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中有三個大問題”
中國的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在實施中有三個大問題。第一個是融資難;第二個是商業上的,錢收不回來,也就是誠信問題;第三個問題,很核心,是技術問題。合同能源管理的收益靠的就是節能量,節能量的測算和確認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比如說企業換一個鍋爐,換鍋爐之前能耗是多少,換過之后是多少?
有些情況下,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確認的節能量和節能服務企業報上來的節能量有出入。因此,節能量的確認,在中國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東方早報:合同能源管理的商業模式在中國發展是比較快的,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在實施中有沒有遇到什么問題?
王曉東:我覺得最大的問題有三個。
第一個是融資難,前面已經說過了。
第二個是商業上的,錢收不回來,也就是誠信問題。中國一些企業對服務的概念不是很重視,節能服務公司去給節能客戶做診斷,客戶不覺得應該為這種服務支付費用。中國很多的節能客戶自身難保,其中不少能效很低的企業正是國家要淘汰的。節能服務公司去給它們提供節能服務,由于法律和合同不是很健全,這些企業有時會選擇不支付費用。
第三個問題,很核心,是技術問題。合同能源管理的收益靠的就是節能量,節能量的測算和確認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比如說企業換一個鍋爐,換鍋爐之前能耗是多少,換過之后是多少?還有個運行的問題,如果沒有按照規定運行可能還達不到預想的效率。建筑節能就更別提了,使用者的行為和操作都會影響到節能量,實際節能量可能遠沒有設計的那么多。
東方早報:現在這三個問題是否有改進?尤其是核心問題,節能量測算。現在第三方的評估機構發展得怎么樣?
王曉東:融資還是比較困難的,我跟這些銀行打交道,對這塊比較清楚。中國的銀行對風險控制很嚴 ,他們最看重企業的信用和抵押,我們建議,做節能服務項目,可用節能量作抵押,根據項目的投資和盈利來做融資,而不是根據公司的資產來融資。從資產融資轉到項目融資,這是最大的一個觀念轉變,國外很多都是項目融資 。我們跟浦發銀行在上海正在準備一個項目,他們已經做到這種用節能量作為抵押的業務。這是我們希望看到的突破。
我們現在正在上海長寧區準備一個低碳城市的項目,世行的1億美元貸款是由浦發銀行和上海銀行來執行的。
節能量確認是技術問題,現在中國也比較重視。有些情況下,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確認的節能量和節能服務企業報上來的節能量有出入。因此,節能量的確認,在中國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世行現在有一個項目,就是幫助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解決這個問題。第一,確定統一透明的節能量計算方法。第二,由獨立的第三方來確認節能量。目前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公布了26家第三方節能量審核機構來確認,但由于第一個問題沒解決,26家算出來的數據還是不一樣。這26家機構是獨立的第三方,財政部發放節能補貼前,得先找這26家有資歷的單位去做節能量確認。
現在,節能量的確認,已經不僅僅是節能服務企業的問題了,而是整個節能工作中很頭痛的問題。我們現在做的項目就是幫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把這種節能量確認的體系建立起來。此外,26家機構肯定是不夠的。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