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產業市場  中國節能產業網 >> 產業市場 >> 市場分析 >> 正文
山西高耗能設備情況及工業領域節能潛力分析
來源:山西統計信息網 時間:2011-8-17 23:02:59 用手機瀏覽

    三、全省主要耗能設備能耗差距和工業節能潛力分析

    近年來,由于裝備大型化、高效化、自動化水平的提高,全省技術裝備水平與國內、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逐步縮小,但設備結構調整依然嚴峻,仍有提高的空間,節能潛力巨大。

    (一)生產集中度低,難以形成規模經濟

    規模經濟代表著高集聚、高效益、專業化的現代化生產,一方面反映了地區資源的集聚程度、效果以及資源的再配置能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經濟增長方式的集約程度。規模經濟水平高,表明企業的技術水平、工藝水平以及勞動生產率都得到較大提高,能夠降低成本,減少消耗,從而取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全省長期粗放發展形成的企業規模普遍偏小,布局分散,產業集中度低,技術裝備水平參差不齊,落后產能比重大,初級產品多,產業鏈條短,綜合配套能力差,遠未形成規模效益。(1)電力設備。2008年,全省電力總裝機3337.45萬千瓦,但平均單機容量僅為5.03萬千瓦,這是大量小機組存在的結果。其中,10萬千瓦以下的機組數量占全部機組數量的85.1%,裝機容量占12.32%,而從全國普查的情況來看,這兩個數字分別為56.7%、6.0%。(2)煉焦設備。雖然經過國家及省多項措施的有力調控,煉焦行業的結構出現了積極變化,但是從總體來看,產業集中度還很低。目前焦化行業生產企業仍有360家左右,平均規模僅45.91萬噸,與日本的鋼鐵聯合企業焦炭平均規模660萬噸,獨立焦化企業平均規模210萬噸差距很大。(3)煉鐵高爐。單座生產能力僅26.9萬噸/年,與國際上單座煉鐵高爐生產能力320萬噸/年差距較大。單座生產能力達50萬噸/年以上的企業合計產能僅2515萬噸,占全省的39.63%。單座生產能力在10萬噸/年以下企業數量仍占到全部企業的10.83%。(4)水泥窯爐。全省水泥窯爐單座生產能力為16.17萬噸/年,而從全國普查情況看,平均水平為單座22.25萬噸/年,比全國水平低27.33%。年生產能力在10萬噸(含10)以下的企業產能占全部產能的24.82%,而全國比例僅為7.7%。

    (二)技術、工藝落后,能源綜合利用率較低

    一方面,全省工業企業大多數沒有建立研發機構,產學研聯合開發活動較少,科技成果轉化率較低,基本上處于跟蹤模仿和配套技術的開發層面上,缺乏核心技術的支撐,不能達到消化、吸收并能夠自主創新的境界,低技術水平擴張不斷延續,難以推動整體技術進步。另一方面,全省不少耗能設備運行時間較長,雖然大多經過技改,但技術、工藝水平依然落后,如全省電力行業小火電機組比重大,全省燃煤機組408臺,10萬千瓦及以下小火電機組占73.53%,百萬千瓦及高參數、代表當前世界先進發電技術水平的大容量超超臨界機組項目尚屬空白;鋼鐵企業高能耗、高污染、工業裝備差的落后產能占總產能的30%左右;水泥行業則更高達40%以上。由此導致全省工業領域的主要行業的單位產品能耗和工藝能耗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較大。

    同時,全省鋼鐵、建材、焦炭、化工、有色等行業的余熱余壓以及其他余能沒有得到充分利用,鋼鐵行業許多高爐尚未配套爐頂壓差(TRT)發電設備;現有干法窯水泥生產線,尚有大量未配裝余熱發電裝置。鋼鐵企業的焦爐氣、高爐氣、轉爐氣,煤礦的煤層氣,焦化企業的焦爐氣等可燃氣體大量放空,造成能源的嚴重浪費,同時污染了環境。

    (三)部分行業落后生產能力依然較多

    部分行業落后生產能力依然較多,淘汰落后產能工作面臨巨大挑戰。煉焦行業的總體水平還是不高,落后產能偏多。根據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5年本)規定,屬于淘汰類的炭化室高度小于4.3米的焦爐還有192座,產能還有3600萬噸左右;有色金屬行業中,銅冶煉行業仍有20%左右的落后生產能力,鉛鋅冶煉中有約三分之一的落后工藝裝備需要改造或淘汰;2008年末,全國100千安及以下鋁電解槽有7285個,年生產能力181萬噸。這是國務院7號文件明令淘汰的電解鋁落后產能,而全省需淘汰的數量為480個,生產能力10.13萬噸;水泥行業中,立窯是落后的生產能力,到2008年末,仍在運行的有162座,合計生產能力1585萬噸,平均產能僅有9.78萬噸。此外,按照國務院7號文件,全省需淘汰的立窯數量為63座,生產能力452萬噸,濕法回轉窯1座,生產能力20萬噸,需淘汰的管磨機數量為370臺,生產能力4765萬噸,立式磨機7臺,生產能力39萬噸。由于這些落后生產能力的存在,加之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投入少,導致行業資源和能源消耗居高不降。如果我們的能源利用效率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按單位產品能耗和終端用能設備能耗計算的節能潛力會相當可觀。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淺談工業節能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方向
工業節能產業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2011年各地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完成情況
合同能源管理呈爆發式增長 工業節能領域優勢明顯
“十二五”工業節能規劃將培育千家節能服務公司
2012年我國工業節能目標上調趨勢預測分析
工業節能“十二五”規劃催生每年三千億節能市場
電價上漲對鐵合金企業及市場價格的影響分析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