盡快建立全國統一的碳交易市場
中節能董事長:生物質電價應提高至0.95元/度
深圳碳交易市場建設經驗及對全國碳市場的啟示
哈佛大學研究者:中國碳交易缺乏總量控制目標
全國7個碳交易試點城市已基本劃定控排企業
深圳碳交易樣本:配額發放及監管決定成敗
廣東碳交易市場有償配額發放有望下月啟動
深圳碳價沖高回落 仍相當于歐盟碳價的近兩倍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