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產業市場  中國節能產業網 >> 產業市場 >> 產業動向 >> 正文
目前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存在的六個方面問題淺析
來源:中國節能產業網 時間:2012-2-2 22:27:10 用手機瀏覽

  雖然我國推廣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已初見成效,節能服務公司數量快速增長,項目投資總額不斷加大,各項政策優惠措施得到逐步落實,但節能服務產業的發展仍然處于初級階段,進一步發展還有諸多不利的環境和障礙需要克服,發展仍然面臨著一系列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ㄒ唬┰屑{稅負擔過重,稅收優惠政策出臺后尚未落到實處
 
  在稅收優惠政策實施前,在現行的我國稅收制度下,基于市場運作的EMC公司為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其中也包括通過面向全社會的采購為客戶優選節能設備。然而我國的稅務部門總是把EMC看作是一般的節能設備銷售商,把EMC公司與客戶的節能服務合同看成設備購銷合同,把EMC的服務費視同一般節能設備銷售商的加價,納入增值稅的規范,也就是說,把本應該是服務稅的部分變成了增值稅;與此同時,EMC公司的收益來自于節能效益分享,由于稅務部門把EMC的服務看作簡單的設備銷售,因此把節能效益分享看成了設備銷售的分期付款。根據我國的稅收制度的權責發生制,在EMC公司把節能設備安裝到客戶后就被認定為設備銷售已經實現,這樣,在EMC為客戶實施節能項目后還只剛剛開始分享節能效益時,就被認定應立即按合同全額上繳企業所得稅。

  盡管2010年12月30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增值稅 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10]110號)出臺,自2011年1月1日起執行稅收優惠政策,但由于是新生事物,各地尚未出臺具體操作細則,可操作性差,稅收優惠的政策沒有落到實處,真正享受到稅收優惠政策的企業少之又少,沒有起動應有的推動作用。

  (二)目前的信譽環境不利于EMC公司的發展

  由于目前我國企業的信譽環境尚待改進,無論是EMC公司還是耗能企業(EMC的客戶),都存在這個問題。企業懷疑EMC公司的承諾是否是真的;EMC公司懷疑客戶能否真正按合同分享節能效益。

  (三)在現行的政府機構財務管理制度下,EMC公司難于為政府機構實施節能項目

  1992年美國兩院議會通過議案要求政府機構與EMC公司合作,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實施政府樓宇的節能改造,從而達到既不需要增加政府預算,又取得政府機構帶頭節能的效果。

  在這個法案中,允許政府機構在不增加能源費用的前提下,把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所節約的能源費用與EMC公司分享;同年加拿大政府也通過實施“聯邦政府建筑物節能促進計劃”(簡稱FBI),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動政府機構的節能。然而,在我國現行的政府機構財務管理制度下,EMC公司不可能與政府機構分享節能效益,除非政府財政系統作出適當的決定,允許政府機構在不增加能源費用的前提下與EMC公司分享節能效益,或允許節能改造費用視同能源費用列入政府機構的預算和采購。此外,政府機構節能效益沒有建立獎勵制度,物業管理人員沒有任何積極性。

  (四)金融機構尚未能積極為合同能源管理項目融資

  目前,我國的EMC公司很難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為合同能源管理項目融資,其原因主要是:我國的EMC公司都屬于中小企業,剛剛成立的EMC公司在金融系統尚未建立信譽;節能項目不像一般的建設項目能形成抵押物;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貸評估部門尚不熟悉EMC公司的業務;盡管我國的《物權法》已于2007年10月1日生效,但是EMC公司大量的投資所形成的資產(設備和合同應收款)留在客戶企業(待分享效益后才能實現),銀行等金融機構往往不承認這種資產的實在性,也不認可把這種資產作為信譽抵押。在發達國家不存在這些問題,政府也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為節能項目融資。

 。ㄎ澹┕澞芊⻊债a業尚不規范

  雖然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已為在我國具體條件下實施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但是EMC公司畢竟還是處于早期發展中的產業,尚無成熟的行業規范,諸如服務標準、節能量檢測和認定方法、合同規范等。目前處于魚目混珠的狀態。不少能源服務公司專業化不強,缺乏運營能力。節能服務公司的運營機制是全新的,又比較復雜,潛在的節能服務公司基本都沒有受過專業培訓,大多數缺乏綜合技術能力、市場開拓能力、商務計劃制定能力、財務管理與風險防范能力、后期管理能力等,降低了向用戶提供服務的水平。

 。┕澞芊⻊展镜募夹g障礙

  節能項目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項目,國內現在有很多節能技術,一些技術還非常有效,投入產出比很高?蓡栴}是技術非常混亂,魚目混珠,有些節能服務公司能力不強或者夸大節能效果。由于缺乏比較權威、有效的信息,企業很難判斷哪些技術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哪些技術最合適,技術到底有沒有風險。這就需要提供信息服務和檢測服務,但社會上還缺乏完善檢測隊伍和檢測機構,節能檢測的能力建設滯后。

 


  深入專題了解:合同能源管理的優勢和難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2014年度節能服務公司百強榜單企業名錄
2014年合同能源管理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分析
近五年來我國節能服務產業發展情況及趨勢分析
分布式光伏電站“牽手”合同能源管理或成主流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助力農村新型沼氣池建設
對話合同能源管理引入中國第一人羅伯特·泰勒
中國節能融資項目累計投放節能貸款逾20億元
何炳光:節能服務產業發展困難多潛力大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網站合作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金融服務
項目對接
技術推廣
最新活動
郵件訂閱
中國節能產業網致力于打造節能領域最高效的技術、項目、資金一站式服務平臺。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