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產業市場  中國節能產業網 >> 產業市場 >> 人物觀點 >> 正文
潘家華:節能減碳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來源:中國節能產業網 時間:2011-9-23 11:33:23 用手機瀏覽

  9月22日,第七屆環境與發展論壇在京開幕。論壇旨在探索實現“十二五”環保目標任務的新理念新舉措。在下午舉行的專題論壇(一)現場,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做了題為《節能減碳,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的演講。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非常榮幸,跟大家一起交流關于節能減碳的問題。因為我想這兩個問題,節能和減碳應該說是一致的,有關聯的,但又不完全一致。所以我就想,從幾個方面來說一說,我們節能減碳是我們選擇,為什么是這種選擇。因為現在世界一元政治和世界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家也都感覺到了。我們中國現在在世界上的地位不可能到一言九鼎的地位,但是在很多方面,現在確實是舉足輕重。我們最新的一些統計資料表明,像二氧化碳的排放,在世界已經是遙遙領先,我們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10年超過80億噸,美國是不足60億噸,我們超過美國的三分之一。我們能源消費在十年以前,只有美國的一半,現在在總量上已經超過美國,F在從經濟總量上,我們經濟總量外匯儲備,我們的產能收入增長數據大家都很清楚?礃幼游覀兘衲晔杖胍^10萬億人民幣,至于說咱們稅收是屬于世界第二,且不說,這個說明我們政府手里面還是有錢的。

  現在政治格局凸顯了中國的責任和壓力,這是在國際層面。從國內層面來看,現在城鎮化進程加速過程之中,城鎮人口在改革開放的時候不到18%,按照統計數據,我們城市化率是47%,去年人口普查率是49.68%還不到50%。但是現在城市化是面臨了各種壓力,應該是三重壓力。一重壓力就是現在城市化還在進一步發展,每年至少“十二五”是0.8個百分點,這個是1100萬人口進入城市,按照前二十年的城市化率,應該是1.1個百分點,每年不少于一千萬人口進入城市,新增的要就業,要住房,要城市基礎設施,而這部分人,不可能像以前農村那樣,有機會有非商品能源,他們的能源消耗和碳的排放都是很高的。第二個壓力就是我們現在不完全的城市化,說是有49.68%的人口在城市里面,現在屬于兩億的農民工沒有城市戶口,這個也是一個艱巨的任務。第三就是中國的城市化,基礎非常薄弱,以前即使在城市有戶籍的人口,包括北京這樣四合院,基本上是沒有基礎設施的,沒有下水道,很多地方就沒有上下水、衛生設施都是比較差的,F在城市化是歷史的欠帳,現在正在鞏固,在拓展,這三個壓力都是需要大量的能源和碳排放的。

  我們的消費,因為我們以前的消費都是屬于一般的消費品,現在的消費都是高碳的消費,住房、汽車,我們現在汽車按照新的統計說,已經有一億輛汽車,即使有一億輛車,我們每千人有800輛汽車,這個和歐盟比還是差5-8倍。這樣情況下,我們的原油進口去年是2.48億噸。我們的城市化和人口數量與消費結構的變化的改善,我們的人口普查結果,在這兒讓大家看一下。大家看,我們有一個孩子的政策,但是我們的人口增長率是3普,從2.1%下降到0.57%,但是我們加快規模,從第二次人口普查的時候,3.96%到現在的3.10,現在家里要想四世同堂基本上是珍稀動物,看不見了。這意味著我們家庭規?s小的話,就意味著我們要有更多的公共的設施,如果我們是一個大的家庭,一個客廳應該是共享的,如果家庭變小的話,相應的來講,這樣的空間都是獨立的。我們城市化的水平也是非常清楚的,只有13%到現在的60%。這就說明我們人口動態變化,也是傾向于需要更多的能源消耗和資源保障的。

  我們再看我們的工業化,我們原材料的產量占比,在世界上,我們中國的產量,鋼的產量占世界的超過40%,鋼材占50%,有些產量大家可以看到,像空調占世界總產量的70%。我們手機一年就生產6.19億部,兩年時間可以武裝全中國一人一部。這個市場空間還有多大?沒有多大的市場空間。這就意味著這個轉型,也是工業化進程中間的必然。這些都是與碳相關的,這都是與碳非常相關的,因為從哥本哈根確認的兩國的衛生目標,到進一步確認目標,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都有減排目標,這個是毫無例外的。而且碳的競爭力也是作為重要指標,我們現在很多產品都有碳的標識。我們說節能減碳是與碳有關,但是更多的對中國來講,可能跟碳沒有關系,那就是能源安全問題。中國的能源安全,大家都知道中國是缺油少氣富煤,我們煤炭最長能用多長時間呢?這是英國的公司統計,根據我們的煤的儲存量,也是供48年時間,這個不止,可能會更長時間,全世界的煤只能用110年時間。我們可以由不斷新增的碳地圖,但是地球就這么大,再新增,我們不可能新增到其他星球上去,這是一個剛性約束。如果是30到50年的話,這個時間并不漫長,我們到2050年真的不遙遠,我們現在做污染控制的問題,能源我們基本上屬于大眾商品進口的國家之一,鐵礦石就超過了6億噸。

  氣候安全問題,像生態改變就是因為氣候原因的改變,冰圈溶化水安全都是跟我們的氣候變化有關的,我們自古以來就有氣候災難,但是如果根據聯合國的評估,如果我們現在的氣候變化極端天氣事件頻次是在增加的話,我們將來的安全問題會更加突出,這也是經濟不斷發展風險就會加大,當然還有可持續發展的問題,生態安全的問題。

  節能減碳跟能源沒有關系,而且歷史的看,我們減碳也是一個歷史的必然。200年以前,我們化學資源,都是可再生資源,都是來自于生物能,來自于太陽能。在工業化進程中間,我們用了能源度比較多的化學能源,所以我們工業化、城市化就有了。再過50年、100年沒有了這些怎么辦?我們還是要回到可再生能源,這是一個過程;茉吹南,最后還要回歸零碳的時代。

  我們2020年的目標和“十二五”政策導向大家都非常清楚了。關鍵問題在哪兒?現在我們不在于環境保護的目標,因為相對來講,環境保護的目標是比較簡單,為什么比較簡單?像二氧化硫,只要有脫硫,硫就有90%的脫硫。減碳節能可不是那么簡單,現在非化石能力,從2010年的8.3%,到2015年的11.4%,我們現在最保守的估計,到2015年應該是40億噸以上,這就是40萬噸標準煤。一個三峽裝機是4000多瓦標準煤。

[1] [2] 下一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徐紹史:努力找到節能降耗和發展經濟的平衡點
節能環保產業綠色信貸的“增”與“減”
潘家華:“碳預算方案”構建未來氣候制度
李克強: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和循環經濟
潘家華:政府制定節能減排指標不應該一刀切
華建敏:節能法實施和節能工作仍然任重道遠
新能源將成21世紀全球經濟發展制高點
謝極:節能服務產業將成為經濟發展新增長點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網站合作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金融服務
項目對接
技術推廣
最新活動
郵件訂閱
中國節能產業網致力于打造節能領域最高效的技術、項目、資金一站式服務平臺。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