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十二五”節能減排的重要一環,建筑節能領域的政策推動前所未有,記者匯總了各地節能建筑相關政策發現,從去年年底到今年一季度,全國共有20余個地方政府陸續出臺了建筑節能相關政策和地方性規范,對建筑節能提出具體要求,有的甚至明確:如果建筑節能設計要求不達標就不得施工、不得驗收。由于節能減排被作為政府業績考核的重要指標,各地目標問責制將陸續出臺,從而推動各地建筑節能與經濟社會同步發展。
一季度多項政策落地
實際上,建筑節能進入地方大考與國家的大環境有關。“十二五”期間,節能減排不僅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更被有些地方列入政府工作報告進行全面考核。而隨著中央一系列工作計劃與發展規劃的出爐,也意味著今年建筑節能大有可為。
其中最受關注的是上月初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披露的《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2012年工作要點》。該《要點》對建筑節能作出多項部署。其中包括,加快可再生能源建筑領域規;瘧;大力推動綠色建筑示范推廣;實現綠色建筑普及化;積極促進新型建材、綠色照明等方面的推廣應用。
此外,今年國家還將加大北方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力度,啟動1.9億平方米北方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在重點市縣推動實施“節能暖房工程”,并啟動夏熱冬冷地區既有建筑節能改造。
對于綠色建筑發展,《要點》也有明確要求,即:深入研究制定綠色建筑行動方案,研究支持綠色建筑發展的財稅政策,推動有條件地區開展強制性推廣綠色建筑試點,啟動綠色建筑區域推廣示范工作。
隨即,天津、四川、深圳、合肥等地都推出了各地的建筑節能標準和辦法。業內人士認為,地方政府在績效考核、問責制的雙重要求下,陸續出臺建筑節能領域強硬標準,無疑有利于對建筑節能工作的扎實推進。 與此同時,建筑節能也成為我國“一季度產業景氣度系列調查”的重點領域。調查顯示,建筑節能的最大特征,就是給建筑物“穿衣、戴帽、戴口罩”,從三方面入手進行強化被動節能。其中,外墻保溫、絕緣外窗系統和建筑遮陽或將率先受益。
建筑節能將成戰略性新興產業
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統計,建筑能耗占我國能源消費總量28%以上。在既有的近400億平方米建筑中,99%均屬于高耗能建筑,單位面積采暖所耗能源相當于緯度相近的發達國家的2至3倍。按照國際經驗和我國目前建筑用能水平發展預測,到2020年,我國建筑能耗占全社會總能耗的比例將達到35%左右,超越工業用能,成為用能的第一領域。推行建筑節能迫在眉睫。 與此同時,市場前景也十分廣闊。2011-2013年建筑節能每年市場規模約為5000億-5600億元,估計至少約130多億平方米住宅需要進行節能改造,預計今后10年產值可以達到1.5萬億元人民幣。為此,分析人士認為,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建筑節能產業有可能成為新的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
目前,各地建筑節能的方式多種多樣,如對采暖、空調、熱水供應、照明、炊事、家用電器、電梯等方面進行升級改造、提高新型節能系統的使用率等,國家也在資金等方面對節能降耗工程進行了多重鼓勵。有統計數據顯示,如果對既有建筑中近20億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進行全面的節能改造,那么可帶動形成近4000億元的建筑節能產業鏈。這的確是個令人鼓舞的好消息。
新聞鏈接
天津:2012年天津將完成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1200萬平方米,完成既有公共建筑節能改造400萬平方米,并重點開展節能建筑結構體系和單一保溫體材料研究,大力推廣砂加氣等墻體保溫材料應用,實施400萬平方米四步節能住宅試點。
四川:上月初出臺了《“十二五”建設領域節能減排實施方案》,明確城市規劃區內城鎮新建、改建、擴建民用建筑(含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必須全面執行國家節能50%的設計標準,鼓勵農村建筑參照執行國家節能50%的設計標準。到2015年年底,公共建筑單位面積能耗下降10%,全省實現全面禁止使用實心黏土磚,實心頁巖磚的使用量不超過25%,全省新型墻體材料的使用比例平均達到75%的目標。
深圳:深圳市推出多項措施推進綠色節能建筑,其中民用建筑設計施工圖將全部按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設計,設計圖紙不達標的,一律不予頒發施工許可證;不符合建筑節能標準的工程項目,一律不予辦理竣工驗收備案。
合肥:今年2月,合肥開始施行《合肥市促進建筑節能發展若干規定》。規定要求,新建、改建、擴建賓館、酒店、醫院等有生活熱水需求的公共建筑,應當安裝太陽能熱水系統。新建大型公共、民用以及政府投資建筑項目,如不符合節能強制標準,將不得頒發規劃許可證、不得交付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