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產業市場  中國節能產業網 >> 產業市場 >> 產業動向 >> 正文
北京啟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 擬強制納入600單位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時間:2012-4-3 19:18:59 用手機瀏覽

  北京率先啟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

  3月28日,“北京市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啟動儀式”舉行,在國家發改委批準的“7個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省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湖北省、廣東省及深圳市)中,北京市率先邁出第一步。

  本報記者獨家獲悉,已上報國家發改委的《北京市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實施方案(2012~2015)》(以下簡稱《北京試點方案》)中,被強制納入的交易主體為,北京市轄區內2009~2011年,年均直接,或間接二氧化碳排放總量1萬噸(含)以上的固定設施排放企業(單位)。

  值得注意的是,“企業”二字后面帶括號標出“單位”二字,這意味著,被強制納入北京市碳排放權交易的交易主體,不但包括企業,也包括事業單位。本報粗略統計,將有600家企業和事業單位被強制納入北京市碳排放權交易。

  根據《北京試點方案》的安排,所有強制市場參與者將被設定排放總量控制目標,也會被分配二氧化碳排放配額,并實行強制市場參與者排放報告制度。

  北京市節能減排方面的基數已較低,在“十二五”時期,該市萬元GDP能耗(即“碳強度”)還要再下降18%,在這種情況下,依靠能源結構的外延式的調整,通過關停并轉來實現以退促降的空間已經越來越窄,在現有行政手段和措施基礎上,需要更多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

  “必須更多地依靠科技進步和機制創新,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引導和鼓勵企業、公眾共同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加快向‘內涵促降’轉變才能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各項節能減排指標任務。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是在我國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背景下實施的重要舉措,也是‘十二五’時期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一項重要工作!北本┦惺虚L郭金龍在北京市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啟動儀式上表示。

  不過,雖然《北京試點方案》中提到要設定排放總量控制目標,但是沒有說具體的總量控制目標如何,而且,“北京市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如何與碳強度下降指標相對應,這個是更關鍵的問題。” 中國工業經濟學會理事、碳金融專家王毅剛對本報記者表示。

  碳交易主體界定的兩大問題

  在任何一種交易中,交易主體的界定,即“誰來交易”,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根據《北京試點方案》,被強制納入北京市碳排放權交易的交易主體為,北京市轄區內2009~2011年,年均直接,或間接二氧化碳排放總量1萬噸(含)以上的固定設施排放企業(單位)。

  這樣的交易主體界定方式,帶來兩大問題,碳價偏高、行業眾多以及如何防范企業規避。

  目前,北京市尚未公布重點企業(單位)的二氧化碳排放情況。不過,2011年6月,北京市發改委與北京市統計局,聯合公布了北京市600家年綜合能耗5000噸標準煤及以上的重點用能單位(包括企業和事業單位)。

  一般來說,二氧化碳排放情況可以從年消耗標準煤乘以一個系數(2.745)算出,也就是說,年綜合能耗5000噸標準煤的用能單位,年二氧化碳排放為

  13725噸,超過了1萬噸。本報粗略估計,這600家年綜合能耗5000噸標準煤及以上的重點用能單位,將被強制納入北京市碳排放權交易。

  北京市以二氧化碳排放數量界定碳排放權交易主體的方式,有點類似于“日本東京都總量控制與交易體系”,該體系覆蓋范圍為年消耗燃料、熱和電力至少1500千升原油當量的大型設施,為像北京市這樣的經濟總量大、工業排放少的特大型城市的強制減排提供了借鑒。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以二氧化碳排放數量界定碳排放權交易主體,帶來的另一個問題是,被強制納入北京市碳排放權交易的行業五花八門。

  “當行業偏多的時候,怎樣設定這么多行業的基準線?怎樣定減排標準?問題會變得很復雜。”王毅剛表示。

  由于2013年北京市就要開始二氧化碳排放權交易,“行業眾多,要達到標準制定的科學性,在時間這么緊的情況下難以實現。和北京市的產業發展也難以匹配!蓖跻銊傉f。

  世界上規模最大也堪稱最成功的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EU ETS),其作為試驗性的第一階段從行業入手,只覆蓋了五個行業,包括能源供應(包括電力、供暖和蒸汽生產)、石油提煉、鋼鐵、建筑材料(水泥、石灰、玻璃等)、紙漿和造紙。當時也是因為準備時間不夠,而放棄了覆蓋更多的行業。

  還有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企業天然地會想盡辦法,來規避被納入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如果一家企業的年碳排放量為1.2萬噸,它如果把企業分成3個法人,每個法人年碳排放量為4000噸,那政府怎么管它?”首鋼集團一位人士說。

  另外,北京市單獨一個城市進行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涉及到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就是無法處理電價本身和電力企業的盈利關系,而這個關系是碳排放權交易中非常核心的關系,“從世界上的碳排放權交易經驗來看,最主要約束的就是火力發電,用碳交易機制限制電力企業排放,帶來電力成本上升,由此抬高電價,使間接排放企業,由于電價上漲而減少對電的使用,從而減少間接排放。而一個城市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蓖跻銊傉f。

  “我認為火電行業現在是比較困難的行業,不知道電網公司是否會參與碳排放權交易,如果電網公司也參與的話,電力公司的光伏、風電發展也好更容易一些、更快一些!币患译娏疽晃蝗耸空f。

[1] [2] 下一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李聯五:盡快建立全國統一的碳交易市場
中節能董事長:生物質電價應提高至0.95元/度
深圳碳交易市場建設經驗及對全國碳市場的啟示
哈佛大學研究者:中國碳交易缺乏總量控制目標
全國7個碳交易試點城市已基本劃定控排企業
深圳碳交易樣本:配額發放及監管決定成敗
廣東碳交易市場有償配額發放有望下月啟動
深圳碳價沖高回落 仍相當于歐盟碳價的近兩倍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網站合作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金融服務
項目對接
技術推廣
最新活動
郵件訂閱
中國節能產業網致力于打造節能領域最高效的技術、項目、資金一站式服務平臺。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