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在7月28日召開的“碳捕集和封存技術國際研討會”上透露說,碳捕集和封存可能實現大規模溫室氣體減排,因此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已有多個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開展了碳捕集和封存技術的研發。但總體而言,碳捕集和封存技術距大規模商業化應用還有較大距離。
目前,我國主要依靠節能、提高能效和發展非化石能源等手段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但國內外相關研究表明,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短期內不可能改變。對此,解振華指出,為實現更為長遠的大規模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需求,除繼續發揮現有技術潛力外,還要推廣一批新興的、適合我國國情、能夠大規模減排的技術。近年來我國對碳捕集和封存技術的關注和支持程度逐漸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在發展碳捕集和封存技術過程中始終重視和倡導二氧化碳的資源化利用。我們高興地看到,這一理念得到了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響應,成為碳捕集和封存技術發展的重要內容和方向”,解振華說,這是中國對碳捕集和封存技術發展的重要貢獻。
解振華表示,在該項技術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中發達國家應從自身責任和能力出發,在技術研發、示范、推廣和資金支持方面承擔更大的責任,通過廣泛的國際合作幫助發展中國家掌握和應用該技術。
“發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術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國政府與研究機構、金融機構和企業之間通力協作!苯庹袢A表示,除此之外,也需要得到公眾的理解和支持。
|