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澎湃新聞從中國最大海上油氣生產商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海油)獲悉,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國際油價“斷崖式”下跌和經濟下行等多重壓力,中國海油交出“年中答卷”:該公司上半年主要生產經營指標穩中向好,國內原油和天然氣產量均實現同比增長,增幅位列國內同行首位。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油價自今年3月份開始大跌,在產油商歷史性減產后供需矛盾雖有所緩和,但當前布倫特油價仍在45美元/桶上下徘徊。低迷的油價和疲軟的需求給全球油氣行業帶來了空前挑戰,多家國際油公司二季度財報出現巨虧。澎湃新聞了解到,通過深入開展提質降本增效專項行動,中國海油在經歷4月極低油價后,經營效益逐步回升,上半年營業收入、凈利潤在中央企業中位于前列,利潤總額和凈利潤在央企同行中位居首位。為迎戰低油價,上半年中國海油的上游桶油成本創近10年來新低。
中國海油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2月底該公司國內勘探、開發和鉆完井作業點全部恢復,3月初工程建設復工率達到100%。同時,面對防疫物資緊缺,中國海油主動轉產,加班加點生產84消毒液累計920噸,對外捐贈近700噸;緊急建設8條口罩生產線,累計生產口罩超過1600萬只。向湖北等重點省份捐款6000余萬元。
油氣增儲上產沖刺并未放緩。在全力以赴抗疫復工復產的同時,上半年中國海油的油氣儲產量超計劃完成。
據中國海油黨組書記、董事長汪東進介紹,今年上半年,中國海油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咬定全年目標不放松,勘探開發、油氣上產和產能建設等方面成果豐碩。今年以來已在國內獲得多個商業發現和潛在商業發現。國內新增探明石油和天然氣地質儲量大幅增加,已完成“七年行動計劃”年度目標超七成。其中,在渤海萊州灣北部發現的首個億噸級儲量大油田墾利6-1,打破了該區域40余年無商業油氣發現的局面;在南海東部海域獲得惠州26-6重大發現,有望成為珠江口盆地淺水區首個大中型油氣田。
“產能建設等重點項目目前進展順利,通過提升生產組織效率,鉆完井工作量創歷史同期最好水平。加快多個重點產能建設項目,我國首個自營整裝開發深水油田——流花16-2油田群鉆完井工程圓滿收官,比設計提前100余天,提效達17%,為油田順利投產打下堅實基礎。蓬萊19-9油田二期開發等多個項目實現安全投產,中國海油承擔的4個國家石油天然氣基礎設施重點工程也正在按期推動!蓖魱|進說道。
為嚴控成本,在“一切成本皆可降”理念下,中國海油此前提出在保證國內投資項目比同期增加的前提下,總成本降低不少于10%,推進降本增效專項行動實現降本50億元,虧損企業治理工作要實現減虧50億元的目標。通過多措并舉壓控生產管理成本,上半年中國海油實現累計增效40億元,上游桶油成本創近10年來新低。
上半年,中國海油先后與廣東省、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和中國船舶等簽訂多個戰略合作協議,通過優勢互補,實現互利共贏。同時,中國海油大力拓市擴銷,上半年累計天然氣銷量同比增長3%,成品油出口同比增長31%,油品總貿易量同比增長19%,為應對低油價注入動力。
“下半年疫情防控和應對低油價的大戰大考仍在繼續!蓖魱|進強調,中國海油將全力以赴奪取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雙勝利”,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貢獻海油力量。
作為中國油氣行業的主力軍之一,中國海油已連續16年在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中獲評A級,并在2019年中央企業考核排名中位列第二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