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幾年前,奉賢海灣旅游區矗立起上海第一臺風力發電機,面對著呼呼轉動的巨大風翼,人們腦海中也許只會泛起荷蘭式的風車情結,也許只會把風力發電看成是遙遠的夢想。然而幾年后的今天,在崇明本島的北岸,華能崇明風電場30臺更高更大的風車,揮舞著巨大的旋臂,將不帶任何污染的純凈電力輸入到上海的千家萬戶。這一切都似乎在向人們闡釋著:理想引領希望,堅持方能致遠。
2011年,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對這座占上,F有風電裝機總量1/5的風電場提供超過5億元的獨家信貸額度支持,并為進一步支持臨港海上風電項目鋪平了道路。據悉,目前崇明華能風電項目的年發電量超過1億千瓦時,年二氧化碳減排量近5萬噸,成為上海地區清潔能源供給的生力軍。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的綠色信貸工程已推行了近4個年頭。近日,該行授信業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從2011年一季度至今,該行執行公司類信貸客戶環保標識“全綠覆蓋”已滿“周歲”。
據悉,該行在4年中不斷深入推進綠色信貸工程建設,將這一工作內容作為重要的考核指標之一!氨M管支持環保事業的發展存在著很多瓶頸和風險,但我們始終認為,這是一份社會責任,我們要堅定不移地支持企業踐行對全社會的環保承諾。”該行授信業務部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樹理念:先行一步
早在2008年初,交行就開始推行“綠色信貸”工程,將“綠色信貸”根植于企業文化之中。環保程度已成為信貸審批中客戶營銷和準入的重要標準,特別是環保政策的“一票否決制”,讓“不可逾越的環保紅線”成為所有從業人員的共識。
目前,交行的綠色信貸理念已滲透到貸前調查、貸時審查、貸后檢查的信貸全流程中,實現了信貸經理對工程100%的知曉率。該行還積極引入“CDM(聯合國碳交易清潔發展機制)認證”作為重要的信貸風險評判標準,加速了銀行與國際環保標準的接軌,為綠色信貸的標準化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為保證工程的順利啟動和推進,該行不斷開展系統專題培訓,制定綠色信貸實施辦法,編訂綠色信貸手冊,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工作,定期進行階段性總結評比。正是得力于這些部署,使得環保意識在交通銀行深入人心,促成了交通銀行“綠色信貸”工程的長足發展。
建機制:堅定起步
如果說理念的提升是“綠色信貸”的核心,那么機制的建立則是“綠色信貸”實施的保障。根據相關政策要求,交行在“綠色信貸工程”啟動伊始,就將環保標準分為紅、黃、綠三色七類,實施針對性的授信政策,使“紅色禁入、黃色謹慎、綠色支持”成為授信審批的普遍標準。
為此,交行上海市分行一方面即使在銀根緊縮的情況下,也將有限的信貸資源積極向環保企業傾斜,并盡可能給予優惠的利率水平;另一方面,高度注重高污染企業的禁入和減退。幾年來不斷通過“限額管理”、“專項風險排查”、“限時退出”等措施對以鋼鐵、水泥、煤化工、平板玻璃等為代表的“兩高一!毙袠I進行嚴謹有序的減退,對紅、黃兩類客戶實施“名單制”和“一戶一策”管理,納入風險監察名單,制定減持退出計劃,實行專人管理。
在信貸審批中,交行上海市分行嚴把準入關口,將企業和項目的能耗指標、環評審核結論、廢物排放程度等環保要素作為信貸風險評判的重要評價指標,引導了銀行各級營銷部門的客戶選擇。全范圍、立體化的“綠色信貸”管理模式促進了交通銀行綠色覆蓋率的快速提升。
助轉型:漸積跬步
在綠色信貸工程推進中,上海交行通過合理配置資源、加強業務創新、深化品牌建設等措施,不斷拓寬綠色信貸業務領域,先后在工業廢氣綜合利用、太陽能發電、清潔火電、再生能源開發、凈水設備、環境工程、電力節能、環保玻璃和新能源汽車等相關領域實現了業務突破。據統計,該行新增支持了以國電華東、華能新能源等為代表的大中型綠色環保企業40多家。截至目前,該行對以低碳經濟、環境保護、資源綜合利用等為特征的環保優質客戶授信額度支持已超百億元。
近年來,交行上海市分行在綠色信貸領域頻頻出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如獲得“中國十佳綠色信貸項目”稱號的上海青草沙原水工程、國內最大的污水處理項目上海白龍港城市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和擴建工程等,都獲得了交行有力支持。
特別要提到的是,2010年該行主動參與了“老港固廢綜合處理項目”的銀團貸款,給予3.5億元的信貸額度支持。目前,該項目垃圾日處理量達到8000噸,污水處理能力5000噸/天,成功彌補了上海市達成“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標準所需的“最后3395噸無害化處理”缺口。同年,交行通過與上海環境集團的全面合作,利用上海的環保技術高地優勢,伴隨環保技術和投資的輸出,向“青島小澗西城市生活垃圾焚燒廠項目”獨家提供3.5億元的項目授信額度,將環保支持從項目投入延伸到技術輸出、從本地延伸向全國。
從老港固廢項目的銀團參與者到青島環境再生項目的獨家合作地位,交行的綠色信貸工程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探索深化,走上了“積跬步以致千里”的發展歷程。
謀未來:頻舉闊步
“以義致利、義利并舉”。銀行業對環保行業的投入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對應盡社會責任的思考,更確切地說是對全球綠色產業革命的大環境下中國環保行業將迅速發展的趨勢判斷,以及銀行轉型發展中對信貸業務創新的實踐。由此看來,綠色信貸絕不僅限于體現銀行對社會責任的貢獻度,更多在于要以未來國家戰略產業為核心要素,加快銀行信貸結構的調整,以順應銀行也自身轉型發展的需要。
“十一五”期間,我國“綠色信貸”對應的市場規模達萬億之巨。按照已公布的“十二五”國家節能減排綜合方案規劃,全國GDP平均能耗較“十一五”下降16%,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8%,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10%,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達到11.4%。這些規劃所帶來的“綠色信貸”市場規模將成為銀行業綠色信貸工程推進的主陣地。
針對這樣的形勢,交行上海市分行提出“豐富綠色信貸內涵”的發展思路,不斷合理配置資源,開拓低碳業務創新。在加大現有領域綠色業務拓展的同時,將客戶營銷由原先環境整治、資源綜合利用、新能源開發等領域,進一步向可再生資源開發利用、碳交易等方面延伸。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苯煌ㄣy行上海市分行實實在在地履行職責,默默無聞地耕耘,換來的是不期而至的收獲,偶然回首間,走過的道路已是綠樹成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