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資產總額超1100億元的“風光”巨無霸企業即將登陸A股。
證監會12月17日消息,中國三峽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發過會。
中國三峽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峽新能源)是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峽集團)新能源業務的戰略實施主體,主營業務為風能、太陽能的開發、投資和運營。
招股書顯示,公司此次擬于上交所主板上會,擬募集資金250億元,其中200億元用于風電項目,50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具體來說,38.00億元用于三峽新能源陽西沙扒300MW海上風電場項目,48.50億元用于昌邑市海洋牧場與三峽300MW海上風電融合試驗示范項目,68.50億元用于三峽新能源陽西沙扒二期400MW海上風電場項目,15.00億元用于漳浦六鰲海上風電場D區項目,11.00億元用于長樂外海海上風電場A區項目,9.00億元用于三峽新能源江蘇如東H6(400MW)海上風電場項目,10.00億元用于三峽新能源江蘇如東H10(400MW)海上風電場項目。
三峽新能源成立于1985年,前身是中國水利實業開發總公司。2008年,三峽新能源并入三峽集團。目前,三峽集團直接和間接持有三峽新能源 74.99%的股份。
早在2016年年中工作會上,三峽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盧純就曾談及對加快三峽新能源整體上市步伐的期許:“實現早日上市,打造千億市值和千萬千瓦裝機規模的一流新能源上市公司。”
截至2020年6月底,三峽新能源業務覆蓋全國30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已并網風電、光伏以及中小水電裝機規模超1100萬千瓦,資產總額超1100億元。
2016年至2019年1-9月,三峽新能源營業收入分別為51.76億元、67.81億元、73.83億元、64.6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6.92億元、25.83億元、28.94億元、23.31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5.34億元、24.50億元、27.74億元、21.76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38.46億元、46.89億元、50.72億元、32.82億元。
不過,招股書顯示,因可再生能源補貼發放周期較長,未納入補貼目錄的項目補貼回款周期則可能更長,三峽新能源應收賬款規模較大。
2016年至2019年1-9月,三峽新能源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為38.03億元、50.58億元、73.06億元、104.12億元,占流動資產比例分別為44.38%、50.12%、50.68%、58.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