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產業市場  節能產業網 >> 產業市場 >> 產業動向 >> 正文
千年古縣里的風電樣本:人口稠密平原能成為平價風電新藍海嗎
來源:澎湃新聞 時間:2020/8/25 13:25:56 用手機瀏覽

在過去十多年時間里,中國陸上風電的投資建設熱潮曾經歷幾次轉移:風能資源最豐富的廣袤“三北”地區曾是開發商最集中、競爭最白熱化的區域。但在爆發式增長后,由于電網外送能力不足及當地消納跟不上風電快速發展,“三北”出現大面積棄風限電,風電開發被迫南下,開赴南方山地,低風速風電開發潮由此興起。近兩年來,平原風電越來越多地進入視野。在人口稠密、土地資源緊缺等限制條件下,平原風電能成為低風速開發的新熱潮嗎?


“七八年前,我們認為在河南不太可能開發風電,至少平均風速得達到6米每秒以上才具有技術開發的條件!敝袊稍偕茉磳W會風能專委會秘書長秦海巖在近日舉行的華能河南安陽湯陰風電場調研活動中坦言,平原風電在幾年前并不被看好,“但是近幾年隨著控制策略和智能化的提升,塔筒增高、葉輪直徑增大、單位千瓦掃風面積增加,以及制造成本的降低、效率的增加,使平原地區、低風速地區也具備了開發的條件,這也是近幾年平原地區風電增長很快的原因。”


湯陰風電場由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是目前國內最具代表性的平原低風速風電項目,也是全國首座整場大規模采用高塔的平原風場——用更高的塔筒、更長的葉片來“捕風”。湯陰縣隸屬河南省安陽市,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并逐漸形成聚落,坐擁岳飛廟、羑里城、扁鵲墓廟、夏都西河遺址、邶城遺址等文物古跡。將風場建在這樣一個人口密集平原地區的“千年古縣”,并不容易。


人口稠密、土地資源有限,平原風場有沒有經濟性?

據介紹,湯陰風電場一期工程安裝69臺遠景120米高全鋼塔筒、2.X平臺智能風機,裝機容量15.18萬千瓦,2017年9月投資建設,2018年12月并網。項目設計年平均風速5.62米/秒, 2020年1月1日-8月13日,年平均風速4.83米/秒,發電量2.08億千瓦時,利用小時數1370小時。


開發平原風電場項目最大的挑戰莫過于,在土地資源規劃和環境保護上要求更為嚴苛。在此前提下,經濟性決定了平原風場能走多遠。


“平原風電和三北地區的風電最大區別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風速條件的差別,二是建設環境的差別!比A能集團河南分公司總經理助理廖毛雄在調研活動中的交流會上表示,在風速條件方面,河南平原地區風速比三北地區要低;但河南的平原風電也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風切變較高;為了獲得較高的風能,需要選擇更高塔筒、更大葉輪直徑即單位掃風面積更大的風機。在建設環境方面,河南地處中原,人口稠密,風電場如何與周邊環境、地方民眾相協調,是特殊的考驗。



為了適應平原區域的風資源特征,遠景能源把塔筒的高度從以前的八九十米,抬升到了120米、140米,甚至150米。風機葉輪直徑也不斷加大,來增強風機千瓦掃風面積,獲取風資源的可開發性。


遠景能源高級副總裁田慶軍在交流會上介紹稱,湯陰風場屬于中國比較早期的平原風電場,采用的是遠景第一代平原風機,特點是“雙120”,即120米的塔筒高度加上121米的葉輪直徑。在經濟性上,第一代的平原風機當時還無法實現平價,基本上是在原有國家補貼的基礎上來實現其經濟價值。


風機制造商在此基礎上繼續“拔高”塔筒,以適應陸上風電項目全面迎來平價上網、不再補貼的大趨勢。田慶軍稱,遠景去年推出第二代平原風機,140米高的塔筒讓風資源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每秒0.2-0.4米左右,葉輪直徑達到141米,基本上實現準平價。今年已經推出了第三代平原風機,150米高的塔筒加上156米的葉輪直徑,完全可以實現平價。


田慶軍算了一筆賬,以遠景的第三代平原風機為例,年發電量可以在湯陰現有2.2兆瓦121米高塔筒風機基礎上再提升800個小時,達到3000小時以上。再結合EPC單位造價7500元/千瓦以下,全生命周期的度電成本可以降至0.3元/千瓦時,對比河南0.3779元/千瓦時的標桿上網電價,意味著一臺3兆瓦的風機,平價上網以后每年純利仍然可以接近150萬元!爸袊500多個縣是平原縣域,初步估算平價以后可供開發的平原項目有1億千瓦以上,這為中國風電平價以后開辟了新的藍海。”


秦海巖也認為,中東南部在風資源上“沒有天花板”。在人口密集區大規模開發分散式風電早有先例,“德國相當于中國中東南部的地區,環保要求很嚴格,但實現了比我們高10倍密度的裝機量,所以中東南部的開發潛力非常大!


湯陰風場為何能成為婚紗照攝影地?

如何將風電與當地景觀、人文、環境相結合,是近年來的新議題。在丹麥等歐洲風電大國,有人覺得風機立在大地上并不好看、會影響景觀,改變風場千篇一律、土地利用率低等缺點的“去工業化”理念設計由此出現。


“剛開始以為建好這個項目會對我們生活帶來什么影響,沒想到成了風景區。”一位當地村民說道。佇立在人口密集區的湯陰風場,是如何讓當地接受、甚至成為當地民眾婚紗照拍攝場地的?


廖毛雄介紹了個中考量。他認為,統觀當前國內風電建設現狀,當前風電建設理念可分為四個層次:一是能發電;二是不破壞,即在能發電的同時,做好環保、水保工作,盡量不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三是不難看,要考慮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問題,業內已經發生過因為風電場和周邊環境不和諧,被政府要求拆除的事例;四是很漂亮,將風場本身打造成一道風景,既是風機、也是風景,既是風場、也是景點。


如何合理規劃并使用有限的土地資源,對平原風電場而言至關重要。田慶軍表示,在項目規劃階段,華能做了大量準備工作,充分調查擬規劃區域的土地可利用性,隨著項目輸入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遠景采用自主研發的格林威治云平臺,在給定的限制性因素下對可開發的區域做精細化的資源評估及收益復核,在通過平臺智能尋優最終迭代出最優的微觀選址方案,在少占用農田耕地的前提下實現了項目收益的最大


化。


為了讓緊鄰人群的風電場融入當地景觀,湯陰風電場進行了一系列設計“首創”:在塔筒設計上,該項目改變了傳統白色烤漆設計,圖案選用了湯陰精忠報國、甲骨文等文化元素和太行山水畫面,宣傳地方文化元素和人文景觀;以往突兀的風場升壓站被改造為古建筑外形;密布的電線同樣影響場區范圍內視覺美觀性,在湯陰風電場的上空,看不見傳統風電場密布桿線,場區內7條集電線路全部以地埋電纜的形式進行鋪設,不但保持了空間環境特色,也為政府后期規劃留足了空間。


田慶軍認為,這些考量是風電行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霸缧┠曛袊L電快速的發展沒人想這個問題,而且沙漠、戈壁、深山老林里,人煙稀少,也沒必要!彼稱,許多人對風電存在誤解,認為會破壞環境、占用土地,實際上“復耕后一個機位僅需占用100平方米的空間”,且對當地經濟發展拉動作用巨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正方反方 | 疫情對海上風電到底影響幾何?
綠色氫能的未來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20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