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產業市場  節能產業網 >> 產業市場 >> 產業動向 >> 正文
2021年 電煤還會緊張嗎?
來源:中國能源報 時間:2020/12/31 7:31:45 用手機瀏覽


:“隨著氣溫降低、寒潮加劇,今冬煤炭市場出現波動,迎峰度冬期間煤炭需求持續增長。為防范和應對電煤供應緊張,各發電企業要監測并上報迎峰度冬煤炭供應和庫存情況,加強訂單發貨和合同履約情況管理,提前啟動2021年度煤炭保供工作!苯瞻l布的《上海市經信委關于做好2020年電力迎峰度冬工作的通知》提出,較上次冬峰,今冬最高電力需求預計增長14%,盡管總體平衡,電煤供應仍存在不穩定,需積極應對供應風險。

連日來,多地出現拉閘限電、有序用電等情況,煤炭保供形勢牽動人心。另據國家統計局12月24日公布數據,12月中旬全國煤炭價格以漲為主,不同煤種漲幅在0.2%-5.2%不等。面對“保供穩價”壓力,2021年電煤夠用嗎?

電企煤價承受力進一步降低

“近期煤價上漲太快,幾乎一天一個樣”——這是采訪中,多位企業人士的一致感受。在此背后,供需錯配是主因。

一方面,部分基建項目在年底加大趕工力度,鋼鐵、建材行業產品產量保持較快增長,帶動需求短時快速增加。同時,受雨雪降溫天氣影響,居民取暖用電用煤需求激增。另一方面,隨著煤炭生產向晉陜蒙等地集中,三省區煤炭產量所占比重超過70%,對煤炭供給的影響程度不斷加大。但因安監、環保等要求收緊,煤炭供給的剛性約束也在增加。以內蒙古為例,作為全國首個年產量超10億噸的省份,地方政策對煤炭供給的影響越來越大。受“倒查20年”、煤管票等制約,今年各月產量均出現同比下降。即便10月以來,在加大保供力度的情況下,增供效果仍不明顯。

“隨著煤炭就地轉化率提高,產地煤炭消費量提升,產地所形成的新型消費市場與原有消費市場相互競爭的格局正在形成。下半年,鄂爾多斯、榆林等地煤化工等產業用煤復蘇,坑口直接銷售量大幅增長,區內消費對區外市場的資源擠占,進一步使得主產區域煤炭外調量相對減少。”中國煤炭經濟研究會相關人士稱。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相關負責人也稱,煤炭市場產運需錯位較為嚴重,電煤市場總體呈緊平衡狀態,價格波動幅度超過往年。“2016年下半年以來,燃煤發電企業大面積持續虧損,目前經營依然困難。今年1-9月,華電、大唐、國電投等企業的火電虧損面超過40%,東北、西北、西南諸多電廠負債率超過100%,東部地區部分電廠虧損加劇。受此影響,電企對煤價的承受能力進一步降低。”

明年供需形勢或呈“緊平衡”

據國家發改委秘書長趙辰昕稱,能源需求增長拉動了電煤需求增長,但根據監測,電廠的存煤天數和存煤總量均有保障。渡過“眼前”難關,2021年供應還會緊張嗎?

多位專家向記者表示,我國宏觀經濟有望延續穩中向好的勢頭,對煤炭需求形成剛性支撐,明年需求將保持小幅增長,大概率呈現“緊平衡”的供需形勢?傮w雖有保障,區域性、時段性及結構性緊張尚存。

中國煤炭經濟研究會人士稱,從需求來看,新能源發展速度加快,對煤炭的替代作用增強,一定程度上抑制煤炭需求增速,呈現“先高后低”的態勢。從生產來看,受資源、環境等約束,晉陜蒙等主產區新增產能釋放空間有限,新增產能或更多集中于新疆等地。“明年上半年,預計煤炭市場仍將維持偏緊狀態,下半年有望重新回歸平衡。隨著中長期合同的作用進一步顯現,全年煤價波動幅度小于2020年!

多位來自主產區的負責人證實,按照環境承載能力科學確定開發強度,是“十四五”期間主基調,環保對產能釋放的要求趨嚴。“2021年,陜西煤炭產量將小幅增長,達到6.7億噸。但同時,生態環境部要求單個煤礦建設規模調整幅度30%及以上的,需修編所在礦區總體規劃,或提出局部調整方案,重新補充進行環評。對于已核增產能煤礦,涉及多個礦區,短期內完不成環評修編的系統性工作,或導致已核增煤礦無法完成環評變更,新增產能難以釋放!标兾魇“l改委運行辦主任蔡勝斌稱。

部分煤企還反應,煤電峰谷差加劇,給煤炭平穩生產、均衡發運造成困難,進而影響穩定供應。例如,“兩湖一江”、西南等市場,電煤消耗峰谷差高達六七倍;在水電大省四川,枯水期煤炭需求旺盛,豐水期部分電廠甚至不接煤。

產運需三方共同發力保供

為進一步保供穩價,產運需三方均需發力。中國煤炭經濟研究會人士建議,密切關注宏觀經濟形勢及煤炭下游行業需求變化等情況,加強市場研判,在確保安全生產的前提下,按需組織生產,積極保障煤炭穩定供應。特別在迎峰度冬期間,嚴肅煤炭中長期合同執行,促進市場平穩運行。

中電聯燃料分會提出倡議:燃煤發電企業要提前謀劃、加強預測,科學制定好電煤采購儲備計劃和應急保障預案。同時,與煤炭生產、運輸企業加強溝通,加強誠信建設,共同做好煤炭中長期合同履約,進一步提高合同履約率,充分發揮電煤中長期合同在電煤供應關鍵時期的“壓艙石”作用。

“目前,全國每年簽訂納入重點監管的重點合同量8億噸左右,其中電煤合同量占80%左右,是保供穩價的重點和關鍵。煤炭和電力互為最大客戶,可以說存齒相依、唇亡齒寒。尤其在碳減排背景下,煤炭和煤電均承受著巨大的保供、發展和轉型壓力,兩個行業更應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堅持并完善煤炭中長期合同,逐步建立更加穩固的戰略伙伴關系!痹摃泵貢L葉春表示。

作為“中間方”,鐵路也在全力提升煤炭運輸保障能力,縮短運輸距離,提高運輸時效,并進一步降低企業運輸成本。國家鐵路集團貨運部主任莊河介紹,2021年,根據煤炭產銷格局變化和鐵路通道能力情況,將相應統籌調整鐵路運輸結構。一方面,實現西煤東運下水煤穩重有增,力保大秦線4億噸運量不減,唐包線增運1000萬噸以上;另一方面,大量組織直達煤增量,瓦日線增運8000萬噸以上、浩吉線增運2500萬噸。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進口煤360元/噸左右 已跌至4年新低!
儲能緣何“叫好不叫座”
發改委、能源局發文要求加碼火電項目清理力度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20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